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叶连翘叶片色素含量和解剖结构研究

    孙旺旺孟宪敏徐秀源伍敏华...
    32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叶连翘不同冠层的成熟叶片呈现为不同颜色.以朝鲜连翘深绿色叶为对照,观察金叶连翘冠层上、中、下位叶色,测定其叶片大小和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观察分析叶片横切面解剖结构,旨在阐明叶片色素含量和解剖结构对叶色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层黄色、中层黄绿色、下层浅绿色,黄、黄绿、浅绿色叶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51%、4.44%和66.47%,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但黄绿叶的叶绿素a/b比值显著升高(P<0.05),黄、黄绿叶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黄、黄绿叶的叶绿体发育停滞于单片层时期,类囊体分化程度低,浅绿叶类囊基粒片层肿胀;黄叶细胞器降解,栅栏组织细胞形状难以辨别,黄绿叶上表皮细胞凸起.金叶连翘属于总叶绿素及叶绿素b合成减少型突变体,表现为叶绿素严重缺失,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升高;其叶绿体发育停滞,类囊体结构异常,是金叶连翘叶片呈现不同颜色的主要因素,与其叶片解剖显微结构无关.

    金叶连翘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叶绿素类囊体

    中国盐生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及省域差异性

    张衷华宋晓倩唐中华梁正伟...
    330-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服务于区域植被历史、演化规律、生物多样性保护,盐生植物作为区域植被演化的独特类群和未来农业种质资源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区域系统发育多样性对于揭示区域环境变化、盐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匮乏.本文应用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理论和方法,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系统评价中国盐生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差异性,构建65科484种,17变种,8亚种盐生植物系统发育树;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大于0的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科、属、种级物种丰富度相关性依次为67.01%、91.20%和96.99%;根据盐生植物分类学组成相似性和系统发育组成相似性把中国盐生植物分为4大区域.本文结果对于省级行政区域盐生植物资源评估、盐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和中国盐生植物分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盐生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相似性系统发育结构

    南宁老虎岭林区多种外来植物入侵程度与影响因子模型解释

    黄小荣
    339-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森林环境中多种外来植物对多种环境因子的互作效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外来入侵威胁.在南宁老虎岭林区分6个区进行样方调查,以样方所有外来植物的相对百分比作为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利用以分区为随机截距的混合效应模型和一般线性模型来分析有关因素对入侵的影响,用R-effects包的互作效应图形化和数据提取来解释互作效应的复杂变化.多因素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路边对入侵的主效应为正且极显著(P=0.000),林冠郁蔽度和优势最大株高对入侵的主效应为负(P=0.000),土著物种丰富度对入侵的主效应不显著,但土著物种丰富度与路边的互作对入侵的效应极显著(P =0.007);路边的土著物种丰富度明显提升入侵抵抗性,但林内的土著物种丰富度只能微弱增加入侵抵抗性;林冠郁蔽度和优势最大株高的互作对入侵的效应极显著(P=0.004),但两个因素对入侵的限制作用非可加.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表明,林龄和抚育时间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趋势不明显;未发现引进树种造林与乡土树种造林的林下外来植物入侵程度有差异;相对于林道的样方位置高低影响入侵程度,林道下方的样方较易被入侵.在监测或防控林业外来植物时,重点应放在低于林道的森林.

    外来植物路边互作效应林冠郁蔽度入侵

    木霉菌对芸芥生长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侯雪月邓俊杰姚志红黄寿臣...
    347-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芸芥(Eruca sativa)是当今我国蔬菜市场中一种颇具开发价值的新特芳香蔬菜.为了研制促进芸芥生长和提高品质的生防木霉菌剂,本研究以芸芥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哈茨木霉T8进行浸种和浇根处理,分析木霉菌对一个生长季内连续栽培三茬30 d龄芸芥的生长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用木霉菌能显著提高芸芥的生物量,改善其光合特性,增强其防御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其产量和营养价值.

    哈茨木霉T8芸芥生物量品质抗氧化活性

    阿魏酸对凤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

    方紫雯张夏燕陶俊赵大球...
    35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凤丹为材料,研究阿魏酸(FA)对植株自然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 表明:与对照相比,FA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积累、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从而减少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此外,干旱胁迫同样引起了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变化,而FA处理不仅提高了植株的光能利用效率,而且增强了叶片的热耗散,进而维持了光合机构的完整性.本研究明确了FA对凤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效应,这可为凤丹在干旱地区的栽培奠定基础.

    凤丹干旱胁迫阿魏酸

    信息动态

    359,375页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干旱胁迫下狭叶黄芩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吴建慧范卫芳牛喆张静...
    360-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狭叶黄芩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0.1、0.5、1、2 mmol·L-1)茉莉酸甲酯对干旱胁迫下(15%,PEG-6000)狭叶黄芩表型特征、光合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外源施加茉莉酸甲酯增强了狭叶黄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效降低了狭叶黄芩受伤害等级.可以有效缓解降低了胞间CO2浓度,其中施用2 mmol·L-1茉莉酸甲酯9d后对狭叶黄芩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处理组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CK.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前6d的处理中低于CK,而在6d以后的处理中显著高于CK.外源施加茉莉酸甲酯能够提高SOD、POD、CAT活性.对狭叶黄芩的光合参数和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外源施加的茉莉酸甲酯处理能够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狭叶黄芩的不良影响.

    狭叶黄芩PEG-6000茉莉酸甲酯光合特性生理指标

    白及假鳞茎薄片诱导不定芽及快繁体系的构建

    樊莉王仁睿余马刘金焕...
    368-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及(Bletilla striata)假鳞茎为外植体,根据上、中、下部位切取薄片,探索假鳞茎不同部位BA、NAA和TDZ对假鳞茎薄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比较假鳞茎薄片不同厚度对褐化率和出芽数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BA和NAA对不定芽增殖的效果,并对组培苗进行壮苗、生根和移栽.结果 表明:假鳞茎的部位对诱导不定芽作用极显著,下部的出芽率显著高于上部和中部,BA和TDZ对诱导不定芽作用显著,NAA对诱导不定芽作用不显著.最佳诱导不定芽的方式为假鳞茎下部薄片在基本培养基*2.0 mg·L-1BA+ 1.0 mg·L-1 TDZ的培养基上培养4周,出芽率为93.3%,出芽数为15个,厚度为1.6 ~2.0mm的假鳞茎薄片其褐化率最低.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1.5 mg·L-1BA+ 0.3 mg·L-1 NAA,增殖系数达4.3,平均苗高为7.8 cm.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白及假鳞茎薄片诱导芽为关键技术的快繁技术体系,为白及种质资源创新奠定了基础.

    白及假鳞茎薄片快繁体系

    基于生长与结实评价红松种子园亲本

    周雪燕高海燕李召珉赵银琨...
    376-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选择优良的红松育种材料,对26和28年生69个红松半同胞家系生长(树高和胸径)和结实性状(单株球果数、鲜塔重、千粒重和单塔出籽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树龄、不同家系间各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指标遗传力均较高(0.87 ~0.96),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6.30%~ 63.00%;树高、胸径和单株球果数一般配合力变化范围分别为-1.77 ~1.83、-9.31 ~8.67和-15.97~16.03;各生长指标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0.716 ~0.998),其他指标与生长指标多数未达显著水平;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以10%的入选率对69个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入选的7个生长性状优良家系树高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15.66%和35.40%;入选的7个结实性状优良家系单株球果数、鲜塔重和单塔出籽量遗传增益分别为87.30%、1.77%和3.39%.本研究可以为红松优良家系的评价与选择提供依据和材料.

    红松生长结实一般配合力多性状综合评价

    楸树不同单株花性状变异分析

    麻文俊杨桂娟王军辉赵鲲...
    386-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楸树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珍贵阔叶用材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已有2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研究其花性状多样性与变异性旨在揭示花表型性状在楸树种内存在的巨大变异,为新花色育种和优良观花新品种的选育及新品种的鉴定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1985 ~ 1990年收集的优良单株和杂种F1共27株为材料,测定了花性状中的2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①27株的开花物候期差异可达5d,花大小、花序长短和单株花量均有较大差异,并且由于叶柄长度和花枝长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单株表现出显花和隐花特征.②楸树为二强雄蕊,分为雄性可育和败育,调查的27株中有12株为雄性可育,且花粉量差异较大.③花冠檐部5裂,上唇3瓣,下唇2瓣,上唇瓣长度大于下唇瓣.27株的花枝长度、花序长度、单花枝花数、花上唇瓣长度、花下唇瓣长度和花冠直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株间的变幅分别为10.7 ~ 16.4 cm、5.6 ~9.6cm、2 ~13朵、3.8 ~5.2 cm、3.0 ~4.3 cm、3.9~5.4cm,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2.8%、12.5%、36.7%、7.5%、9.1%和9.2%.④16株间花色L*值(亮度值)、a*值(红绿值)、b*值(黄蓝值)、C*值(彩度)和h值(色相)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值、b*值以及彩度C*值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35.1%、52.5%和29.8%;以L*、a*和b*值度量花色,通过聚类分析将16株聚为3类,红色系、粉红色系和白色系.楸树27株的花枝长度、花序长度、花大小差异极显著,16株的花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别,依据L*、a*和b*值进行聚类分析,当欧氏距离为15时可将16株聚为3类:红色系、粉红色系和白色系.

    楸树花色基因型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