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兰科新种巾唇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分类学意义

    李璐张锦李楚然王艳萍...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巾唇兰属是我国新记录属,近十余年来先后在我国南方发现了两种,包括在云南发现的新种——巾唇兰(Pennilabium yunnanense).利用解剖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巾唇兰具有分类学意义的花形态特征和花粉团发育的胚胎学特征,结果如下.成熟花的合蕊柱短,无蕊柱足;花粉块由2个球形花粉团、粘盘和粘盘柄组成.在花药发育早期,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并列药室;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每个小孢子囊在两个药室相邻的内花药壁处分化出一段不贯穿药室的不育隔膜组织.在花药发育过程中,该隔膜组织逐渐被吸收降解,到花粉成熟时形成2个开口朝内的孔裂花粉团.发育成熟的花药壁共有4层,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单核、腺质型.在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阶段,表皮细胞变窄出现了降解,中层和绒毡层细胞也逐渐被吸收和降解;花药成熟时,花药壁仅剩下残缺的表皮和纤维状加厚明显的药室内壁.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同时型胞质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四分体,其排列方式主要为正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本文从形态发育角度澄清了巾唇兰花粉团特征的描述,讨论了其花粉团发育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兰科花药发育多样性提供了新资料.

    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兰科花粉团发育巾唇兰

    紫叶小檗刺的形态与发生——对小檗属植物刺的重新认识

    苗青翟强曲波时免免...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人们对小檗属植物刺的来源存在不同见解,本研究通过实体解剖及石蜡切片技术,以紫叶小檗为代表研究小檗属植物刺的形态和发生,结果表明,紫叶小檗的刺均为叶刺,而非茎刺,明确了小檗属的刺为叶的变态.

    紫叶小檗来源

    信息动态

    176,307页

    干旱胁迫下杨树无性系苗期光合与气孔形态变异研究

    乔滨杰王德秋高海燕李召珉...
    17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杨树叶片光合特性和气孔形态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4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干旱胁迫下光合指标与气孔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气孔器长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处理间和无性系与处理交互作用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逐渐降低,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现为先降后升趋势,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40%时,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孔因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0%时,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转换为非气孔因素.气孔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标均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持续降低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干旱胁迫下4个杨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城小青黑杨的抗旱性优于其他三个无性系.

    杨树干旱光合特性气孔形态特征隶属函数

    光质对香果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肖志鹏殷崇敏郭连金吴原榕...
    1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光质对香果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940 nm(远红光)、850 nm(远红光)、730 nm(远红光)、630 nm(红光)、610 nm(橙光)、590 nm(黄光)、525 nm(绿光)、460 nm(蓝光)8个光质处理及自然光对照,研究其种子萌发对光质的响应,设置730、630、610、590、525和460 nm六个光质处理,研究其幼苗生长对光质的响应.结果 表明,940及850 nm下无种子萌发,730 nm处理下萌发率仅为1.33%.525 nm下香果树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及自然光对照,自然光下与630、590 nm下香果树种子最终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可见光中,460及610 nm下香果树种子最终萌发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实验120 d时香果树幼苗干重为590 nm> 630 nm> 610 nm>730 nm> 525 nm> 460 nm.120 d时,590 nm下香果树幼苗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香果树幼苗的相对质量增长速率,在30 ~90 d间630 n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90~120 d间590 nm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120~150及150~180 d间460 nm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实验30 d时,根重比在0.17 ~0.25,处理间无显著差异,150 d时,460am下根重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实验30 d时,730 nm下茎重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实验30 d时,各处理香果树叶重比在0.53 ~0.68,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光质香果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珍稀濒危植物

    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肖祖飞王玲玲曹璐瑶廖文轩...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柠檬醛猴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用材、油用树种.以柠檬醛猴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采集季节、消毒时间、激素对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 表明:5月中旬,柠檬醛猴樟半木质化茎段组织培养用浓度为0.1% HgCl2消毒5 min,茎段腋芽萌芽率最高,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猴樟茎段萌芽适宜培养基为MS+ 1.0 mg· L-1 6-BA +0.05 mg·L-1 IBA,萌芽率为60%.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 1.0mg·L-1 6-BA +0.2 mg·L-1 IBA,增殖系数为4.33、株高为3.67 cm、地径为1.04 mm.生根培养11d基部出现不定根,生根适宜培养基为MS +1.5 mg·L-1 IBA,生根率75.00%、根长5.06 cm、根数3.50、根粗0.82 mm.根数大于3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0%以上.

    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树头菜扦插生根的影响

    郑鑫华董琼段华超茶晓飞...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处理树头菜插穗,了解其扦插生根机制并筛选出适宜扦插繁殖的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为其扩大繁殖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树头菜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IAA、NAA、ABT-1)的3种不同质量浓度进行正交试验,清水处理(CK)作为对照,扦插3个月后对其芽生长量及生根性状(生根率、生根量、最长根长、平均根长等)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本次试验筛选出的树头菜扦插最优方案为A1B2C2,即ABT-1质量浓度为50 mg·L-1、NAA质量浓度为200 mg·L-1、IAA质量浓度为200mg·L-1,该处理生根率(83.33%)、平均根长(24.03 mm)、最长根长(46.13 mm)、平均根数(24条)、根系效果指数(19.06)为CK的2.27、2.97、3.03、4.50、12.79倍,根系发育较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适宜的浓度下混合利用可以显著增加树头菜的生根能力,进而加快生长并提高其扦插生根率.

    树头菜扦插生根生长调节剂根系效果指数

    柚木无性系光合生理特征与生长综合评价

    刘炳妤黄桂华梁坤南王西洋...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掌握柚木无性系光合生理与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优良无性系.基于柚木无性系测定林,测定选自不同种源的19个无性系+1个对照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性状,分析柚木无性系光合生理特征及其与生长的关系.结果 表明: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树高在柚木不同无性系间、不同种源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其他各性状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但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生理参数与树高生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早期选出71-7、FS3为光合速率高和树高生长好的优良无性系,起源于印度的柚木资源可作为今后高光效育种选择的重点,需要对光合生理和生长测定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准确地筛选优良无性系.

    柚木无性系光合生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

    樟子松无性系生长性状与结实量变异研究

    李嘉琪韩喜东马盈慧李月季...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樟子松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白城市林木种子园的304个樟子松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3m处直径、冠幅、分枝角度和侧枝粗度)和结实性状(2015、2016和2017年的结实量)进行调查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冠幅外无性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3.79%~65.22%,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24~0.7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侧枝粗度与3m处直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树高、胸径、地径、冠幅与侧枝粗度间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树龄的结实量与大部分生长性状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依据生长性状,以5%的入选率对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15个无性系入选,入选无性系在树高、地径、胸径、3m处直径、分枝角度和侧枝粗度等指标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47%、4.48%、15.18%、11.78%、2.38%和6.66%;依据3年结实量,以5%的入选率对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15个无性系入选,入选无性系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平均结实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89%、46.32%和13.88%.该研究为樟子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材料,也为吉林西部樟子松良种选育提供基础.

    樟子松无性系生长性状结实量遗传增益

    海南岛海岸带木麻黄和厚藤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张书齐许全姚海荣杨秋...
    224-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改善海岸带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海南岛沿岸12个市(县)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的木麻黄和周边沙滩上的藤本植物厚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木麻黄与厚藤叶片中的碳(C)、氮(N)和磷(P)含量,分析两种植物叶片C、N和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两种植物叶片C、N、P含量、C∶N、C∶P和N∶P的影响,以期寻找影响海岸带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 表明:海南岛木麻黄叶片C、N和P的平均含量分别是399.06±20.29、12.56±1.04、1.04±0.35 g·kg-1,C∶N、C∶P和N∶P分别为32.04±2.82、420.65±121.27和12.92±3.21;厚藤叶片C、N和P的平均含量分别是364.31±30.20、12.84±1.96和2.06±0.64 g·kg-1,C∶N、C∶P和N∶P分别为29.13±4.95、185.85±63.14和6.47±2.1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叶片的N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含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P和N∶P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厚藤叶片C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C∶N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木麻黄叶片的N含量与10~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C∶N与10 ~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正相关,C∶P与0~10 cm土层的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厚藤叶片的C含量与10~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含量与0~10 cm土层的TN含量,N∶P和10~20 cm的SO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C∶N与0~10 cm土层的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P与0~10 cm的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0~10 cm土层的C∶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P与0~10 cm土层的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海岸带植被叶片的碳氮含量较低,N可能是影响该区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同时,植被生长受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共同影响,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低,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影响并不相同.

    木麻黄厚藤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