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良三线减张和精准延时填塞在鼻中隔矫正中的疗效分析

    王干陈志凌段汉忠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三线减张和精准延时填塞在鼻中隔矫正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 94 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 47 例.A组患者采取传统鼻中隔三线减张治疗;B 组患者采取鼻中隔改良三线减张治疗,双侧鼻腔填塞取出后偏曲部位碘仿纱条精准填塞 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术中出血量等.主观症状采用鼻阻塞症状评估(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NOSE)评分;鼻中隔偏曲情况采用鼻内镜检查评估.结果 A 组术中黏膜损伤例数多于 B 组;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鼻塞症状均改善,B组患者的鼻塞症状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鼻中隔偏曲情况均得到改善,且B组患者的鼻中隔塑形较A组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可达到传统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相同的效果,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鼻中隔穿孔风险,精准延时微填塞 2 周左右可避免鼻中隔软骨弹性回缩,提高手术效果.

    鼻中隔偏曲改良三线减张精准延时鼻腔填塞

    低位产钳在持续性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分析

    荀生丽
    48-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位产钳助娩术在持续性枕后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3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持续性枕后位难产产妇120例,其中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70例产妇为A组,低位产钳助娩术结束分娩的 20 例产妇为B组,自然分娩的 30 例产妇为C组.分析三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A组产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A、B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均高于C组(P<0.05);A、B两组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产妇产道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产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处理持续性枕后位难产产程,尽量协助产妇自然分娩,应用低位产钳助娩术可减少产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不增加产道损伤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

    低位产钳助产术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剖宫产并发症

    miR-126在脑梗死取栓术预后的临床意义

    王香云孙如闵晶晶卢凯...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微小RNA-126(miR-126)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治疗前的改变,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介入取栓术的脑梗死患者 101 例,随访 2 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 分,56 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45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iR-126 在取栓术前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26 改变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取栓术前血清miR-126 水平在预后良好组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9.31±2.14)vs.(1.36±0.28),P<0.01],且miR-126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37,P<0.01),与侧支循环良好呈正相关(r=0.645,P<0.01),创建miR-126预测脑梗死取栓术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8,最佳截断值敏感度 78.9%、特异性 86.0%.结论 血清miR-126 水平在脑梗死取栓术前的改变与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标志物.

    脑梗死介入取栓术miR-126侧支循环

    麻醉恢复室的研究热点与趋势:2003-2023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韩阳郭炜刘晓缪慧慧...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量化关于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学术论文的基本信息,探索辨识关于PACU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热点及最具有影响力的论文.方法 通过在SCI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 2003-2023 年关于PACU的研究论文,收集并分析计量学基本信息,包括发表年份、国家、作者、期刊名称、学术机构、研究学科与热点.结果 共 1541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n=814),其次是中国(n=146)与加拿大(n=97).Dexter Franklin是最具影响力的作者,共发表 30 篇关于PACU研究领域的论文.哈佛大学是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机构,发表 52 篇论文,总被引用次数为 1338 次,平均每篇文章被引次数为 25.73 次,H指数为 20.期刊Anesthesia and Analgesia共刊登 232 篇论文,数量最多.关于 PACU 研究领域的热点有"术后疼痛""全身麻醉""恢复""风险因素"和"术后恶心"等.数据显示"加强术后恢复""疼痛管理"是近二十年的爆发关键词.结论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关于PACU研究领域发展的分析总结.未来该领域的"加强术后恢复"与"疼痛管理"仍可能是热门研究方向.

    麻醉恢复室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分析

    郑伟黄书荣傅永安林鸿悦...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吻合口出现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74 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狭窄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狭窄组、吻合口正常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吻合口狭窄的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 15 例,发生率 20.3%.与吻合口正常组比较,吻合口狭窄组患者术前放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比例及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放疗、吻合口漏/盆腔感染为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行放疗、新辅助化疗、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还纳回肠造口后需注意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应根据狭窄的特点选择治疗方式.

    结直肠癌吻合口狭窄危险因素

    卵圆孔未闭解剖学特征与右向左分流的相关分析

    徐莹莹宋嫣刘海兰刘婷婷...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观察到的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解剖结构与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contrast-enhance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以TEE检查为诊断标准提示存在PFO的 90 例患者,根据患者c-TTE结果将RLS分为 4 个等级,分析PFO结构特征与RLS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PFO内径大小与静息状态下RLS分级呈正相关(r=0.381,P<0.05);合并高活动性房间隔(hypermobile interatrial septum,HIS)患者的PFO内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持续性RLS的患者PFO内径较激发相患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长隧道患者的RLS分级与未合并长隧道患者的RLS分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lsalva动作下RLS分级与PFO内径大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研究表明PFO的某些解剖结构与RLS分级之间相互影响,且 PFO 解剖结构之间也可相互作用(合并有 HIS 的卵圆孔开放内径更大);同时 TEE 可清晰显示PFO的形态学特征,预测RLS的程度,从而进一步评估PFO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同时为卵圆孔封堵手术的实施指征提供更多的依据.

    卵圆孔未闭解剖形态右向左分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

    消癌平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对晚期食管癌血VEGF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刘涛汪佳丽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食管癌晚期患者采用消癌平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肿瘤标志物的情况.方法 选取于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接受治疗的 43 例食管癌晚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免疫疗法,此外联合治疗组患者还辅助使用消癌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疗程直至进展.检测两组患者第 1 周期、第 3 周期、第 6 周期、第 9 周期及第 17 周期的VEGF、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 1 周期及第 3 周期的VEGF、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6 周期两组患者的CA125、CA199、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 9 周期、第 17周期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EGF、CA125、CA199、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癌平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对食管癌晚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患者体内的VEGF及肿瘤标志物水平.

    消癌平卡瑞利珠单抗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标志物

    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邓志燕李跃文鄢雪辉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6 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补气化瘀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补气化瘀组患者给予补气化瘀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叶酸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病理改变评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及PGⅠ/PGⅡ(PGR)变化情况.结果 补气化瘀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0%vs.70%,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补气化瘀组患者的肠上皮化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Ⅰ、PGR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G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补气化瘀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可改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病变,还可提高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及PGR值、降低PGⅡ水平.

    补气化瘀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评分

    β-谷甾醇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陈喜李若男李晶赵李娜...
    78-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β-谷甾醇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HCT116 并分为β-谷甾醇高(240μmol/L)、中(120μmol/L)、低剂量(60μmol/L)组,设置空白对照组(0μmol/L).应用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处理HCT116 细胞.24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β-谷甾醇对HCT116 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Hoechst 33342 细胞核染色法检测β-谷甾醇对HCT116 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细胞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 HCT116 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应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 HCT116 细胞中PI3K、磷酸化Akt、Akt、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AutoDock软件实现β-谷甾醇与PI3K和Akt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β-谷甾醇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 的增殖,抑制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促进细胞的凋亡;抑制HCT116 细胞中磷酸化Akt、PI3K、Bcl-2 蛋白的表达,促进Bax蛋白的表达;β-谷甾醇与PI3K、Akt蛋白的结合均较为稳定.结论 β-谷甾醇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HCT116 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β-谷甾醇结肠癌增殖凋亡信号通路

    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

    王志伟冯艳红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评估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剂对 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6 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SGLT-2 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1 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 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并利用UFPWV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早期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beginning of systole,PWV-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end of systole,PWV-ES).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BP、DBP、BMI、FPG、2hPG、HbA1c、CIMT、PWV-BS、PWV-ES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BMI、FPG、2hPG、HbA1c、CIMT、PWV-BS、PWV-ES与对照组患者的 2hPG、HbA1c、SBP、CIMT、PWV-BS、PWV-ES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hPG、HbA1c、SBP、DBP、BMI、CIMT、PWV-BS、PWV-ES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PWV可有效评估SGLT-2 抑制剂对 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改善情况,且准确率高,操作简单.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2型糖尿病极速脉搏波技术颈动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