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紫薇响应盐胁迫和碱胁迫的代谢组分析

    张衡锋何阳武张焕朝韦庆翠...
    420-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红叶'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Pink Velour')对盐胁迫和碱胁迫的代谢响应机制,对'红叶'紫薇1年生无性扦插苗分别进行盐胁迫(NaCl,pH=7。02)和碱胁迫(NaHCO3和Na2CO3的Na+摩尔比为2∶1,pH= 9。52)处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叶片代谢组学变化,并比较2个处理组与对照(CK)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盐处理组共筛选出156个差异代谢物,碱处理组共筛选出176个差异代谢物,2个对比组共有23个差异代谢物,其余均为特有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表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糖类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植物激素合成是响应盐胁迫和碱胁迫的主要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合成代谢、ABC转运蛋白和维生素B6合成代谢是盐胁迫组的特有代谢通路;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生物合成代谢、叶酸合成代谢,以及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和抗坏血酸合成代谢是碱胁迫组的特有代谢通路。这些差异代谢物变化和代谢通路富集可能是紫薇响应盐胁迫和碱胁迫的主要机制。

    紫薇代谢组学盐胁迫碱胁迫

    基于CRISPR-dCas9转录激活系统的毛果杨ANT转录因子功能分析

    孟令桐苏丽伟李祥欣熊天圣...
    43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RISPR-dCas9的基因转录激活表达能够避免基因异位表达带来的表型干扰,同时使基因有效地特异性表达。该研究利用新型CRISPR-Act3。0表达系统,在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中对维管形成层特异表达转录因子ANT(AINTEGUMENTA)进行基因转录激活,创制遗传材料,并对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首先对毛果杨PtrANTs转录因子进行同源分析,选取其中的PtrANT-4进行后续研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次在PtrANT-4启动子上设计3条gRNAs,构建CRISPR-dCas9转录激活表达载体,利用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法检测该载体的表达;最后将该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毛果杨,获得PtrANT-4转录激活遗传材料。结果表明:毛果杨中有4个PtrANTs转录因子,选取的PtrANT-4基因CDS序列全长为2 058 bp,编码685个氨基酸,在毛果杨侧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特异表达。基于CRISPR-Act3。0表达系统成功构建的转录激活载体,在毛果杨木质部原生质体中转化后具有激活PtrANT-4表达的作用。获得的遗传转化植株中PtrANT-4基因仅在茎维管形成层中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说明PtrANT-4在茎维管形成层发育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为PtrANT的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研究基础,同时为维管形成层干细胞发育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材料。

    CRISPR-dCas9基因激活表达PtrANT毛果杨

    花楸属复叶组植物倍性水平及基因组大小变异

    祁奇侯文祥邱靖耿礼阳...
    44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花楸属复叶组(Sorbus sect。Sorbus)植物的倍性和基因组大小变异,以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Nipponbare')为内标植物,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植物体细胞所含的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种植物的基因组大小为0。648~0。803 pg,有二、三、四倍体3种倍性水平,其中二倍体植物有15种,2C值为1。335~1。607 pg;三倍体仅喜马拉雅花楸(S。himalaica)1种,2C值为2。137 pg;白毛花楸(S。albopi-losa)、西康花楸(S。prattii)和假川滇花楸(S。pseudovilmorinii)为四倍体,2C值分别为2。594、2。891、2。751 pg。首次报道了16种花楸属植物的2C值,并报道了5种植物新的倍性水平,表明花楸属植物在种间及种内均存在倍性变化。

    基因组大小倍性流式细胞术花楸属复叶组蔷薇科

    罗布麻群落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甄熙刘旭洋李文杰张峰...
    448-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研究罗布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罗布麻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分布于甘肃省金塔县、民勤县、内蒙古杭锦旗、扎鲁特旗和吉林省白城市的野生罗布麻为研究对象,以其群落组成和生境特征为研究基础,分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解析影响罗布麻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罗布麻样地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5个样地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扎鲁特旗、民勤县、白城市、金塔县、杭锦旗,扎鲁特旗生物多样性最高(H=2。591,D=2。511,E=0。796,R1=44。833,R2=6。423),杭锦旗生物多样性最低(H=1。173,D=0。915,E= 0。564,R1=3。641,R2=1。968)。罗布麻群落物种多样性主要与降水、温度和蒸发量密切相关,尤其丰富度指数与5-7月的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可见生长季的降水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罗布麻群落特征气候因子冗余分析(RDA)

    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杜华栋范鹏辉毕银丽谢姗姗...
    459-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干旱区不同地貌单元针对性的自然植物群落保护措施制定与合理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干旱砾漠区砾漠戈壁、风蚀残丘、风沙地和河谷地4种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并基于土壤和微气象因子监测探究了不同地貌单元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干旱砾漠区植物群落呈斑块状分布,垂直结构1~2层,生活型主要以1年生植物和小灌木为主;不同地貌单元中砾漠戈壁灌木约占45%,风蚀残丘和风沙地1年生植物约占50%,河谷地植物群落包含所有统计的5种生活型,其中包括少量乔木和藤本植物。(2)干旱砾漠区河谷地的植物群落覆盖度、植株密度、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最高,风蚀残丘次之,在植物分布稀疏的砾漠戈壁和群落结构最简单的风沙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低。(3)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可溶性盐和地表温度是影响干旱砾漠区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子,除此之外,风蚀残丘的土壤容重、砾漠戈壁和风沙地的地表风速也是影响各自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干旱砾漠区生态受损后应依据不同微地貌单元中影响植物群落的主要生态因子制定相对应的植被恢复措施,如砾漠戈壁地貌减小地表温度、通过土壤质量改善在风蚀残丘和风沙地恢复建群种、河谷地生态用水的维系等。

    干旱砾漠区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植被恢复

    四川米仓山水青冈天然林下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

    罗莉娟尹清孝孙伟昝玺...
    470-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水青冈(Fagus)天然林林下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和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群落不同土壤(h)深度(0<h≤10 cm、10 cm<h≤20 cm)的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下不同植物群落中,全氮(TN)含量表现为无植物群落高于有植物群落;在10 cm<h≤20 cm的土壤深度下,土壤全碳(TC)、碱解氮(SAN)含量表现为野扇花群落最高。(2)野扇花群落的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AP)、1,4-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显著高于无植物群落和箭竹群落,β-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表现为箭竹群落最高,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有植物群落显著高于无植物群落。(3)BG、LAP、PPO和POD这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酶活性(除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SAN、TC含量分别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异的51。4%、40。5%、37。7%。(4)在3种不同植物群落下,向量角度(VA)均大于45°,表明3种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更易受到磷元素的限制。林下不同植物群落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土壤含水量、SAN和TC含量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起主要调控作用。

    林下植被土壤酶活性养分限制水青冈天然林米仓山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