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

蒋涤非

月刊

1008-0422

c-oa@vip.sina.com;csucoa@163.com

0731-84117537

410007

长沙市曙光中路185号

中外建筑/Journal 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3年6月全新改版,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建筑成就,推介学术成果,探索建筑新路;为优秀建筑作品提供展示舞台,为业内人士评定职称发表论文提供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里院街区建筑及环境品质提升策略研究——以青岛市中山路里院街区为例

    刘晓斌周冠祎季翔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里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由西洋楼和四合院结合而来.其发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20世纪中叶达到了鼎盛时期,70年代后逐步衰落.本文以青岛市中山路附近里院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在历史保护语境下的青岛里院街区如何提高和改善原居民生活质量问题展开设计及研究.对该地域所有建筑物进行系统分析,在城市设计层面上通过设计手段探索里院街区街道肌理、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人口安置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在尊重历史遗存的前提下满足片区居民对现代生活水平的要求.

    青岛里院环境品质提升建筑更新历史街区

    以高质量社区为目标的工业遗产更新规划策略——以浙江龙泉东风厂为例

    张聪琦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保护是近年来城乡规划的研究与实践热点之一.国内外工业遗产已有的更新模式适合人口基数多的大型城市,对于中小城市不够适用,如艺术博物馆、文创园区、工业遗产旅游等.本文基于我国城市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研究更适用于中国中小城市工业遗产片区的更新策略与改造利用模式.以浙江省龙泉东风厂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实践为例,探索更符合美好人居环境要求的工业遗产更新模式,提出以高质量“创新型复合街区”为更新目标,关注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兼顾完善城市综合设施,形成促进中小城市工业遗产区可持续利用的路径.

    工业遗产中小城市创新型复合街区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研究——以昆明盘龙江桃源广场为例

    林玲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城市双修”理论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热门话题.“城市双修”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对城市破败区域空间进行更新设计,解决现阶段我国城市存量空间环境问题,使城市建设从粗犷式发展逐步转变为精细化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昆明盘龙江沿线的桃源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桃源广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新的对策,以期探索昆明市城市更新的路径和措施.

    城市双修城市更新桃源广场

    产权主体转移视角下存量工业用地转型模式研究

    邓元媛辛梦远孙文萍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量工业用地的转型是以土地管控为手段、城市规划为引导,对存量工业用地进行功能置换的综合过程.鉴于我国传统工业用地的划拨属性,其转型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更新的过程,也是产权转移的过程,不同产权主体的利益诉求,影响着土地再利用的模式与路径.如何充分理解工业用地转型过程中的产权交易,如何在规划中平衡各方利益,降低产权交易成本,是本文试图解释的问题.对既有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的案例人手,剖析其功能置换过程实施机制,从规划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两方面提出推动工业用地转型策略.

    产权主体工业用地利益诉求利益平衡

    河南济源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研——以“531”兵工厂为例

    桂平飞黄华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济源市“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工业建筑是我国工业遗产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对济源市“三线”工业遗产进行资料收集和实地测绘调研,梳理和分析济源市“三线”工业遗产现状.结合济源市“531”兵工厂改造为研究对象,进行保护再利用模式与改造策略探研,以期对“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转型改造保护与再利用“531”兵工厂

    历史街区旅游与居住共融状况研究——以上下杭历史街区为例

    林其健林颖郭联欢吴沐华...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传统的街区旅游开发,过多的游客涌入街区,势必与当地居民相互影响.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从主客共享再到主客共融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历史街区发展的重要趋势.以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历史街区为例,运用多种调研方法,通过当地居民与游客对历史街区空间分布、行为活动、时间特征三个维度,对历史街区交融度进行评价,总结出上下杭历史街区在旅游与居住共融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造与建议.旨在通过上下杭历史街区的居民与游客的互动状况分析总结历史街区游居融合的途径,同时也为其他历史街区空间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历史街区游居共融行为空间时间程度评价

    历史文化街区色彩风貌研究——以重庆市中山四路传统街区为例

    裴国栋舒莺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打造一直是当前城市空间改造中的热点话题,重庆中山四路是具有抗战时期大量建筑遗存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街区色彩组成是该区域一大特色.从色彩地理学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分析街区色彩风貌成因,以《中国建筑色卡》(GB/T18922-2008)为基本研究工具,采用色彩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中山四路民国行政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主色—点缀色独特风貌组成,对历史色彩风貌的现实价值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传承历史文脉,开展历史街区规划设计时的色彩技术语言提供借鉴和参考.

    历史文化街区色彩地理学城市更新中山四路历史建筑

    浅析新加坡式邻里中心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以苏州市方洲路片区为例

    卓少雄张一兵顾贤光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邻里中心作为20世纪末从新加坡引入国内的一种规划模式,己在中国部分城市得到成熟应用.文章以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路片区为例,从邻里中心现存实际效果出发,浅析邻里中心对街道空间品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分析.

    新加坡规划发展邻里中心方洲路街景

    浅谈高速铁路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

    段泽瑞崔朋张东歌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铁路的建设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作为旅游城市的开封为例,高铁不仅促进了开封旅游业的发展,而且给开封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都带来了一些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的运营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开封为例对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展开论述,使我们可以利用好高铁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减少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

    高速铁路城市发展开封市高铁站选址城市空间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徐州市劳武港防灾公园为例

    黄飞宇季翔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防灾公园作为防灾避难的主要场所之一,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给社会生活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人们越来越重视防灾绿地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徐州市第一个防灾公园——劳武港公园的规划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研究,并结合理论知识基础,分析探讨防灾公园在灾时避难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防灾公园平灾结合防灾设施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