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翠雀花属一新种和一新变种

    王文采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描述了隶属翠雀花组翠雀花亚组的一新种和伊犁翠雀花的一新变种.

    毛茛科翠雀花属新种新变种中国

    中国陕西兰科1新种——巴山山兰

    王勇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发现于陕西省大巴山地区的山兰属植物新种——巴山山兰(Oreorchis bashanensis),该种与山兰(O.patens)接近,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先花后叶,假鳞茎较大,叶2~3枚,叶片较大,花唇瓣爪长度占总长1/2,唇瓣侧裂片直立,褶片在唇盘中央膨大为橙红色龙骨状附属物,并突出于唇瓣之上;后者四季常绿,叶1~2枚,叶片较小,花唇瓣爪长度约为总长1/4,唇瓣侧裂片镰曲,唇盘纵褶片脊状,白色至浅黄色.凭证标本藏于陕西理工大学植物标本馆(HZTC).

    兰科新种陕西

    极小种群浙江安息香的物候观测

    傅国林李婷婷张晔华文香英...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安息香(Styrax zhejiangensis)分布于浙江建德林场泷江林区桃花坞,是浙江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了更好地解析该物种的濒危原因,对浙江安息香进行物候观测,了解其开花、结实和种子生物学特征等.结果表明:浙江安息香花叶同期.花器官和花粉特征与同属植物较为类似,结实率为21%~32%.种子存在形态变异,饱满度不足等现象,以及外种皮致密坚硬导致其透水性差有可能影响其萌发.温差及连续降雨虽然会加重其落花落果.因此,保护该物种需要更多了解其花果实的特性,并加以人工辅助.

    浙江安息香极小种群物候观测

    当归果翅对种子吸水与发芽进程的影响

    米永伟龚成文王国祥漆永红...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当归果翅对其种子吸水及发芽进程的影响,旨在为当归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以当归的双悬果果实和去翅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千粒重、含水量、体积、容重和吸水率进行测定,并在自然室温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①当归双悬果去除果翅后,其千粒重减少了46.87%(P<0.01),体积减少了90.78%(P<0.01),容重增加了475.92%(P<0.01),含水量增加了20.15%(P<0.05);②当归果翅抑制了种子吸水吸胀的能力,果翅去除后能在2.48 h内进入稳定期,较去翅前提前了3.38 h,且吸水过程符合逻辑斯蒂方程;③当归果翅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果翅去除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较未去翅种子分别提高了256.7%、12.28%和27.77%,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当归双悬果去除果翅后,减小了种子体积和重量,并促进了种子吸水吸胀能力,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质量.建议在生产中以去翅种子作为播种材料进行播种.

    当归果翅种子特性吸水速率发芽质量

    微生境对耐旱石生毛尖紫萼藓水分保持与散失特性的影响

    邱东张静吴楠陶冶...
    180-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是典型石生耐旱藓类,水分是其生存繁衍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探究微生境对毛尖紫萼藓水分生理的影响,在安徽省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低山丘陵区选择3种典型微生境(竹林遮蔽S-1,向阳裸岩E,薜荔灌丛遮蔽S-2),对比研究毛尖紫萼藓个体大小、饱和含水量及脱水过程中的含水量指标在不同微生境间的差异性,综合判断微生境对苔藓水分胁迫耐受性的影响及其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微生境毛尖紫萼藓个体大小及饱和含水量差异显著,其中竹林遮蔽生境毛尖紫萼藓具有较小的个体但拥有较高的内、外含水量.向阳裸岩和薜荔灌丛遮蔽生境植株大小及外吸水量接近,但前者内含水量更高.两荫蔽生境苔藓外吸水量是内吸水量的7倍,显著高于向阳裸岩生境的5.8倍.脱水过程中相同时间点向阳裸岩生境苔藓各含水量指标均高于两遮蔽生境,且达到相同含水量的时间差也随脱水进程持续而逐渐增大,这为向阳裸岩生境苔藓的有效光合作用(即相对含水量不低于35%时)及脱水后期的生理和结构调整赢得更多时间.综合而言,向阳裸岩生境毛尖紫萼藓比荫蔽生境具有更强的脱水耐受性,但后者可以通过增加外部吸水量来弥补失水过快的缺陷,这可能是不同微生境毛尖紫萼藓对水分吸收和保持的权衡策略.

    毛尖紫萼藓石生藓类耐旱藓类脱水时间水分胁迫胁迫耐受性

    中国鼠李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

    李雅丽邱丽氚王建
    19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ArcGIS软件中,以中国鼠李科植物物种分布数据为基础,以县为基本单元,制作属的空间分布数据,从空间分布图中提取各属的斑块面积、周长、数目,计算属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形状指数及最大斑块指数,分析中国鼠李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特点,为确定其空间分布最小范围、定量研究及植物的保护、利用、资源的开发和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麦珠子属、对刺藤属、苞叶木属、小勾儿茶属、蛇藤属、咀签属和翼核果属为狭域属,马甲子属、猫乳属、雀梅藤属、枳椇属、勾儿茶属、枣属和鼠李属为广域属,狭域属和广域属均占中国鼠李科植物总属数的50%.狭域属的总面积小于30×104 km2,其中小勾儿茶属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中部,其他狭域属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广域属的总面积大于40×104 km2,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西北地区呈零星分布.②中国鼠李科植物中,鼠李属的分布范围和总面积最大,几乎涵盖所有属的分布范围,它能体现出鼠李科植物在中国的空间分布及其特点.③麦珠子属是中国鼠李科植物中唯一呈连续分布且分布最狭窄的属,其他属均为间断分布.苞叶木属、咀签属、勾儿茶属和鼠李属呈现只有主分布区,对刺藤属、雀梅藤属和枳椇属呈主次分布区,小勾儿茶属、蛇藤属、翼核果属、马甲子属、猫乳属和枣属均呈星散分布.

    中国鼠李科空间分布

    不同品种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的观察与比较

    付学鹏王乐温嘉乐杨开放...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个品种吊兰(金边吊兰、银心吊兰、银边吊兰)为材料,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研究了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与品种、生境及根直径的t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存在着差异;在水培条件下,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与土培条件下的不同,水培条件下的根初生木质部束远少于土培条件;在水培条件下,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与根的直径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土培条件下银心吊兰和银边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则和根的直径没有关系.

    吊兰初生木质部原型生境根直径

    低温胁迫下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光合与气孔特性

    王芳陆志民王君张世凯...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均为寒温带著名的成林树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与红松相比,西伯利亚红松具有更强的耐寒性.为探究低温胁迫下两树种的生理响应机制及抗寒生理机理,本研究以5年生的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处理,3个胁迫温度(0℃、-20℃和-40℃)和3个胁迫时间(6、24和48 h),20℃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下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光合特性和气孔特性.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光合指标和气孔密度在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中的差异显著(P<0.05),低温及低温胁迫时间对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各光合指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温对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开度与气孔面积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胁迫前(20℃)和0℃低温胁迫下,红松中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西伯利亚红松,但在-20℃条件下胁迫6 h,西伯利亚红松各光合测定指标显著高于红松.随着温度的降低与胁迫时间的延长,两树种的各光合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红松中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西伯利亚红松,胁迫前(20℃),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的气孔均为椭圆形,随着温度的降低,两树种的气孔开度和气孔面积显著减小.

    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光合气孔抗寒

    紫丁香195个实生单株花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何芮庆杨云尧胡增辉吴静...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掌握紫丁香资源花部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水平,为紫丁香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195株紫丁香实生单株为材料,对其5个数量性状和4个质量性状的变异、性状间相关性和聚类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且符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19.72%~30.22%,平均24.97%,其中花序长变异最大;根据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将群体花色划分为白色系、浅粉色系、紫色系、紫红色系、紫粉色系和蓝紫色系等6个色系,其中紫色系(54.35%)和紫红色系(32.31%)所占比例最大;4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36~1.09,平均0.86,其中花冠裂片(状态)最大,表明群体中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数量性状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花序长与花序宽相关系数最大,为0.767.聚类分析表明,195株紫丁香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大类,第一类群主要性状表现为花冠筒长;第二类群表现为花序长;第三类群表现为花冠裂片长.参试紫丁香资源花部性状表型变异丰富.

    紫丁香实生单株花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2个北美冬青新品种组培快繁高效再生技术体系的建立

    刘瑞张嘉仪葛超奇谢露露...
    22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 L.)"Red Sprite"和"Winter Gold"2个品种的幼嫩枝条为外植体,建立了2个新品种的高效组培再生技术体系,为北美冬青新品种苗木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0.2 mg·L-1萘乙酸(NAA),2个品种的诱导率都达到100%;最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0.1mg·L-1 NAA+0.5mg·L-16-BA+0.5 mg·L-1氯吡苯脲(CPPU),其中品种"Red Sprite"的增殖系数达5.7,"Winter Gold"的增殖系数为4.5;最佳壮苗培养基为"Red Sprite"为MS+0.1 mg·L-1NAA+0.5 mg·L-16-BA+1.0 mg·L-1噻苯隆(thifenolone,TDZ)+1.0 mg·L-1赤霉素(GA),培养25天时苗高达6.8 cm,"Winter Gold"的为MS+0.1 mg·L-1 NAA+0.5mg·L-16-BA+0.05mg·L-1 TDZ+1.0 mg·L-1GA,25天时苗高达4.4 cm;最佳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0.4 mg·L-1 NAA+0.4 mg·L-1吲哚丁酸(IBA)+1.0 g·L-1活性炭(AC),"Red Sprite"品种生根率达95.0%,"Winter Gold"的生根率达97.0%;最佳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3:2,"Red Sprite"成活率为95.7%,"Winter Gold"的96.8%.

    北美冬青,品种"RedSprite"品种"WinterGold"组织培养高效再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