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1752-9921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CSCD北大核心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亚温带沙漠苔藓C、N、P、K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关系

    Yong-Gang LiXiao-Bing ZhouYongxing LuYuan-Ming Zhang...
    12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期研究发现,荒漠区苔藓的化学计量特性受苔藓斑块大小、灌木和微环境的影响.研究苔藓在不同空间分布区的化学计量特性,对理解苔藓的生长和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的优势苔藓(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和苔藓斑块下的土壤,测定了不同沙丘和采样区苔藓植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与计量比.研究结果表明,除苔藓C含量,苔藓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有效养分在沙漠不同区域显著不同.苔藓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N、P、K元素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0.251、0.389、0.442.苔藓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N、P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0.71和0.84.苔藓的化学计量特征在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布不均.此外,苔藓N、P、K元素受年均降水量、经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苔藓植物的养分含量受空间分布、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而苔藓的生长受N限制.本研究提供了不同空间尺度下苔藓的C、N、P、K的化学计量特征,并探讨了它们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沙漠中N、P、K的营养模式和利用策略,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苔藓土壤养分空间尺度环境因子齿肋赤藓(Syntrichiacaninervis)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普通金雀花种群在高温下的本土和入侵幼苗抗旱性

    Mathias ChristinaCéline GireMark R.BakkerAlan Leckie...
    14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侵物种的气候生长需求在其本土和非本土环境之间保持一致的假设是评估入侵风险的关键生态学问题.本研究通过生长箱实验,比较水分和温度对普通金雀花幼苗(Ulex europaeus L.)本土种群和入侵种群生长和死亡率的影响.从本土(法国大陆和西班牙)和非本土(新西兰、加那利群岛和留尼旺岛)的5个地区的20个种群中采集了种子样本.幼苗在两种温度处理(环境温度和高温)和两种水处理(灌溉和干旱)中生长超过36天.温度升高被定义为在不同国家的生态位边缘观察到的最高温度.虽然温度升高增加了幼苗的生长,但干旱处理增加了死亡率并限制了幼苗的生长.在高温和干旱条件下,本土种群的死亡率(53%)高于入侵种群(16%).在这些受限的气候条件下,入侵幼苗的地上和地下发育也好于本土幼苗.虽然表型可塑性在本土种群和入侵种群之间没有差异,但种群之间总干物质生物量的差异可能与起源气候(尤其是降水)的差异有关.评估入侵物种种群之间表型变化的重要性对于确定其气候分布范围的边缘以及对突出应集中管理以限制其传播的区域都至关重要.

    入侵外来植物干旱气候生态位定植

    亚高山草甸植物种间花粉传播网络相对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年际间更为稳定

    Qiang FangShiyun GuoTao ZhangXiaoxin Tang...
    16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研究表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结构有较高的年际动态变化.由于传粉者经常在多种植物之间访问,植物-植物的种间花粉传播也可能有较高的动态变化,这对花部特征演化和群落构建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连续3年调查了中国西南部一个亚高山草甸群落的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和植物-植物种间花粉传播网络的年际动态结构.我们发现两种网络的连接都有较高的年际动态,但是植物落置异种花粉构成的年际变化,低于传粉者访问构成的变化,这说明同一对花粉供体和受体植物之间,在年际间可能由不同的共享传粉者传播异种花粉.植物在种间花粉传播网络中的位置,相对植物-传粉者网络中更为稳定.泛化传粉的植物能够输出更多的异种花粉,在种间花粉传播网络中也更重要.我们评估了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和种间花粉传播网络的年际动态结构,是整合植物-传粉者与植物-植物互作过程的重要一步.

    植物-传粉者互作植物-植物互作传粉网络异种花粉时间动态

    白心球花报春的传粉者组合与自交综合征随海拔梯度的非线性变化

    Yin-Mei MaYong-Peng ChaZhao-Li TongJie Zhang...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山植物的繁殖策略往往随分布海拔的增加逐渐向自交转变.然而,同一植物在不同种群的繁殖模式是否随海拔梯度的差异而发生变化,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研究以二型花柱植物白心球花报春(Primula atrodentat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色季拉山广分布的低(3400 m)、中(4050 m)和高(4500 m)3个自然居群进行表型比调查、花特征测量、传粉者观察和授粉操控实验,以探究自交亲和性和与自交综合征相关的花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白心球花报春长柱型植株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而短柱型植株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随海拔的升高,短柱型自交的结籽数、百粒重、萌发率和自交不亲和指数具有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而花粉数、胚珠数、雌雄异位程度和近交衰退指数具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此外,在3个居群中,中间海拔居群的传粉昆虫种类丰富度、访花频率也最高,相应地其授粉限制程度低,这可以很好地解释白心球花报春自交随海拔的非线性变化.本研究为高山植物自交亲和性沿海拔梯度的进化模式提供了不同的见解.

    繁育系统雌雄异位近交衰退表型比自交亲和性

    落叶松不同径级树干液流密度对太阳辐射量的时滞效应

    Zixuan WangZhihu SunJinyao Cui
    184-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林木特征和坡位在树干液流密度和太阳辐射量之间的时滞现象中的作用.本研究以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近熟林(31年生)不同直径等级的林木为对象,评价了树干液流密度对太阳辐射量间的时滞与树木特征、相邻木特征和坡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量都表现出昼夜变化规律,其对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即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量间的时滞.生长季晴天时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变化滞后于太阳辐射量变化21.1±6.9 min.与树高和冠幅相比,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量间的时滞更加依赖于胸径变化,二者间呈线性增长趋势.同相邻木特征相比,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的时滞更加依赖于自身的树木特征.树干液流密度对太阳辐射量的时滞受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不显著.树木特征、相邻木特征和坡位在树干液流密度对太阳辐射量的时滞形成中的作用比较来看,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对太阳辐射量的时滞主要受树木特征的控制.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胸径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季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量间时滞的重要因素.

    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树干液流密度时滞效应树木特征坡位

    林牧系统的树木中豆科植物的比例减少并不影响其内部的氮吸收效率

    Andrea SchmiedgenMartin KomaindaManfred KayserBettina Tonn...
    19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豆科植物为主的草地中,豆科植物通过生物固氮为草地提供氮(N).以往对林牧系统的研究发现,树木附近的豆科植物比例下降,将导致N供应以及树间草坪收获的牧草中N浓度的空间变化.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氮吸收效率(NRE)随着养分限制而增加,所以在树木附近豆科植物比较稀缺.本研究验证了以下假设,即树木附近的NRE增加,补偿了豆科植物相对于牧草中N浓度的损失.为此,本研究分析了5年前建立的巷道种植系统中,分布在林木间的两种由豆科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豆科植物的比例向树线方向下降了45%,因此,活的和枯死的牧草中的N浓度也下降了,但平均仅下降了15%.由于N浓度降低以及靠近树木的牧草质量下降,N产量最多下降了50%.尽管树木附近的豆科植物减少,但无论植被组成如何,NRE都不受树线的影响.此外,与未管理的生态系统相比,收获之间的落叶间隔较短的林牧草地中管理草坪的内部N循环的相关性较低.豆科植物的比例控制着活的和枯死的草本植物的N浓度,而与林牧系统中的树木遮阴无关.

    农林业氮循环草地管理豆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