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改进及命名探讨

    郎学东刘万德刘娇苏建荣...
    64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世界植被和中国植被的分类进展,以群落外貌、结构、动态、种类组成、成因和生境相结合为依据,提出一个新改进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仍坚持将植被型(Vegetation type)、群系(Alliance)和群丛(Associaton)作为植被分类的基本等级,但群系的英文建议用"Alliance",而不用"Formation".植被型以上设置植被纲(Class of vegetation types)、植被亚纲(Subclass of vegetation types)和植被型组(Group of vegetation types)作为辅助分类单位,植被型以下建议不设过多的分类辅助等级.我们将自然植被分类系统的高级分类单位分为3个植被纲,7个植被亚纲,12个植被型组,76个植被型.植被型等级编排了分类代码.新改进的分类系统与中国植被1980分类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将冻原、荒漠、沼泽分别作为一种植被类型的生长环境,而非作为一种植被类型来看待,以示与地貌学和自然地理学相关概念区分;新增簇生叶类植被亚纲和相关植被型,将竹类分别归并到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相关等级;依据草本植物的生态类型、植被成因及其动态,将草本植被分成草原、草甸和草丛3个植被型组.植被命名的方法作为植被分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在文中进行了重点探讨.

    中国植被分类命名

    关于雀苣(菊科)在中国的分布问题

    田建斌赵利清
    660-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于西藏发现雀苣(菊科)的标本,最终确定目前该种的国内分布地为西藏.

    雀苣属雀苣分布中国

    木兰科南盖木属4新组合

    杨嫱余鸿唐浩君王明远...
    662-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12年发表的司马永康——陆树刚系统报道了木兰科南盖木属(Dugendiodendron Lozano-Contre-ras)植物新组合4个,即:班氏南盖木(Dugandiodendron bankardiorum(M.O.Dillon&Sánchez-Vega)Sima&Hong Yu)、金毛南盖木(Dugandiodendron coronatum(M.Serna,C.Velásquez&Cogollo)Sima&Hong Yu)、哈恩南盖木(Dugandiodendron jaenense(Marcelo-Peña)Sima&Hong Yu)和罗赖马山南盖木(Dugandiodendron roraimae(Stey-ermark)Sima&Hong Yu).

    木兰科新组合南盖木属

    海拔对暗紫贝母物候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徐波石福孙王丽华杨子松...
    66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在不同海拔的人工种植成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减缓产量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在5个海拔(1 174、1 784、2 371、3 076和3 413 m)开展了野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后,"一匹叶"阶段暗紫贝母萌芽期和展叶期随海拔降低显著提前(P<0.05);枯萎期随海拔降低显著提前(P<0.05),但高海拔地区(3 076和3 413 m)枯萎期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季长度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在3 076m最长,为(114.83±3.59)天.暗紫贝母株高和单叶面积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均在海拔2 371 m最大,分别为(11.00±0.70)cm和(7.71±0.87)cm2;鳞茎横轴长和纵轴长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均在海拔3076 m最大,分别为(10.63±0.87)mm和(12.11±0.72)mm.本研究表明,从暗紫贝母生长季长度和鳞茎大小的角度考虑,可以选择在2 371~3 076 m的范围开展低海拔人工种植.

    海拔人工种植物候形态特征药用植物

    龙胆个体发育早期器官发育形态学研究

    王文颖王秋红刘鸣远孙阎...
    675-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了解被子植物个体发育早期形态与结构的多样性,研究了龙胆合子至种苗阶段的发育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龙胆的胚发育属于茄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蒴果开裂时散落出来的种子内的胚分化不完全,大部分处于心形胚或鱼雷胚阶段.种子萌发时胚根依靠下胚轴细胞伸长突破种皮,在下胚轴和胚根交界处形成根环,随后根环上发育出根环毛,毛的生长在早期快于胚根,随着胚根的发育,正常根毛在其先端逐渐出现.子叶状态的种苗至少停滞约10 d才见真叶发育,但在地上停滞发育的同时,地下的胚根却继续生长.这些器官发育顺序上的特点既反映祖先的水生孑遗原始性状,又反映了其对现存偏旱生境的适应性状,是次生陆生的进一步演化.

    龙胆胚胎发育个体发育种苗生态演化

    橙花破布木染色体制片及核型分析

    陈意兰廖海民王峥峰黄向旭...
    684-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橙花破布木的遗传背景,以其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着重探索取材和预处理两个实验环节,选取染色体分散较好的细胞进行数目确定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橙花破布木最佳取材时间为9:30~10:00和14:00~14:30,最佳预处理试剂及时间为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2h;(2)橙花破布木染色体数目为32条,共16对染色体,为二倍体植物;核型公式为2n=2X=32=32m,核型属于"1A"型;染色体组绝对长度变化范围为0.38~0.69μm,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4.48~8.24,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14Ml+14M2+2S;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8.40%.研究结果为破布木属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提供参考,也可为橙花破布木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等细胞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橙花破布木染色体核型分析

    养分供给对黑青杨等杨树生长动态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孙国语马晓雨易嘉欣张芳平...
    690-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养分添加对黑青杨、小黑杨和大青杨幼苗生长和养分分配的影响,旨在揭示3种杨树品种对养分的需求利用规律,为苗圃培育杨树苗木提供参考.以黑青杨、小黑杨和大青杨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N:1.5、3、6 g·株-1;P:0.75、1.5、3 g·株-1;K:0.5、1、2 g·株-1)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养分供给水平对不同杨树生长动态变化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养分供给对黑青杨、小黑杨和大青杨苗高、地径生长量在7月中旬开始影响差异显著.3个品种苗高、地径生长指数均在氮、磷、钾1水平时最大.黑青杨氮、磷、钾分别选择3、1、2水平时其生物量最大,小黑杨氮、磷、钾分别选择2、1、1水平时其生物量最大,大青杨氮、磷、钾均选择1水平时其生物量最大.氮、磷、钾对黑青杨和小黑杨生长指标影响排序为N大于P和K,而对大青杨生长指标影响排序为K大于N和P.②黑青杨、小黑杨和大青杨在根、茎和叶中氮、磷、钾积累量大小均为N大于P和K,3个品种各器官内氮的积累量都大于磷和钾的积累量.在3个杨树品种中,各器官3种养分积累量显著不同,其中3个品种的氮积累量分配比大小依次为茎、叶、根,黑青杨和小黑杨的磷积累量分配比大小依次为茎、叶、根,大青杨积累量分配比大小依次为根、茎、叶,黑青杨和大青杨钾积累量的分配比大小依次为根、茎、叶,而小黑杨钾积累量的分配比大小依次为根、茎、叶.③经过对各指标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氮、磷、钾配比N1P1K1为大青杨、黑青杨、小黑杨最佳施肥方案,即氮肥1.5 g·株-1,磷肥0.75 g·株-1,钾肥0.5 g·株-1.

    苗高地径生物量

    基于AHP法黑龙江多宝山铜业矿山排土场植物筛选

    唐玉情孙飞刘海龙高赛...
    700-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龙江多宝山铜业矿山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和景观重建的植被筛选为目的,在对矿区本底植物调查、黑龙江省栽培植物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生态适应性、生态防护性、绿化效果、经济性4个方面10个具体指标的筛选评价体系,对74种植物进行权重排序,最终筛选出适用于多宝山铜业矿山排土场植被修复的乔木、灌木、草本共计20种,为矿山排土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景观重建提供了植物选择,也为我国寒区其他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提供一些实践借鉴.

    层次分析法排土场植物筛选

    绿色环保肥料增效剂聚天冬氨酸对杨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曹丹王世震韩梅
    712-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天冬氨酸(PASP)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氨基酸聚合物,具有肥料增效剂和缓释剂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水培"南林895杨"幼苗设置不同浓度氮和PASP共12个梯度处理,探讨PASP在木本植物杨树中的增效作用和机制.研究发现,在氮供应不足时,营养液中添加一定的PASP促进了杨树幼苗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分鲜重和氮的利用效率的增加,降低了杨树幼苗根冠比和硝态氮含量.而在高氮条件下施加PASP效果不显著甚至会加重高氮胁迫,抑制植物生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ASP可以用作杨树的肥料增效剂,添加适量PASP有望在实际生产中促进低氮条件生长的杨树生物量的增加.

    南林895杨聚天冬氨酸硝酸还原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氮利用效率

    3种红豆杉茎段腋芽启动组培繁育技术研究

    焦骄刘婧付玉杰王馨...
    72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豆杉属植物由于天然生长缓慢、繁育能力衰退和种群竞争力弱等客观因素以及人为过度开发利用和生境破坏等主观因素已濒临灭绝,因此对其种质资源的繁育保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的3种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为研究对象,选取带有腋芽的茎段组织为外植体,系统考察了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于腋芽的启动、增殖及生根的影响,最终确定了 MS+1.0 mg·L-1 6-BA+0.2 mg·L-1 NAA为腋芽启动培养基,MS+0.4 mg·L-1 6-BA+1.0 mg·L-1 NAA为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发现3种红豆杉在上述培养基中都能够有效启动和增殖;同时,优化确定了 WPM+0.8 mg·L-1 NAA+0.2 mg·L-1 IBA培养基可促使东北红豆杉不定芽生根,且不添加任何植物激素的WPM培养基有利于生根苗的后续生长.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红豆杉体外繁育方法,为我国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红豆杉茎段腋芽繁育离体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