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1752-9921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CSCD北大核心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藏高原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海拔差异

    Xikang HouDan KouMitsuru HirotaTong Guo...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变化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进而影响植物生长.然而,温度升高如何影响不同海拔高山草地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仍不清楚.在青藏高原北部的祁连山脉一处坡地上,我们从海拔3200至4200 m每隔200 m设立一观测样地,用树脂芯法开展了沿海拔梯度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原位观测实验.同时我们以海拔3800、4000和4200 m的样地作为基准,通过分别向低海拔移栽土壤样方的实验方法评估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受升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沿海拔梯度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海拔间移植实验导致的温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基于海拔4200 m开展的移植实验表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Q10值达到3.4,这大约是基于海拔4000和3800 m的Q10值的两倍.

    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样方移栽增温氮矿化速率温度敏感性

    决定巴西Espinha?o生物圈保护区森林-草地变化的环境因素

    Thaís Ribeiro CostaCristiane Coelho de MouraLeovandes Soares da SilvaAnne Priscila Dias Gonzaga...
    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热带雨林(对火敏感)和开放地层(耐火)之间边界所涉及过程的认识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本文调查了位于巴西东南部的Espinhaço生物圈保护区内的森林岛屿和湿润草原同时出现的主要环境因素.我们使用Costa(2018)布置的永久样地来收集森林岛屿的土壤变量(水分和化学性质).对于湿润草原的采样,我们从岛屿边缘沿不同方向设置了4条30 m的线.随后,我们在每条线上划了3个点,每个点相距10 m,每个区域共12个点.我们还调查了处理火烧前后的植被覆盖情况,并对环境变量进行均值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森林岛屿土壤中钾、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有机质的值均高于湿润草地.因此,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边界定义似乎主要与土壤肥力和水分梯度有关.在对这些地区进行火烧处理后,在岛屿边缘附近没有发现树木个体的再生.因此,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明确的土壤气候条件,森林岛屿无法扩张.因此,这些环境应该成为设计公共保护政策的目标焦点,因为它们增加了山地岩石草原植被景观的复杂性.

    湿地土壤气候梯度岛屿森林综合火灾管理有机土

    邻近入侵植物的功能和系统发育相似性影响了入侵植物小蓬草的生长

    Jie RenPengdong ChenChangchao ShenZhibin Tao...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贸易扩张和气候变化促进外来植物的入侵,致使很多生境存在多种入侵植物.然而,入侵物种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调节其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探究18种入侵植物的邻近效应对中国中部主要入侵植物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生长的影响.所选取的邻近入侵植物分为3个功能群:禾草类、非禾草类草本和豆科植物.同时,这些邻近入侵植物与小蓬草的系统发育距离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蓬草的生长取决于邻近入侵植物的种类.12种入侵植物抑制了小蓬草的生长,4种入侵植物促进其生长,而其它入侵植物对小蓬草的生长没有影响.此外,小蓬草和邻近入侵植物的功能和系统发育相似性决定小蓬草的生长.豆科入侵植物促进小蓬草的生长,而禾草类植物和非禾草类草本植物抑制小蓬草的生长.虽然促进作用不受系统发育距离的影响,但是抑制作用随着小蓬草与邻近入侵植物系统发育距离的增加不断增强.这些结果表明,小蓬草的成功入侵可能依赖于邻近入侵植物的种类.小蓬草与邻近入侵植物互作关系和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多种入侵植物防控治理的优先次序.

    共同入侵竞争外来植物入侵促进种间相互作用入侵物种间相互作用

    氮添加下温带天然林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和细根的氮-磷分配策略

    Jiangshan YuZhaopeng SongJihua Hou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北方地区迅速增加的氮沉降可能会影响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然而,人们很少关注氮沉降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如乔木、灌木和草本)的氮(N)和磷(P)分配策略的影响.本研究评估了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片和细根中N和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异速生长指数在长期N添加下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N添加处理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叶片的N和P含量增加,而乔木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不显著.N添加对不同生活型植物细根的N和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比养分在器官间的分配系数,在3种生活型植物中,N添加处理下植物会将更多的N和P分配到叶片中.此外,对比各器官中N-P的分配关系,乔木的叶片和细根的N-P分配指数与1.0没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等速生长模式.灌木和草本植物的N-P含量分配指数显著小于1.0,表现为异速生长模式.与N元素相比,高N处理使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片分配更多P,但是高N处理对乔木叶片N和P分配影响不显著.植物各器官的N-P分配模式表明,N添加水平改变了植物的养分分配策略,同时这种分配策略在各生活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强调了在评估森林植物的N-P分配策略时,生活型类别的重要性.

    氮添加天然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林细根叶片N和P化学计量特征N-P分配指数

    物种定殖和丧失驱动近70年森林演替进程中的群落结构动态

    Shan RaoXin-Yu MiaoShu-Ya FanYu-Hao Zhao...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揭示群落谱系和功能性状结构如何随着演替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但长期动态数据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对于群落格局和构建机制的理解,这一问题在森林群落中尤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南京灵谷寺森林1951、1981、2002和2019年的定点样带调查数据,分析了这一中国东南部亚热带森林68年的次生演替动态.研究发现,随着演替的深入,群落谱系和性状结构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尽管近缘物种间的谱系距离在下降,物种间的平均谱系距离却在增加,群落谱系结构整体上趋于发散.相反,无论用平均还是最近距离作为度量,物种间的性状距离均随着演替逐渐下降,群落功能性状结构趋于聚集.我们进一步拆分了物种定殖和丧失对群落谱系和性状结构动态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谱系结构趋于发散主要是由于定殖的物种本身亲缘关系较远,也和群落中原有的物种有着较远的亲缘距离;性状结构趋于聚集主要是因为那些与群落中原有的物种性状相似的物种具有更高的定殖机会但从群落中丧失的概率却更低.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拆分物种定殖和丧失过程是解开长期演替进程中群落动态和构建机制的关键.

    群落构建竞争环境过滤森林演替谱系结构功能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