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1752-9921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CSCD北大核心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而显著的苞片影响了笋兰的繁殖成功

    Shi-Mao WuJiang-Yun Gao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被子植物中,多样的花部特征是为了适应各种选择压力和生态功能.到目前为止,对兰科植物花部特征的生态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唇瓣,而从未有对苞片的研究.本研究以一种熊蜂授粉并且提供花蜜报酬的地生或附生兰科植物笋兰(Thunia alba)为研究材料,其大而显著形似舟状的苞片包裹着花蜜距和花梗.我们猜想显著的大苞片能够保护蜜距,抵御盗蜜者.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通过实验去除苞片,记录传粉者和盗蜜者访花行为的变化,并评估了它们对笋兰繁殖成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苞片被去除后,唯一的传粉者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转变为盗蜜者,并且被盗蜜的花的比例也显著增加.无论是花苞片被去除的处理组还是未处理的对照组,笋兰都是受传粉者限制的.去除苞片对传粉者的访花频率并没有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笋兰雄性和雌性的繁殖成功率.本研究表明,在复杂的授粉限制的环境压力下,大而显著的苞片可以防止花被盗蜜者盗蜜从而提高笋兰的整体适合度.

    苞片传粉者盗蜜繁殖成功笋兰(Thuniaalba)短头熊蜂(Bombusbreviceps)

    栖息地条件对白杨与枫树林群落中高山天南星的丰富度和选定个体特征的影响

    Tomasz WójcikKinga Kostrakiewicz-Giera?t
    14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于2020至2021年在西喀尔巴阡山脉的山麓地区进行,研究了高山天南星(Arum alpinum)的物种数量和选定特征的空间-时间变异.调查分别在4个永久样地中进行(Patch Ⅰ、Ⅱ、Ⅲ、Ⅳ).Patch Ⅰ和Patch Ⅲ位于以低矮植被为主的枫树-鹅耳枥林(Tilio cordatae-Carpinetum betuli)林地中,而Patch Ⅱ和Patch Ⅳ位于以阔叶物种为主的白杨(Populetum albae)河滩林中.调查结果表明,高山天南星最丰富种群出现在Patch Ⅰ,但Patch Ⅱ和Patch Ⅳ中也存在大量的营养体和繁殖个体.个体性状的时间变异性在Patch Ⅳ最低,其次是Patch Ⅰ和Patch Ⅱ,在Patch Ⅲ最高.所有种群中均发现叶柄长度与叶片尺寸以及有性茎长度与果序特征之间的关系显著呈正相关,这一发现证实了先前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天南星与特定的森林群落没有密切关联.充足的遮荫和湿润富养分的土壤对该物种有利,而干燥的土壤和过多的日照可能会限制其个体的开花与结果.

    高山天南星(Arumalpinum)枫树-鹅耳枥林河滩林开花茎果序叶片山地物种

    根茎克隆植物芦苇应对风沙活动过程的生长和生殖的权衡关系

    Chaoqun BaShanshan ZhaiJianqiang QianBo Liu...
    16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长和繁殖之间的权衡是克隆植物适应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茎型沙生植物通过权衡策略应对风沙过程(埋沙和风蚀)对它们在流动沙丘上的定居尤为重要.尽管根茎型物种对风沙过程的响应已经有了部分研究,但这些克隆物种如何通过生长和繁殖中的潜在权衡关系来应对风沙过程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野外调查和生物量建模的手段,评估了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在沙埋和风蚀条件下,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及分株数量和大小之间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沙埋促进了种子生物量和生殖努力(RE)的增加;风蚀减少了RE,但对种子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沙埋增加了分株的生物量,而风蚀增加了分株种群密度并加速了分株的成熟.这些研究表明,根茎型沙地植物通过调整其生长策略来应对风沙过程,即在沙埋条件下,增加生殖生长和分株大小,而在风蚀条件下,增加营养生长和分株数量.

    适应策略沙埋风蚀芦苇(Phragmitescommunis)有性生长无性生长根茎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导致太白山林线树木生长与氮有效性关系减弱

    Lelong YinXiaohong LiuXiaomin ZengZiyi Wang...
    17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升高和氮有效性正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高海拔林线地区.本研究结合树木生长指标和树轮稳定同位素指标,探讨了太白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对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来太白红杉的生长速度显著增加,且该林线树木生长对春季温度特别敏感.太白红杉的潜在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持续上升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气候变暖紧密相关,共同促进了树木的生长.1851-1964年,树轮δ15N随树木生长速度的加快逐渐增大;1964年之后转变为不显著的下降,打破了原有的碳-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和iWUE的迅速增加已经取代氮有效性成为树木生长的主要驱动因子.随着树木持续加速生长,氮有效性在未来可能会显著下降甚至供不应求.本研究深入揭示了植物对生长环境变化响应的生理生态机制,这将提高我们预测未来高海拔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演变的能力.

    树轮稳定同位素高山林线植被气候变暖CO2肥化效应太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