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植物响应干旱、盐碱和冷害中的作用

    郭迦南赵倚澎杨元植管清杰...
    481-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主要分为Mn-SOD,Fe-SOD以及Cu/Zn-SOD 3大类,它们可以在细胞中发挥不同的防御作用,增强植物的耐受力。此外在蓝细胞和海洋生物中存在的Ni-SOD有待探究。该研究根据SOD所包含金属离子的不同对其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阐述了在干旱、盐碱、冷害等胁迫下SOD在植物中发挥的作用,并对该酶在未来植物生长发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展望,为有关逆境环境下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活性氧平衡作用机制抗逆响应

    凤尾蕨科金毛裸蕨属的分类地位及旱蕨属范围

    殷玥杨文利胡虹雨张钢民...
    491-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碎米蕨类(cheilanthoid)由于其形态上普遍存在的趋同进化现象,是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金毛裸蕨属(Paragymnopteris)虽然仅有5种,但被不同学者分置于若干不同属内,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该研究基于7个叶绿体基因片段串联数据集、叶绿体基因组及核糖体DNA数据集,探究了金毛裸蕨属与其他碎米蕨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金毛裸蕨属、旱蕨属(Pellaea)、Astrolepis3个属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并共同构成了旱蕨群(pellaeoid group)。金毛裸蕨属的5个物种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了 2个分支,各自与旱蕨属的成员聚在一起并得到了强烈的支持。基于这一结果,建议对旱蕨属范围重新定义,并将金毛裸蕨属并入旱蕨属中。

    金毛裸蕨属旱蕨属碎米蕨类系统发育分类修订凤尾蕨科

    陕西紫堇属1新记录种和2特有种形态补充描述

    徐哲超张勇樊卫东杨颖...
    502-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 1种紫堇属(Corydalis DC。)高紫堇组(sect。Elatae Fedde)植物陕西新记录,即巫溪紫堇(C。bulbil-ligera C。Y。Wu);对陕西特有紫堇属高紫堇组植物南五台山紫堇(C。nanwutaishanensis Z。Y。Su & Lidén)和腋含珠紫堇(C。virginea Lidén & Z。Y。Su)形态,特别是果实特征,做了补充描述,且对以上3种做了形态比较,并编排了陕西高紫堇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紫堇属新记录形态特征补充描述陕西

    习水报春的补充描述和贵州省报春花属2新记录种

    王逍杨桂丽罗康白新祥...
    510-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水报春(Primula lithophila F。H。Chen & C。M。Hu)是早期基于植物标本发表的物种,现有文献资料显示其物候期和诸多形态特征描述有误,导致物种界定困难。该研究基于模式产地的野外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考证、标本采集和形态特征比对等方法,补充描述习水报春形态特征和物候期。研究结果表明:习水报春的叶柄不具翅;花色为粉红色,稀白色,花莛高10~25 cm,花梗长15~30 mm,冠筒长约16 mm,冠檐直径10~15 mm。蒴果筒状,长约3 mm,约为宿存花萼一半;花期9月—翌年2月,果期3-6月。此外,文章还报道了贵州省报春花属2新记录种—天竺葵报春(P。pelargoniifolia G。Hao,C。M。Hu & Z。Y。Liu)和晚花报春[P。tardiflora(C。M。Hu)C。M。Hu]。

    贵州省报春花属习水报春新记录种补充描述

    11种1变种单叶花楸的叶表皮微形态

    魏雪妍谭宝梅张弛李嘉宝...
    517-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以中国产花楸属(Sorbus)冠萼组(sect。Aria)和落萼组(sect。Micromeles)11种1变种单叶类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如下:单叶花楸的叶表皮细胞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多边形细胞的垂周壁平直或弧状,不规则形细胞的垂周壁弧状或波状;表皮细胞面积在分类群间差异显著,且上表皮细胞面积均大于下表皮细胞;细胞表面纹饰有脊状、条状、皱褶、次生加厚、局部加厚,蜡质纹饰有壳状、颗粒状、片状、线状;叶光滑或具毛,毛被的位置、颜色、疏密和类型是重要的物种鉴定特征;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分布于下表皮脉间区,保卫细胞具环形外缘、两极有或无T型加厚;气孔的长、宽、面积、密度和气孔指数在分类群间差异显著。由此,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对单叶花楸的物种界定和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单叶花楸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分类意义

    热带睡莲展叶前后叶片形态结构差异与叶脐胎芽发育的关系

    孙媛媛杨添琪艾星梅李浩然...
    528-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热带胎生睡莲'鲁比'(Nymphaea'Ruby')和'蓝鸟'(N。'Blue Bird')的胎生与非胎生叶片为材料,非胎生睡莲'蓝星'(N。'Colorata')叶片为对照(CK),测定并比较3个品种的叶片形态特征参数,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卷叶期和展叶后的叶片解剖结构,旨在探讨热带睡莲叶片形态特征与胎芽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品种均具有典型的热带睡莲特征,'鲁比'和'蓝鸟'的胎生叶片除叶脐形成胎芽以外,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略低于非胎生叶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参数随着叶片的发育发生了改变。胎生睡莲展叶后叶片上、下表皮以及海绵组织厚度较卷叶期变薄,均高于非胎生叶片,而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较卷叶期增加,且低于非胎生叶片,说明胎芽的发育导致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降低,而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增加,但与叶片整体厚度无关;非胎生品种'蓝星'叶片栅海比和细胞结构紧密度均显著高于胎生品种的叶片。各指标的可塑性变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协同进化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均可视为反映睡莲胎生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主要指标。因此,胎生叶片通过改变叶肉组织结构的方式来响应胎萌的发生。

    叶胎生表型特征解剖差异可塑性变异

    虎耳草表型特征多样性分析

    唐世梅黄安琪陈之林罗佳琳...
    540-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全面理解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的种内多样性,探讨种下分类的可能性,为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对全国43个虎耳草居群的33个性状进行观察记录,通过数量性状变异和质量性状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该种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1)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0。05~0。67,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19~1。39,居群间斑纹分布式样和叶色多样性水平高,匍匐茎分枝数和叶长宽比分别为最不稳定和最稳定的性状。(2)数量性状和导出性状变异系数普遍较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较分散,因此不宜仅仅依靠形态特征对该种进行种下分类。(3)虎耳草居群间各性状相关性存在差异,叶长和叶宽、下长花瓣长和下短花瓣长、下长花瓣宽和下短花瓣宽等性状相关性显著。(4)基于形态聚类结果可将国产虎耳草分为3个分支,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其中分支I由8个西南居群、2个华东居群和3个西北居群组成;分支Ⅱ由4个华东居群、4个华中居群、4个西南居群和1个西北居群组成,这一类表型的虎耳草分布广泛;分支Ⅲ由10个华中居群、6个西南居群和1个华东居群组成。

    虎耳草属数量分类学形态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生长和木材性状耦合评价红松半同胞家系

    王雪来刘晓婷王力冉李诗童...
    554-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果材兼用树种,但由于生长周期长,遗传改良进展缓慢,为评价和筛选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以吉林省永吉县西阳林木种子园内36个20年生红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5。89%~45。21%;除通直度(0。46)外,其他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超过0。5,属于高遗传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663),木材性状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间达显著相关水平,而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间仅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与部分生长性状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构成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9。24%。利用综合评价法对36个半同胞家系进行评价,以10%的入选率,依据生长性状,初步筛选3个优良家系(家系PK61、PK29和PK22),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为6。41%~33。91%;依据木材性状,初步筛选3个优良家系(家系PK16、PK78和PK10),各木材性状遗传增益为1。08%~6。72%;结合生长和木材性状初步筛选出3个优良家系(家系PK61、PK29和PK44),各指标遗传增益为0。27%~37。28%。该研究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红松良种选用提供基础。

    红松生长性状木材性状遗传变异评价选择

    硒对膜荚黄芪镉胁迫的缓解机制解析

    王洪政余绍莲马月花任玲芸...
    565-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硒(Se)对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镉(Cd)胁迫的缓解机制,以传统药用植物膜荚黄芪为材料,利用水培技术综合研究了离子拮抗作用、抗氧化酶系统、重金属螯合物以及异黄酮在Se缓解Cd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0 μmol·L-1 Se显著改善了 50 μmol·L-1 Cd胁迫下膜荚黄芪幼苗生长状况并减轻了植株的活性氧积累水平以及膜脂过氧化水平。Cd处理下Se添加显著降低了膜荚黄芪各部位Cd含量,同时Cd添加也显著降低了各部位Se含量,说明膜荚黄芪在Se与Cd的吸收上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Se添加降低了 Cd胁迫下膜荚黄芪各部位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多种抗氧化酶活性与O2·-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暗示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更多的是与植物体内活性氧水平相适应的结果。此外,Se添加也降低了 Cd处理下膜荚黄芪各部位非蛋白巯基和金属硫蛋白含量,且两者在各部位的含量与对应Cd含量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表明重金属螯合物含量是由各部位Cd含量所调节的。与抗氧化酶和金属硫蛋白不同,Se添加显著提高了 Cd胁迫下膜荚黄芪幼苗根系中3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进一步对异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HS、IFS、I3'H、IOMT和UCGT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发现Se明显上调了 Cd处理下所有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综上,Se通过吸收过程中与Cd的拮抗作用降低了 Cd处理下膜荚黄芪幼苗中的Cd含量,降低了植物受胁迫程度,同时通过上调异黄酮等次生代谢物质合成,提高了植物对Cd胁迫的耐性。

    镉胁迫缓解膜荚黄芪异黄酮

    变温层积不同阶段刺五加种子萌发生理及代谢特点

    任艳君郭晓瑞于子煊吴可心...
    576-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种子的休眠类型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和代谢特征,以东北地区刺五加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20 ℃,4 ℃,20 ℃/4 ℃)下对种子进行140 d沙藏层积处理。通过观察胚的表型变化,筛选出5个典型时期。研究5个典型时期种子中的内源激素、主要营养物质及其水解酶、抗氧化系统和代谢组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刺五加种子吸水性能良好,20 ℃恒温条件只能促进胚的伸长,不能萌发。4 ℃恒温条件下胚率无增长。只有0~110d保持20 ℃恒温,110~140 d保持4 ℃恒温,胚率增长且种子能够萌发。(2)随着胚率增长,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含量均下降;脂肪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脂肪含量与脂肪水解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共筛选出92个差异代谢物,碳代谢、能量代谢和抗氧化代谢是主要的差异代谢通路。此外,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脂类代谢等也存在差异。总之,刺五加种子属于形态生理性休眠,变温层积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必要条件,内源激素能够调控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脂肪等大分子营养物质被水解酶分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这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该研究可为鉴定刺五加种子休眠类型以及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刺五加休眠萌发变温层积代谢组学内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