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

蒋涤非

月刊

1008-0422

c-oa@vip.sina.com;csucoa@163.com

0731-84117537

410007

长沙市曙光中路185号

中外建筑/Journal 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3年6月全新改版,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建筑成就,推介学术成果,探索建筑新路;为优秀建筑作品提供展示舞台,为业内人士评定职称发表论文提供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适度设计

    帅湘
    1页

    信息动态

    3,161-162页

    唐氏故居孝义可风明清遗珠大家风范——桂剧发源地广西灌阳历史文化名村月岭村

    金樾熊宇邓春凤曹伟...
    8-13页

    爱丁堡:“海丝”路上古老而新姿勃发的世遗之城

    沈黎明
    14-16页

    创新与传统——由皮阿诺的设计思想说开去

    孙卫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阿诺获得国际知名度始于英国建筑师里查德·罗杰斯合作设计的巴黎蓬比杜中心.在其后的一系列建筑设计,皮阿诺获得了全世界范围的赞誉,是当代最耀眼的明星建筑师之一.在1978年,皮阿诺的设计被建筑批评家归于高技派.然而,时至今日皮阿诺的作品多样而精致,恐怕再也不是高技派所能涵盖.皮阿诺设计生涯的晚期在对建筑技术和工艺品质追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地方文化的传统,达到了一种技术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高度统一.

    皮阿诺里查德·罗杰斯蓬比杜中心传承创新

    论伊斯兰建筑艺术中的“尚蓝”观及其运用

    王豆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斯兰建筑艺术中呈现出大量的蓝色,这种艺术中的“尚蓝”观与伊斯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伊斯兰民族所处的地形气候而引发对“蓝色”崇尚的心理因素、古代西亚地区对蓝色青金石热爱的传统以及古代波斯的“卡尚”地区盛产钴蓝釉料的地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文章论述了伊斯兰建筑中的“尚蓝”观念以及对于蓝色在建筑中的运用,并以萨法维帝国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具体举例说明蓝色在建筑中的表现.

    伊斯兰建筑艺术蓝色瓷砖

    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初探

    汪麟石磊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6年,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都出现了一股侗族建筑热,如三江、通道、从江、榕江、黎平等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大量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的公共性建筑和休闲度假山庄.但由于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方面的研究不足,且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使得这一富有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诸多问题.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加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基础性研究工作,落实侗族木构建筑营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制定侗族木构建筑营造的地方技术性标准,才能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使其在中国新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广西三江县为例,以描述现状,列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的顺序来展开论述.

    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创新

    国内企业大学与普通高等院校规划设计差异研究

    盛加兴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大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有一定差异,采用传统高等院校思路的企业大学设计实践无法较好满足使用需求.文章将国内企业大学与普通高等院校从校园规模、使用功能、行为与空间等角度分析对比,明确需求的差异与规划设计侧重点,总结企业大学规划设计的一般思路、设计策略.我国企业大学建设起步较晚,拥有较大发展前景.通过对比研究,明确需求差异,对我国企业大学规划设计有启示作用.

    企业大学校园规划使用需求设计策略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模式建构——基于上虞历史建筑保护的调研

    周涵睿徐雯露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化利用是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式和必由之路.政府主导下的三方协作模式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理想范式.在此模式中,应当按照历史建筑的价值和保存情况建立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历史建筑评价体系,并综合考虑建筑历史文化价值、产权归属、空间适应性和社会发展需求,定位切合的活化方向.同时,有必要采取多重评价标准,对活化项目进行审查评议与效果评估,以充分发挥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的制度效能.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模式

    基于科普开发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叶小舟陈静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迈进了一个崭新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时代.传统工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信息产业的兴起、退二进三的倡导,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内部的主导产业.一种展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城市整体布局与空间关系的调整.曾经占据城市中心区域核心产业向市郊外围搬迁,导致老城区大量工业建构筑物闲置,是更新发展首要考虑的清除对象.随着国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功案例的增加,国内的专家学者普遍开始关注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的理论、经验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索.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大城市先后出现了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开发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开发的不足,对科普教育意义的忽视注重商业开发,导致部分工业遗产逐渐成为商业气息浓厚的娱乐场所.

    工业遗产科普保护与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