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白由路

双月刊

1008-505X

zwyf@caas.ac.cn

010-8210865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ournal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协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土壤学、肥料学的核心期刊。报道本学科具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报告、简报、文献评述和问题讨论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肥料和作物间关系,养分变化和平衡;各种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配施原理;农作物遗传种质特性对养分反应;作物根际营养;施肥与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农业生物和生物化学应用;肥料的新剂型新品种的研制、应用及作用机理;本学科领域中新手段、新方法的研究以及与本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等。稿件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磷环境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和磷素吸收的机理

    彭琪何红花张兴昌
    293-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磷极易被土壤吸附和固定,导致土壤中磷有效性较低.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低磷处理两者交互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为提高碱性土壤中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绵土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施磷0、5、20 mg/kg(P0、P5、P20)3个水平下,分别设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Glomus mosseae BGC YN02(+AMF、-AMF)处理.植物生长120天后测定植株生物量、磷吸收量、AMF侵染率以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分析根际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结果]+AMF处理中植物根系被AMF侵染,且施磷水平对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施磷和+AMF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以及磷含量,其中P20+AMF处理生物量和磷含量最高;根际有机酸总量随施磷水平上升而显著降低,但+AMF处理有机酸总量高于-AMF处理,其中柠檬酸和乙酸含量的变化较为明显;施磷和+AMF显著降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磷,且低磷环境(P0、P5)下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P20处理显著降低磷利用效率和磷肥利用率,+AMF处理显著提高磷肥利用率.[结论]碱性土壤(黄绵土)中,AMF和紫花苜蓿根系能建立较好的共生关系,低施磷水平(施磷量≤20 mg/kg)对AMF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施磷和接种AMF均可以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和磷吸收.低磷环境下,接种AMF可以扩大植物根系吸收范围,同时增强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根系分泌有机酸,特别是乙酸和柠檬酸,从而提高磷肥利用率.

    碱性磷酸酶活性紫花苜蓿黄绵土磷利用率根系分泌物丛枝菌根真菌

    低钾胁迫下不同耐低钾玉米品种(系)开花后根系生长和结构的变化

    杜琪赵跃周东英王晓光...
    30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土壤缺钾常引起植株早衰,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从玉米开花后根系形态、结构和活性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低钾胁迫下玉米早衰的机理.[方法]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为试材,进行池栽试验.设置天然低钾土壤(低钾,-K)和正常供钾(CK,+K)两个处理,分别于玉米开花后测定根系形态、结构和活性等参数.[结果]与正常供钾处理相比,低钾处理降低了90-21-3和D937根系中钾素含量,抑制了根系的生长,破坏了根系结构,引起根系活力降低.低钾胁迫下,90-21-3的第一层节根数目和根系干重分别显著降低了20.37%和42.24%,D937分别显著降低了39.06%和59.64%;90-21-3的第二层节根数目和干重分别显著降低了23.40%和39.30%,D937分别显著降低了36.67%和59.86%.随着玉米的生长,低钾胁迫下90-21-3和D937的根系活力以及第一层和第二层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和侧根长度整体均呈现降低趋势,D937降低幅度大于90-21-3,根平均直径整体逐渐增加.低钾胁迫下90-21-3根系解剖结构完整,外皮层和内皮层完整,大、小导管形状规则,结构清晰可见;D937根系解剖结构受破坏严重,外皮层和内皮层结构被破坏,导管形状不规则,大、小导管结构模糊甚至消失.与正常供钾相比,低钾胁迫下90-21-3的大导管直径、小导管直径、大导管面积和小导管面积分别降低了11.15%、14.37%、21.07%和30.21%;D937分别显著降低了33.99%、22.86%、56.43%和40.55%.[结论]低钾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开花后根系的生长和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相比,钾敏感自交系(D937)在低钾胁迫下大面积皮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内皮层结构不完整,导管形状不规则,大导管周围的小导管结构模糊,甚至消失,质膜透性高,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而耐低钾玉米90-21-3在生育后期能够维持较大根系体积、根系活力以及输导组织,增强低钾胁迫下根系对外界钾素的吸收和运移能力,延缓根系衰老.

    玉米低钾胁迫根系形态根系结构根系活力

    滴灌条件下减量施钾对香蕉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孔庆波栗方亮张青
    31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香蕉生长快,需要及时充足的水肥供应,特别是钾素的供应.研究滴灌条件下减量施钾对香蕉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钾素平衡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为制定适合香蕉生产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福建漳州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以不施钾肥(K0)和常规灌溉施钾1400 kg/hm2(K1)为对照,在滴灌条件下,设置施用常规施钾量的40%(K0.4)、60%(K0.6)和80%(K0.8)3个减施钾肥处理.在收获期测定香蕉产量和品质,计算土壤钾素平衡.[结果]与K1处理相比,K0.4处理香蕉植株茎围、果指围、每梳果数、产量均显著降低,但不影响口感品质;K0.6处理对香蕉生长、结果数和果实外形、每梳果数、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果实品质没有下降;K0.8处理促进了香蕉生长、结果性状和产量,并提高了果指围和单株果重,没有降低营养品质.4个施钾处理的净收益依次为K0.8(54179.4元/hm2)>K0.6(46663.7元/hm2)>K1(42538.1 元/hm2)>K0.4(36808.1 元/hm2),K0.8处理净收益显著高于K1和K0.6处理,K06处理显著高于K,处理,K0.4处理则显著低于K1处理(P<0.05).连续种植3年香蕉后,K0.8处理与常规K1处理的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量钾素含量未达显著差异水平,K0.4处理的土壤钾素亏缺93.3 kg/hm2,K1、K0.6和K0.8处理的土壤钾素分别盈余了501.9、8.9和220.4 kg/hm2.[结论]综合考虑滴灌条件下增产效应、经济效益和土壤钾素养分平衡,福建香蕉果园采用滴灌及减少常规钾肥用量的20%较为适宜.

    香蕉水肥一体化减量施钾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平衡

    镉积累差异水稻品种生长发育对清除NO的响应

    曾晶周旋荣湘民张振华...
    32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镉(Cd)胁迫下水稻苗期生理生化及氮代谢响应的调节作用,探讨通过清除NO提高水稻耐Cd能力的措施.[方法]以Cd高积累(TN1)和Cd低积累(春江06)品种为材料,进行了Cd胁迫(40 nmol/L)水培试验.以Cd胁迫营养液为对照,在对照基础上设置添加硝普钠(Cd+SNP)、添加NO清除剂CPTIO(Cd+CPTIO)、添加硝酸还原酶抑制剂钨酸钠(Cd+TU)处理,共4个处理.处理后12天,测定不同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NO3--N分配、根系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NO对高Cd和低Cd积累水稻品种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Cd+SNP处理降低高Cd积累水稻品种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NO3--N含量,但对幼苗生物量和氮素吸收没有显著抑制效果;Cd+CPTIO处理会提高幼苗生长、氮素积累量及氮效率(P<0.05);增加或清除NO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对于低Cd积累水稻品种,Cd+SNP、Cd+CPTIO、Cd+TU处理间幼苗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品种基因型对NO信号的调节敏感度不同,高Cd积累品种清除NO处理可以显著抑制Cd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转,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抑制硝酸还原酶活性处理缓解Cd胁迫促进幼苗生长的效果不稳定.而对于低Cd积累水稻品种,清除NO处理也有一定的缓解Cd吸收和向地上运转的效果,但其重要性不如基因本身的拒Cd能力.因此,Cd胁迫下,高Cd积累水稻品种采用清除NO的措施可有效缓解Cd胁迫,促进水稻的生长,但对于低Cd积累水稻品种,清除NO也可以进一步降低Cd的向上运输,但是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不显著.

    水稻基因型镉胁迫NO信号NO清除剂NR还原酶抑制剂

    农作物叶片对大气沉降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积累机制

    朱臻杨相东徐章倩费讲驰...
    33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农产品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要实现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防控,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重金属来源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根系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机制研究,且已基本探明作物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机制,包括根际离子的活化,根细胞的吸附和扩散、跨膜运输,根皮层细胞的横向运输,中柱的薄壁细胞到木质部导管的装载,木质部向地上部的转运等一系列过程.但大气沉降对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的贡献及叶片的吸收、转运和积累机制尚不清楚.若能深入研究农作物叶片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存储机制,从分子层面解析其关键作用过程,则可从叶面吸收的角度实现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的有效阻控,为保证农产品安全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依据已发表文献,归纳并对比了叶片和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区隔、积累过程及其主要机制,对比两种吸收途径下重金属的迁移、转运系数及对农产品可食部位的贡献率.发现植物可通过根系和叶片两种途径吸收重金属,已有研究中叶片吸收的重金属在作物体内可食部位的迁移和转运系数大大高于根系吸收的重金属,说明大气沉降是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的重要来源.叶菜和茶叶类作物,由于其食用部位本身就是叶片,根系吸收和叶片直接吸收的大气沉降重金属都会积累在叶片中.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对大气沉降的监测,并采取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源头阻断是保证农产品安全十分必要的途径.同时还需进一步探明水稻等农作物叶片吸收转运重金属的过程和重要作用机制,以及可食部位累积重金属的关键生育期.并采用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控制重金属转运蛋白的合成,以及叶片细胞膜的理化性状,降低吸附重金属的活性和转运能力,为寻求有效阻控叶片吸收重金属的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叶片吸收转运重金属可食部位积累大气沉降

    减氮条件下砂壤质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

    吕金岭王小非骆晓声梁少民...
    346-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氮肥施用量影响农田氨挥发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减量施氮后土壤的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为科学评估化肥减施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华北砂壤质潮土农田,进行小麦-玉米轮作周年土壤氨挥发监测研究.试验包括不施氮磷钾化肥(CK)、常规施氮肥(N)、优化施肥(OPT)、减量优化(LOPT)和优化加有机肥(mOPT)5个施肥处理.小麦季常规、优化和减量优化处理施氮量分别为315、225和135 kg/hm2,玉米季分别为330、240和150kg/hm2.试验采用密闭海绵法,在小麦、玉米基肥和追肥后,定期取样测定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量,并计算氨排放系数.[结果]不同施氮量下,供试农田玉米季土壤氨挥发总量在12.8~20.4 kg/hm2,占总施氮量的5.9%~8.5%;小麦季氨挥发总量在6.8~12.0 kg/hm2,占总施氮量的3.3%~5.0%,玉米季氨总挥发量明显高于小麦季.4个施氮处理相比,N和LOPT处理的氨排放系数较高,小麦季分别为3.8%和5.0%,玉米季分别为6.2%和8.5%,而OPT和mOPT处理的氨排放系数相对较低,小麦季分别为3.6%和3.3%,玉米季均为5.9%.除此之外,OPT和mOPT处理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N和LOPT处理(P<0.05),说明过量或过少施氮不利于砂壤质潮土作物产量的提高,适当添加有机肥不仅增产还可以降低氨挥发量.对不同施氮量进行拟合,发现潮土小麦和玉米季常规施氮量处理的氨挥发量在施肥后均呈极显著指数增加趋势(P<0.01).[结论]华北砂壤质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玉米追肥期的氨挥发量高于基肥期,小麦基肥期的氨挥发量高于追肥期,玉米季的总氨挥发量高于小麦季.优化氮肥施用不论是否配合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小麦季和玉米季的氨挥发量和氨排放系数,提高两季作物的产量,而过量减施氮肥虽然减少了氨挥发量,但大大增加了氨排放系数.

    潮土氨挥发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氨累计挥发量氨排放系数

    新建大棚番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效应

    郑福丽李国生张柏松李燕...
    360-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化肥增效和快速培肥土壤的重要技术途径.研究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新建温室中番茄产量、品质、氮肥效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7和2018年在鲁西南的两个新建大棚进行了试验,供试番茄品种为'亚特兰大'.依据当地番茄N-P2O5-K2O推荐量(1108-955-1108),设置100%化肥(FP)和10%、20%、30%、40%的有机肥氮替代比例(FM10、FM20、FM30、FM40)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分析了番茄果实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番茄NO3--N、维生素C(Vc)、总糖、酸度以及收获后0-30 cm 土壤养分含量及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指标,并计算经济效益.[结果]有机肥氮替代比例在10%~30%内时,番茄产量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以FM30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净收益最大,比FP处理增产4.03%,增收6.9%.FM30和FM40处理的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比FP处理均降低了21.2%左右,FM10处理的番茄Vc、总糖含量最高,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增加,番茄Vc、糖酸比和总糖含量降低.FM30处理的番茄氮素利用率最高,比FP处理提高了17.7%.与FP处理相比,FM30和FM40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也显著降低,但土壤有机碳含量得到显著增加.[结论]当有机氮替代30%的化肥氮时,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肥力,减少速效养分的残留.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设施番茄产量与品质养分效率土壤肥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