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刘旭

双月刊

1672-1810

zwyczyxb2003@sina.com,zwyczyxb2003@163.com

010-82105794,82105795

100081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大田作物、同艺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牧草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以及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等。重点介绍本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法和新技术。欢迎从事植物遗传资源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农家品种武都白茧儿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定位

    董亚超董艳赵聪李雷...
    1737-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st,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全球性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发掘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武都白茧儿是甘肃陇南小麦农家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都表现出中到高抗条锈病,但其抗性基因尚不明晰.为解析武都白茧儿的条锈病抗性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抗病亲本武都白茧儿和感病亲本辉县红配制杂交组合,利用条锈菌生理小种V31/lab对其F2和F2:3群体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合混池测序和连锁分析定位抗性基因.结果表明,武都白茧儿对V31/lab抗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WUD.根据F2群体的混池外显子捕获测序和混池转录组测序结果,开发了 12个高通量的KASP标记;通过连锁分析,将yrWUD定位在4AL染色体的2.6 cM遗传区间内,与侧翼标记4AL36和4AL1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1.7 cM,对应13 Mb的物理区间(4A:610.26-623.35 Mb),其中 3 个抗病相关基因 TraesCS4A02G329100、TraesCS4A02G330000和 TraesCS4A02G330100在抗感池中差异表达,推测为yrWUD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定位了武都白茧儿的抗性基因yrWUD,用KASP标记4AL36在自然群体中检测了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研究结果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了新基因和分子标记.

    小麦条锈病基因定位分子标记BSE-seqBSR-Seq

    水稻耐冷基因qCTS-9的核苷酸多样性及单倍型分析

    郭玉静陈祖武董铮李小湘...
    1748-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qCTS-9是在多种苗期低温条件下稳定发挥作用的水稻耐冷基因,研究其耐冷优异单倍型及适应性进化模式,有利于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利用116份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37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对qCTS-9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及单倍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qCTS-9基因编码区内的14个SNPs组成了 8种单倍型,其中的4个非同义SNPs组成3种功能单倍型,这3种功能单倍型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耐冷性差异,编码区的第1535 bp处SNP可能是qCTS-9基因的关键变异位点.对qCTS-9基因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后发现,相比于野生稻和粳稻,低温敏感籼稻Hap4单倍型材料中-1107 bp有一个SNP(G→A),导致该处的MYB识别位点缺失,这个自然变异可能与籼稻耐冷性下降相关.野生稻包含栽培稻中qCTS-9基因的大部分变异,但在编码区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中无独有的变异位点;从野生稻向籼粳分化的过程中,耐冷相关等位或突变被固定和扩展,进而增强了其区域适应性.

    水稻耐冷性qCTS-9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驯化

    薏苡ClSAD、ClE4D2基因单倍型鉴定与相关脂肪酸关联分析

    尚昆付瑜华李秀诗蒙秋伊...
    1756-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薏苡仁油是薏苡仁主要功能性物质之一,脂肪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9个省份的19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检测其种仁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析ClSAD、ClFAD2基因序列多态性并鉴定单倍型,进行脂肪酸含量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薏苡种质种仁3种脂肪酸含量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为15.84%~23.05%,遗传多样性指数为5.22~5.23,其中油酸含量最高,硬脂酸含量最低,各脂肪酸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ClSAD和ClFAD2内部各有14个和3个SNP,分别鉴定到5个单倍型组合,ClSAD基因单倍型Hap3和ClFAD2基因单倍型Hap1分别与参考基因组一致.ClSAD基因单倍型Hap3与硬脂酸含量显著关联且具有负效应,利于硬脂酸向油酸转化.ClFAD2基因单倍型Hap1利于亚油酸的积累,而Hap2与亚油酸酸含量显著关联且具有负效应,不利于亚油酸的合成.在2个基因内部各鉴定到1个关键SNP位点,分别是形成SAD和FAD2酶活性差异的关键位点.研究结果将为高油薏苡优良品种的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和相关分子机制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薏苡脂肪酸单倍型硬脂酸脱饱和酶SAD基因油酸脱饱和酶E4D2基因

    花生红色种皮花青素生物合成转录-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张利苹王俊玲李振华李新畅...
    1767-1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出口农产品,在农业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红珍珠(H)和白珍珠(B)两个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在开花后第30天和第45天,红珍珠种皮和白珍珠种皮色差值(L值、a值、b值)及其花青素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极显著差异.FPKM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后第30天红珍珠相对于开花后第30天白珍珠和开花后第45天红珍珠相对于开花后第45天白珍珠独有基因分别为1847和1843个.GO分析注释结果表明,8条GO通路与花青素合成密切相关,其中GO:0055114和GO:0016207两个条目分别富集到8个和7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6条代谢途径与花青素生物合成显著相关.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定位到了矢车菊素、原花青素、矮牵牛素、翠雀花素、锦葵素、牡丹素及其衍生物.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ko00941)是种皮颜色形成的关键途径,翠雀花素和矢车菊素为关键差异代谢物.11个差异表达基因qRT-PCR表达趋势基本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对揭示花生种皮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花生花青素转录组学代谢组学

    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杜明阳马健芝多杰措罗天蓉...
    1781-1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油-3-磷酸醜基转移酶(GPAT,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是三酰甘油(TAG,triacylglycerol)生物合成的核心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 L.)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和qRT-PCR方法,对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并探究其表达模式.以BLASTP比对和HMM搜索2种方法共鉴定出35个GPAT成员;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大多数蛋白属于碱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Sa_GPAT家族成员主要分布于内质网;空间结构预测显示,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较为稳定.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家族分为4个亚家族,其中组别4为特有亚家族,且与拟南芥GPAT家族不存在聚类关系.信号肽预测显示蒿叶猪毛菜GPAT家族成员中未存在信号肽,且跨膜结构分析表明蒿叶猪毛菜GPAT家族成员中约63%存在跨膜结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蒿叶猪毛菜GPATs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其中Sa_GPAT003在幼苗中高度表达,结合幼苗干旱胁迫转录组结果发现多数Sa_GPAT家族成员响应外界干旱胁迫,其中Sa_GPAT032在干旱胁迫后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由此推测,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抵抗干旱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转录组

    马铃薯基因StAVP1提高拟南芥抗旱性的功能鉴定

    杨文静刘璇崔勇聂峰杰...
    1793-1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挖掘鉴定抗旱基因,是培育抗旱马铃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马铃薯StAVP1基因参与跨液泡膜物质运输,在植物应对物质运输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叶片中克隆得到编码区全长2301 bp的StA4VP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包含典型的H+-焦磷酸酶结构域和13个跨膜结构域,与近缘物种的AVP1蛋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预测定位于液泡膜上.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StAVP1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块茎中表达量最低.StAVP1过表达拟南芥株系的生物量和根长显著高于野生型,干旱胁迫后,过表达StAVP1拟南芥株系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DREB等逆境应答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CoIP试验结果显示,StAVP1与StRAB发生直接互作,且干旱胁迫下StAVP1过表达拟南芥株系中AtRAB基因表达量也显著上调.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异源表达表型、生理、基因表达方面功能验证、互作蛋白分析,表明马铃薯StAVP1基因是马铃薯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来源.

    马铃薯干旱胁迫StAVP1表达分析RAB

    自然保护区植物旅游资源的开发探讨

    刘彦婷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