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董鸣

月刊

1005-264X

apes@ibcas.ac.cn,apesbotany@163.com

010-62836134

100093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植物生态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我国生态学领域创刊最早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本刊以发挥其在植物生态学领域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为指导思想,突出反映植物生态学科热点和生长点的研究成果。刊登稿件主要以发表植物生态学领域(包括个体和生理生态,种群、群落、景观、生态系统生态学,植被与数量生态,化学生态,污染生态及当前国际生态学研究热点,如: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可持续发展等)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创新性原始论文或有新观点的国际植物生态学研究前沿和动态的综述。本刊还刊有论坛栏目,主要对学科发展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学术争鸣和讨论,促进学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实施下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植被恢复生产力效益评价

    薛金儒吕肖良
    1289-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揭示黄土高原大面积实施生态工程后植被恢复区域的植被生产力效益.通过分析遥感观测的地表绿度特征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该研究首先识别了近20年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区域和原有植被的空间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使用SIF和气象数据,根据改进机理光响应模型(rMLR)计算了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对比分析了植被恢复区域绿度特征变化下GPP的差异.结果显示:空间上,由于生态工程的广泛实施,黄土高原整体绿化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在2001-2020年间,黄土高原上林地恢复面积约3.5万km2,占区域总面积的7.42%;草地恢复面积11万km2,约占区域总面积的25.25%.整体上,林地恢复区域的光合能力和生产力水平均低于原有林地,而草地恢复区域较原有草地高;恢复林地的GPP相当于原有林地GPP的83.86%,恢复草地的GPP相当于原有草地的121.10%.在相同的叶面积指数(LAI)等级下,植被恢复区域与原有植被的生产力呈现不同的差异性,当LAI较大时植被恢复区域与原有植被的GPP差距较大.由裸地转变而来的植被恢复区域生产力效益最差,而林地生长区域和退耕还草的植被恢复区域分别是林地恢复和草地恢复中的最优模式.植被恢复区域的LAI增长速率和恢复年限也影响了生产力,LAI增长速率越大的区域生产力效益越高,林地恢复年限越久越利于生产力的提升,草地恢复年限较短的区域有较高的生产力.总体上,由于生态工程的实施,虽然黄土高原上的植被覆盖面积和生物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植被生产力(尤其是林地)并没有获得同等程度的恢复,影响了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

    生态工程植被恢复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总初级生产力(GPP)黄土高原

    卫星遥感监测产品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验证和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海量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

    刘兵兵魏建新胡天宇杨秋丽...
    1305-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获取森林结构参数对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及其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数据作为获取大尺度森林结构参数的重要数据源,已被制作成各种植被监测产品并被应用于森林质量状况变化评估、森林生物量估算以及森林干扰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等研究.然而,这些卫星遥感植被监测产品针对中国复杂多样的森林区域缺乏有效验证,在不同林况和地形条件下的不确定性也不明确.激光雷达具备高精度三维信息采集的优势,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监测和卫星遥感产品验证.为此,该研究利用在中国114个样地收集的153 km2的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构建了我国森林结构参数验证数据集,并以此为基础对3套全球遥感监测产品(全球叶面积指数(GLASS LAI)、全球冠层覆盖度(GLCF TCC)、全球冠层高度(GFCH))进行了像元尺度的验证,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坡度、覆盖度和林型条件下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无人机激光雷达获取的叶面积指数、覆盖度以及冠层高度相比,GLASS LAI、GLCFTCC、GFCH在中国森林区域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且受林况和地形因素影响的程度不一致.对GLASS LAI和GLCF TCC影响的最大因素分别为林型和覆盖度;而GFCH则更易受地形坡度和覆盖度的影响.

    精度验证无人机激光雷达叶面积指数冠层覆盖度冠层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