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液-液相分离机制介导的基因表达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状研究进展

    徐晴晴孙德辉王文梦李当当...
    805-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表达决定了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分化及各种性状和功能,而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自2018年以来,生物大分子形成的液-液相分离凝聚体对哺乳动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被不断深入揭示,然而,对相分离在植物细胞内调控基因转录过程的机制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首先介绍了真核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形成的液-液相分离调控基因表达的基本形式和研究方法,然后重点阐述了目前已有的相分离机制通过介导基因转录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状的报道,最后对植物中拓宽和加深相分离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进行展望。

    液-液相分离生物大分子植物细胞基因表达转录调控

    油菜素内酯与其他植物激素互作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陈慧泽刁丽曼周佳佳韩榕...
    812-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生长发育受多种植物激素综合调控。其中,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作为重要的固醇类植物激素,与其他植物激素通过互作网络调控种子萌发、根生长发育、光形态建成及果实成熟等生理过程。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与其他植物激素共同精细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BR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油菜素内酯互作网络发育调控胁迫响应

    刺梨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刘沿浩王建栋付玉杰
    82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选用多种分离方法对刺梨(Rosa roxburghii)叶中的多种三萜类化合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化学结构,以期从刺梨叶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该研究以刺梨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系统性地对其叶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共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其中四环三萜类化合物2个,五环三萜糖苷类化合物3个,五环三萜羧酸类化合物8个,包括一个全新的化合物单体。13个化合物分别为(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2α,3α,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4)刺梨苷、(5)野蔷薇苷、(6)野蔷薇酸、(7)新化合物、(8)山香二烯酸、(9)野鸦椿酸、(10)委陵菜酸、(11)克罗索酸、(12)白桦脂酸和(13)山楂酸,其中化合物2、6、7、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明晰了刺梨叶中三萜类成分,为刺梨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刺梨叶三萜类化合物分离结构鉴定

    2,4-D处理对欧李果实钙摄取的影响及与有机酸代谢和IAA的关系

    苏国是张莉刘锁仝李晓艳...
    83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处理对欧李(Cerasus humilis)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钙素摄取能力的影响及与有机酸代谢、生长素(IAA)之间的关系,以内蒙古地区的低钙欧李MY-9果实为试材,以清水喷施作为对照,研究2,4-D处理对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钙摄取能力和有机酸代谢及IAA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摄钙速率方面,处理与对照果实的果胶钙、活性钙、总钙的摄钙速率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处理后从硬核期到完熟期以上3种钙的摄取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而水溶钙摄钙速率与其相反,表现为先降后升,果实发育后期显著高于对照。在摄钙活性方面,4种钙形态的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为持续下降,处理后果实的摄钙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在相对生长钙摄取量方面,4种钙形态的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硬熟期和完熟期处理显著高于对照。(2)处理与对照果实中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苹果酸及有机酸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均呈上升趋势,苹果酸酶(NADP-ME)活性和柠檬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2,4-D处理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及相关酶活性。(3)处理与对照果实的IAA含量整体上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整个发育时期处理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2,4-D处理可显著提升欧李果实IAA含量。(4)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溶钙的摄钙速率和相对生长钙摄取量与NAD-MDH活性、苹果酸及有机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IAA含量、NADP-ME活性及柠檬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胶钙、活性钙及总钙的摄钙活性与IAA含量、NADP-ME活性、柠檬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AD-MDH活性、苹果酸及有机酸呈显著负相关;2,4-D处理提升了果实钙摄取能力与柠檬酸含量的相关性。综上所述,2,4-D处理可以提高欧李果实中钙摄取能力,提高有机酸代谢及IAA含量;欧李果实中钙摄取能力与有机酸代谢及IAA含量密切相关,随着NAD-MDH活性增强,苹果酸含量增加,有机酸含量增加,会提高水溶钙摄取能力,但会降低果胶钙、活性钙及总钙的摄取能力;而柠檬酸及IAA含量的增加会降低水溶钙摄取能力,提高果胶钙、活性钙及总钙摄取能力。2,4-D处理通过提高有机酸代谢及IAA含量调控果实钙摄取。

    欧李果实2,4-D钙摄取有机酸代谢生长素

    中国北方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崔夏郝强李飞飞
    84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中国北方外来入侵植物研究文献,结合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实际分布和各类考证,首次全面、系统地整理出中国北方构成入侵的外来植物25科64属109种(含国外来源入侵种108种和国内来源入侵种1种)。分析总结了北方109种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原产地、分布及进入途径、时间和危害方式,并讨论了中国北方外来入侵植物研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侵情况、防治及管理措施和有关的经验教训等。

    外来入侵植物中国北方分类学

    南流江流域白花鬼针草生物量分配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马雄忠熊伟红孙哲
    852-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化学计量特征对揭示入侵植物扩张能力及其环境适应性特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研究以广西南流江河岸区典型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侵盖度划分微度(盖度≤15%)、轻度(15%<盖度≤30%)、中度(30%<盖度≤45%)、重度(45%<盖度≤60%)和极重度(盖度>60%)5种入侵程度,测定不同入侵程度下白花鬼针草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格局、C∶N∶P化学计量特征及生长区土壤理化性质,以揭示白花鬼针草的适应策略及扩张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入侵程度白花鬼针草根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和极重度入侵下,茎生物量分配显著降低(P<0。05),叶生物量分配显著提高(P<0。05),平均根冠比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入侵程度加深,白花鬼针草根、茎、叶的N、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叶N、P平均质量分数为20。88、3。92 g·kg-1。(3)根、茎、叶的C∶N和C∶P随入侵程度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N∶P变化趋势不明显;叶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21。06、118。30、5。49。(4)白花鬼针草入侵程度与其根、茎、叶的N、P含量及土壤C、N、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随着入侵程度加深,白花鬼针草通过增加叶生物量、提高叶N和P含量来优化资源分配策略,并通过与土壤相互作用增加土壤C、N、P含量,形成有利于其快速入侵的土壤环境。

    入侵程度生物量分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白花鬼针草南流江流域

    濒危植物大果青杄群落生态位特征及群落稳定性

    张继强芦娟王三英林琳...
    863-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白龙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大果青杄群落主要种群间的生态关系及群落稳定性,以期为濒危物种大果青杄天然种群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M。Codron稳定性等指标,分析白龙江流域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大果青杄和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pubescens)是群落的绝对优势种,分别占据了不同片层的最大生态位宽度,在资源有限的野外环境,它们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适应不同环境变化。②群落内部普遍存在较高程度的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分化程度不高,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种间潜在竞争激烈。③群落整体和各垂直层次的稳定性均远离20/80,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认为,大果青杄在整个群落中明显占有优势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群落内部生态位分化程度不明显,种群间潜在竞争激烈,群落结构极不稳定。资源总量不足和种间激烈竞争可能是其致濒的原因之一。

    大果青杄珍稀濒危植物生态位特征群落稳定性

    东北三大硬阔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

    张浩刘万生王彦琦陈曦...
    870-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间的竞争关系,以黑龙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次生阔叶混交林样地(1 hm2)为对象,测得样地内胸径(DBH)大于5 cm的乔木胸径、种类和坐标,通过Hegyi单木竞争指数算法计算竞争强度,研究分别以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为对象木时,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木的竞争强度关系,为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种内、种间及平均竞争强度均随着胸径变大而变小,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数量正相关,即随着对象木数量增加,对象木的种内竞争指数、种间竞争指数、总的林分竞争指数均增加。三大硬阔树种竞争中,胡桃楸与黄檗均是种内竞争较强,而水曲柳则是种间竞争较强。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指数(种内、种间、总的)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关系。

    竞争强度三大硬阔种内竞争种间竞争胸径

    穆棱东北红豆杉林空间结构特征与更新计数模型

    李越千贾炜玮朱万才刁云飞...
    879-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种群空间结构、分布格局及更新幼苗情况,以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红豆杉群落为研究对象,建立300 m×400 m标准地,开展树种记录、生长调查及空间定位,计算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东北红豆杉种群空间结构、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分别建立并比较东北红豆杉更新苗木的泊松、负二项、零膨胀泊松和Hurdle泊松4种计数模型。结果表明:(1)东北红豆杉种群空间结构单元以随机分布、高混交度、高大小比数为主,相对频率为0。6196;(2)东北红豆杉种群在0~100 m尺度呈现聚集分布;(3)东北红豆杉种群在0~150 m尺度均表现为正相关,幼苗与母树在不同尺度下表现出不同相关性,与其他优势种群相关性不高;(4)东北红豆杉幼苗在0~25 m尺度聚集分布,最优更新计数模型为负二项模型。

    东北红豆杉林分空间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性计数模型

    林芝地区典型区域藓类植物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高智远司孟鑫王彪马和平...
    890-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其东南部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是中国特有苔藓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林芝市地处藏东南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区系复杂,但目前对该地区藓类植物的多样性研究较少。该研究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了林芝地区典型区域藓类植物区系、多样性,通过分析优势科、优势属、区系成分、多样性指数,比较了林芝地区典型区域的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地区4个典型区域共有藓类植物60科249属748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有11个优势科,21个优势属,86种中国特有种和16种受威胁物种。该地区被划分为12种区系类型,苔藓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20。94%)、热带亚洲分布(18。74%)、喜马拉雅至日本分布(13。32%)和中国特有分布(12。59%)为主,说明该地区藓类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兼具热带属性,具有温带向热带过渡的成分。

    苔藓植物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