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半月刊

2096-0417

whr01@whu.edu.cn

027-68772482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工学部68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杂志社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Journal Women's Health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或医学研究机构、各医学院校,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致力于发掘女性健康研究的新问题,引领女性健康研究的新方向,捕捉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发现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推广医务管理的新方法,培养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新型专家学者。目标成为女性健康研究领域内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期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规范、权威、高水平的交流发布平台。本刊以妇幼保健医学为主,兼及其他医学领域。征稿范围包括妇、产、儿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护理及其他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测评;医疗卫生单位教学、政策制度的调查报告及评价;兼收其他临床医学各科及中医药类论文(男性专科及偏方除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观察舌下含化米素前列醇片联合宫颈注射缩宫素治疗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唐海菊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舌下含化米素前列醇片联合宫颈注射缩宫素治疗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至202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者 72 例纳入研究,对照组(36 例)缩宫素(宫颈注射)治疗,观察组(36 例)以此联合米素前列醇片(舌下含化),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宫缩强度,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h、24h出血量,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而宫底恢复值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环境及独立领域评分,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者,宫颈注射缩宫素与舌下含化米素前列醇片联用,疗效明显,能减少出血,改善宫缩强度,且不良反应少,比较安全。

    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米素前列醇片缩宫素

    保乳术结合芪归八味饮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指标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景德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术结合芪归八味饮对乳腺癌(BC)患者手术指标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2021 年 6月本院收治的 92 例BC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各 46 例,对照组采取保乳术,观察组另加用芪归八味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体能状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炎症指标对比(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 1 年,观察组生存率97。83%高于对照组 93。48%(P>0。05),观察组复发率 4。35%低于对照组 19。57%(P<0。05)。结论:对BC患者采取保乳术结合芪归八味饮治疗,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患者免疫状态。

    保乳术芪归八味饮乳腺癌手术指标免疫功能

    低流量七氟醚结合瑞芬太尼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李春光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结合瑞芬太尼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至 2023 年8 月在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 9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低流量七氟醚结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P)、舒张压(DP)及心率(HR)]、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AD)]、麻醉指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气腹 10min及苏醒时SP、DP及HR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NA、COR和A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95。65%vs 82。6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vs 41。30%)(P<0。05)。结论:低流量七氟醚结合瑞芬太尼在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可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应激反应,促进麻醉指标改善,且麻醉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低。

    七氟醚瑞芬太尼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

    帆状胎盘的危险因素以及妊娠结局分析

    郭方方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出现帆状胎盘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比该类孕妇与正常胎盘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本院诊断的帆状胎盘孕产妇 120 例的数据,选择同时间段内在该院完成常规产检及分娩的 120 例孕产妇的数据资料实施分析。描述超声诊断帆状胎盘的结果,对帆状胎盘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对帆状胎盘的预测模型构建和预测效能进行分析,对比帆状胎盘和正常胎盘孕产妇的不良分娩结局。结果:120 例最终诊断为帆状胎盘的孕产妇中,在孕中期(孕 14 周~27+6 周)明确诊断的 77 例(64。17%),在孕晚期(孕 28 周~36+6 周)才明确诊断的 42 例(3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帆状胎盘和正常胎盘孕产妇贫血比例以及辅助生殖比例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辅助生殖是孕产妇出现帆状胎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所筛选出来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C-index为0。713。利用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 0。017。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P值预测概率对孕产妇发生帆状胎盘进行ROC曲线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13,0。575,0。654。帆状胎盘孕产妇在剖宫产、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方面高于正常胎盘的孕产妇(P<0。05),在其余不良分娩结局的对比中两组孕产妇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和贫血可能导致帆状胎盘的出现,需要对这 2 个因素给予重点关注,在诊断为帆状胎盘的孕妇人群中,需要加强胎儿畸形的筛查,这有利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帆状胎盘超声诊断贫血辅助生殖剖宫产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杜政霞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在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民院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 74 例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样本病例,依照双色球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 37 例。对比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评析、处理组间数据,分析不同治疗下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症状情况、月经情况、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比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月经周期长于对比组,且月经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对比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加快患者止血,改善月经周期,且安全性较好。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出血控制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细菌溶解产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海宁刘媛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细菌溶解产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84 例AR合并BA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观察其治疗前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气道重塑指标[气道总面积(TA)、气道管壁面积(WA)、气道管腔面积(LA)]、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 2(IL-2)、干扰素γ(INF-γ)]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状态(Th17、Treg 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 92。86%高于对照组 76。19%(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及FVC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A 水平更低,LA、TA 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IL-2、INF-γ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Th17 水平更低,Treg 水平更高(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细菌溶解产物治疗AR合并BA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气道重塑指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失衡状态,值得临床参考与运用。

    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细菌溶解产物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气道重塑

    孕妇并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朱晓峰韩丽娟孙振芳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并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疾病的诊疗情况。方法:对本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接收的 56例妊娠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回顾分析方法统计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等信息,总结疾病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病理将患者划分为阑尾发炎组、正常组、穿孔组、未穿孔组;研究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1)妊娠中期发生率 53。57%,妊娠晚期发生率 46。23%;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压痛/反跳痛;2)阑尾发炎组和阑尾穿孔组患者WBC计数、嗜中性粒细胞比例、CPR值高于阑尾未穿孔组和正常组;3)MRI诊断敏感性为 98。89%、诊断特异性为 93。88%,与超声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总有效率 98。21%,并发症发生率 3。57%。结论:孕妇并发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不显著,但典型症状为腹痛,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临床诊治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产生了重要意义。

    孕妇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诊治体会

    小儿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MPP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血清APC的影响

    张吉娥徐建玲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小儿肺咳颗粒、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MPP)患儿及其对潮气呼吸肺功能、血清活化蛋白C(APC)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90 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儿分组为 45 例观察组和 45 例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与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与此同时观察组患儿再加以小儿肺咳颗粒,对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疗效、患儿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潮气量(TV)、呼气时间(TE)以及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血清APC、IL-1R1、IL-6 和TNF-α水平改善情况以及发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愈 29 例,有效 14 例,总有效率达到95。6%,高于对照组的 80。0%(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和肺部啰音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TV、PEF、TE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FVC、FEV1 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清APC、IL-1R1、IL-6、TNF-α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V、TE、FVC、FEV1 指标和血清APC指标提高,PEF、IL-1R1 水平、IL-6、TNF-α降低,治疗后指标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MPP患儿提供小儿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提升血清APC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小儿肺咳颗粒阿奇霉素肺炎支原体感染潮气呼吸功能血清APC

    产后心理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和产后角色转变的影响

    王占晖刘晓张凌云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干预和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角色转变、心理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 90 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正常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积极心理干预联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的角色转换适应度、心理状态和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观察组产后角色转变适应性显著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 2。22%低于正常组的 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结合伴侣式护理可以帮助初产妇产后角色转变,减轻她们的精神压力,降低其抑郁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干预伴侣参与式护理角色适应产后抑郁

    盆底肌训练对盆底肌力恢复、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鲍君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对盆底肌力恢复、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 120 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将其分为两组,以 60 例常规产后护理者为对照组,以 60 例接受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者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产后 3 个月、产后 6 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均高于对照组,最大用力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同时产后 3 个月、产后 6 个月,观察组Ⅰ类肌纤维强度、Ⅱ类肌纤维强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 3 个月、产后 6 个月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恢复,并有利于减少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

    盆底肌训练盆底肌力恢复盆底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