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白由路

双月刊

1008-505X

zwyf@caas.ac.cn

010-8210865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ournal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协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土壤学、肥料学的核心期刊。报道本学科具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报告、简报、文献评述和问题讨论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肥料和作物间关系,养分变化和平衡;各种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配施原理;农作物遗传种质特性对养分反应;作物根际营养;施肥与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农业生物和生物化学应用;肥料的新剂型新品种的研制、应用及作用机理;本学科领域中新手段、新方法的研究以及与本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等。稿件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苹果园生草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酶活性及碳组分的影响

    刘业萍毛云飞胡艳丽张璐璐...
    1792-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果园种植生草能够改善土壤肥力与土壤结构.研究种植不同生草对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果园高效绿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马庄试验基地多年生苹果行间进行生草试验,供试草种为白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垂穗草(Bouteloua gracilis)、沙画眉草(Eragrostis trichodes)、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和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以清耕自然生草为对照(ACK),研究不同生草处理在连续3年内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1) 从6个土壤样品中共得到31459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和5021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6个土壤样品中共有1019个相同细菌群落(OTUs)和108个相同真菌群落(OTUs).Alpha多样性分析可知,弯叶画眉草处理后的土壤中细菌的Shannon、Simpson和Chao1指数高于Ack处理,比Ack分别增加了4.61%、7.01%和27.44%,尤其加拿大披碱草处理后土壤真菌的Chao1指数是对照的1.31倍(P<0.05).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是优势细菌,这8个细菌门在各自处理中占比超过95%,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优势真菌,这4个优势真菌门在各自处理中占比超过80%.弯叶画眉草处理可提高土壤中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沙画眉草处理土壤中的细菌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降低;5个生草处理提高了土壤中真菌群落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垂穗草子囊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明显,垂穗草、弯叶画眉草和加拿大披碱草提高了土壤中的球囊菌门相对丰度.2)果园生草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且随着生草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增加明显,2020年9月份的弯叶画眉草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清耕处理.3) 生草提高了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弯叶画眉草、加拿大披碱草和沙画眉草处理效果显著好于清耕,弯叶画眉草的效果尤为突出,而三叶草的效果不显著.相应地,沙画眉草、弯叶画眉草和加拿大披碱草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清耕处理.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处理土壤的碳组分(除DOC外)、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结论]种植沙画眉草、弯叶画眉草和加拿大披碱草均可显著增加土壤中总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提高幅度也在增加,进而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并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弯叶画眉草和加拿大披碱草对土壤影响效应优良,极具推广价值.

    果园生草草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碳组分

    采收前15天施肥利于富士苹果树15N的吸收、分配及贮藏营养的积累

    杨安李燕青李壮程存刚...
    1806-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秋施肥时间对富士苹果氮素吸收、分配及树体贮藏营养的影响.[方法]以4年生烟富3/M26/山定子苹果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尿素进行了施用时间盆栽试验.试验设5个施肥时间处理,分别为采收前45天(9月10日)、30天(9月25日)、15天(10月10日)、当天(10月25日)和采收后15天(11月10日).每株(每盆)施同位素标记尿素5 g (15N丰度10.1%),普通尿素16.55 g,磷酸二氢钾20 g.12月底在果树完全进入休眠期后对树体进行解剖,测定了各组织15N吸收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不同施肥时间对植株各器官的Ndff值影响显著.采收前45、30、15天施肥处理各器官的Ndff值均高于采收当天和采收后15天施肥处理.植株整体15N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均以采收前15天施肥处理最高.而采收前45、30、15天施肥处理的植株地上部各组织的15N吸收量高于采收当天和采收后15天施肥处理.采收前15天施肥处理侧根15N吸收量显著高于采收后15天施肥处理,植株叶片(落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分配比例最低,分别为4.62 g和7.46%;采收前15天和采收当天施肥的植株主干木质部可溶性蛋白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采收前45天和采收后15天施肥处理,前二者分配比例分别为6.22%和6.09%.侧根可溶性蛋白的分配比例在采收前15天、采收当天、采收后15天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采收前45天施肥处理.[结论]从养分吸收及树体贮藏营养综合来看,本地区富士苹果适宜的秋施肥时间为采收前15天左右.

    苹果施肥时间15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滴灌水肥一体化对枸杞产量、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朋召李孟浩宋仰超杨东...
    1820-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当前柴达木盆地枸杞(Lycium barbarum L.)生产中水肥过量施用的现象,通过分析水氮互作对枸杞水氮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当地枸杞种植节水减肥及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灌区进行,以2年生'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氮两因素三水平设计,水分处理水平为W1 (198 m3/hm2)、W2 (158 m3/hm2)和W3 (119 m3/hm2),氮肥水平为N1 (345 kg/hm2)、N2 (276 kg/hm2)和N3 (207 kg/hm2).分析不同水氮条件对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耗水量、水氮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水氮互作对土壤蓄水量存在显著影响,其中W2N2处理两年内蓄水量最高.不同灌水处理间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W2>W3>W1,与W1相比,W2和W3分别提高79.4%和59.3%.W2N3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两年平均为17.26 kg/(hm2·mm).两年平均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W2>W3>W1.在相同灌溉水平下,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所有处理中以W2N3的平均氮肥偏生产力最高,为15.71 kg/kg.灌水和施氮均可增加枸杞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同灌水处理间产量和经济效益整体均表现为W2>W3>W1.与W1相比,W2和W3产量分别提高49.4%和29.1%,净收益分别提高3.36和2.88倍;与W2N1处理相比,W2N2和W2N3产量分别提高10.6%和16.7%,净收益分别提高29.1%和41.6%.[结论]只有适量灌水才可以提高0—100 cm土层含水量,提高枸杞水分利用效率.在适量灌溉条件下,降低氮肥投入有利于提高枸杞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灌水量150~160 m3/hm2,施氮200~220 kg/hm2为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适宜的水肥模式.

    滴灌水肥一体化枸杞水氮利用效率产量经济效益

    摘叶对不同株型木薯品种产量和氮磷钾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林洪鑫袁展汽张志华肖运萍...
    1829-1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叶片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与物质生产、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有密切关系.研究留叶数对木薯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木薯高产栽培和氮磷钾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株型、品种、留叶数分别为主区、裂区和再裂区.试验以紧凑型品种'华南205'(SC205)、'桂热4号'(GR4)和伞型品种'华南12号'(SC12)、'华南15号'(SC15)为材料,设计12个留叶数处理(9、18、27、36、45、54、63、72、81、90、99和108片),分析了单株摘叶及成熟期单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结果]随留叶数增多,单株摘叶的氮、磷、钾素积累量随之下降,单株鲜薯产量随之显著增加,成熟期全株和全生育期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随之呈显著增加或呈"单峰"或"双峰"趋势.不同品种不同元素的积累规律有差异.紧凑型品种单株摘叶的氮素积累量较伞型品种降低了4.56%,而磷、钾素积累量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10.23%、10.00%.紧凑型品种成熟期全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31.00%、42.48%和50.92%.在成熟期,留叶数增多,在块根和叶片中的氮、磷、钾素分配率随之提高,而在茎秆中的氮、磷、钾素分配率随之下降,氮、磷、钾素收获指数随之呈增加或"单峰"或"双峰"趋势.紧凑型品种氮、磷、钾素收获指数高于伞型品种,两株型分别为0.48、0.63、0.58和0.42、0.60、0.55.随着留叶数增多,成熟期全株的氮、磷、钾素分配率随之提高,而单株摘叶的氮、磷、钾素分配率随之下降.紧凑型品种在成熟期全株中的氮、磷、钾素分配率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7.33、5.45和4.36个百分点.[结论]木薯留叶数越多,摘叶的数量和干物质量越少.随着留叶数增加,木薯产量随之增加,成熟期全株的养分积累量和块根、叶片的养分分配率随之提高.木薯摘叶后,叶片光合产物优先满足地上部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块根膨大期适宜的留叶数为81~90片,有利于确保木薯产量和养分积累利用.

    木薯株型留叶数养分积累量分配率

    铜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与植物耐铜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子诚陈梦霞杨毓贤方项...
    1849-1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Cu)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及激素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植物体内含量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近年来由于含铜杀菌剂的广泛使用及工业含铜污染物的排放,铜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危害备受关注.研究铜离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响应铜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人们了解植物的耐铜性和铜污染区的植物修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植物对铜离子的吸收转运及积累,铜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植物对铜胁迫的抗性机制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植物铜胁迫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铜胁迫分子调控机制及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

    铜胁迫植物生长发育抗性机制

    玉米光能利用率和产量对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的响应

    唐心龙刘莹秦喜彤张雨寒...
    1864-1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合理密植和施肥是提高雨养农业区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研究了半湿润雨养黑土农业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东北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于2017—2019年以郑单958 (ZD958)为供试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种植密度为主区,分别为4.5×104株/hm2 (M4.5)、6.0 ×104株/hm2 (M6.0)、7.5 ×104株/hm2(M7.5)和9.0 ×104株/hm2 (M9.0),施氮量为裂区,分别为N 120 kg/hm2 (N120)、180 kg/hm2 (N180)和240 kg/hm2(N240),各处理均设3次重复.分析了玉米光能利用率(LUE),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籽粒产量、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等指标.[结果]年度间玉米产量、干物质量、LAI、净光合速率(Pn)和光能利用率(LUE)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017、2018、2019年玉米的光能利用率(LUE)平均分别为1.58%、1.99%和2.20%.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干物质量、LAI、光合速率(Pn)和LUE的影响均显著(P<0.05),在密度M7.5处理下,LUE和平均产量最高(2.07%和12219 kg/hm2),在光合辐射较低年份(如2019年)可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LUE)和产量.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量和LAI有显著影响(P<0.05),LUE在N180处理下最高,平均为2.0%.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玉米产量、干物质量、LAI、光合速率(Pn)无显著影响,但对LUE影响显著,以M7.5+N240处理LUE平均值最高(2.16%),且密度对光能利用率(LUE)的影响(9.93%)大于施氮量的影响(6.01%).[结论]在半湿润雨养黑土农业区,密度、密度与施氮量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密度的影响大于施氮量.适当增密(7.5×104株/hm2)和合理施氮量(N 180~240 kg/hm2)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玉米密度施氮量叶面积指数光能利用率产量

    黑水虻虫粪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小波吴翔郭雪琦陈移波...
    1874-1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黑水虻虫粪为黑水虻幼虫生物转化畜禽粪便所得,其有机质、养分含量高,可作为有机肥施用.研究黑水虻虫粪施用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其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施用盆栽土壤重量的0%、2%、4%、6%和8%虫粪肥5个处理 (依次记为CK、T1、T2、T3、T4),一次施肥后连续两年种植水稻,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叶片酶活性、稻米产量、稻米氮磷钾含量、土壤养分指标、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施肥后第一年 (2018年),T2处理的水稻株高、产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5.8%、43.7%,而T4处理的株高、产量分别较CK降低了8.0%、20.0%.在第二年 (2019年)水稻株高和产量随着虫粪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虫粪肥处理提高了11.5%~33.5% 的株高和33.9%~195.5%的产量.虫粪肥的施用在两年中都提高了水稻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稻米中的氮磷钾含量,且随着虫粪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虫粪肥的施用使土壤pH两年中分别由6.46、6.51提升到7.13、7.14.有机质含量提高了7.1%~32.5%,EC值提高了13.6%~99.9%,铵态氮含量提高了25.2%~195.4%,有效磷含量提高了45.7%~312.0%,速效钾含量提高了1.7~20.1倍.虫粪肥提高了13.1%~109.5%的脲酶活性,提高了14.5%~45.4%的磷酸酶活性,提高了25.2%~286.5%的蔗糖酶活性.[结论]黑水虻虫粪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适宜的施用量能促进当季和后茬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因此黑水虻虫粪作为一种新型有机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黑水虻虫粪水稻产量土壤养分酶活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