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白由路

双月刊

1008-505X

zwyf@caas.ac.cn

010-8210865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ournal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协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土壤学、肥料学的核心期刊。报道本学科具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报告、简报、文献评述和问题讨论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肥料和作物间关系,养分变化和平衡;各种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配施原理;农作物遗传种质特性对养分反应;作物根际营养;施肥与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农业生物和生物化学应用;肥料的新剂型新品种的研制、应用及作用机理;本学科领域中新手段、新方法的研究以及与本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等。稿件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腐酸添加量对低氮胁迫下小麦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于晟玥牛银星王泽平李福贵...
    323-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腐酸(FA)是腐植酸中分子量较小、活性最大的组分,作为一种生物刺激素,FA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研究黄腐酸不同添加量对低氮胁迫下小麦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为小麦减氮增效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小麦品种'鑫华麦818'为材料进行了水培试验.将营养液氮浓度调节为硝态氮0.1 mmol/L模拟低氮胁迫(LN),并分别设置FA添加量0、30、60、90、120 mg/L,即LN-FA0、LN-FA30、LN-FA60、LN-FA90、LN-FA120,共5个处理;以正常供氮营养液(硝态氮4 mmol/L)为对照(NN).分析了小麦根系形态、植株生物量、植株氮浓度、氮累积量、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等指标.[结果]与LN-FA0相比,LN-FA30、LN-FA60、LN-FA90和LN-FA120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6.31%、23.18%、26.75%和35.16%,LN-FA120的地上部生物量与正常氮处理已无显著差异;LN-FA30、LN-FA60和LN-FA90总根长增加了35.00%~44.67%,根表面积增加了39.93%~95.42%,根体积增加了55.38%~144.61%,根尖数增加了62.88%~90.12%,主根长增加了26.29%~31.71% (P≤0.05).将根系按照直径划分为4个等级,FA处理主要促进了小麦Ⅰ~Ⅲ级根系的生长.与LN-FA0相比,4个FA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地上部氮累积量、根系氮吸收效率和地上部氮分配比例,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上述全部指标,除地上部生物量外,FA的提升效果均随FA添加量增加至90 mg/L达到最高值,FA120则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对各指标的提升效果.[结论]低氮胁迫下,适宜黄腐酸添加量可显著促进小麦Ⅰ~Ⅲ级根系的生长,提高总根长、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进而显著提高小麦根系氮吸收效率以及在地上部的氮分配率,并通过提高低氮叶片的GOGAT和GDH活性增强植株氮代谢,促进地上部生物量积累.黄腐酸添加量在30~90 mg/L范围内,效果随黄腐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添加量达到120 mg/L时,其对小麦根系各指标和氮代谢酶活性的作用减小,但却获得了最大的地上部生物量,其原因还需继续研究.

    小麦低氮胁迫黄腐酸生物量根系形态氮代谢

    湖南怀化花洋溪村"贡田"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紫薇欧张丹田茂平赵书慧...
    33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湖南怀化市花洋溪村"贡田"生产的稻米品质优良,历史上一直作为贡品.我们研究了品种和"贡田"的理化性状和环境,以分析形成优质稻米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湖南怀化市花洋溪村的"贡田"与非贡田中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量及速效氮磷养分含量.在两块田中同时种植了'禾中香'、'穗晚香'、'农香25' 3个水稻品种,测定了灌溉水、稻谷和土壤的22种元素含量,分析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外观、黏度、硬度、平衡度、食味值)及营养品质(蛋白质、脂肪、淀粉).通过冗余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解析"贡田"对水稻食味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与非贡田相比,"贡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含量,以及铁、铝含量均明显较高."贡田"中生长的水稻籽粒中含有较高的锌、铷、锶含量和较高的脂肪含量 (营养品质),而稻米的食味品质(黏度、外观及食味值)则更多地取决于水稻品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解释了59%的水稻食味及营养品质差异.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土壤中22种元素含量与水稻中的相应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灌溉水元素含量较少,对稻米食味及营养品质影响也较小.[结论]"贡田"通过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维持了较好的土壤生物性状,因此,在同样施肥量下,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相比于土壤肥力,稻米品种特性决定着稻米的食味品质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响应.依据当下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含秸秆还田),稻米中较高的脂肪含量和较低的蛋白含量均有助于稻米食味值的增加.因此,维持高的土壤肥力和适当的施肥水平,是获得优质稻米和较高产量的关键.

    水稻"贡田"土壤肥力微量元素食味品质营养品质

    施钾时期对葡萄转色和品质及钾吸收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文涛王令宇杨毓贤余文彬...
    345-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钾肥可促进葡萄果实的提前着色,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时间施用钾肥对葡萄转色和品质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初步验证了钾肥施用时期对葡萄转色的效果.[方法]以江苏盱眙、浙江天台和浙江金华3个地区的5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后4 (T1)、8 (T2)、12 (T3)、16 (T4)天的上午10:00,沟施120 g/株K2SO4水溶肥,以不施钾肥为对照.在每次处理前观察果实颜色,处理后每隔4天统计果实转色率,并采集30粒果实用于测定果实纵横径、果粒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可滴定酸(TA)等生理指标.于施肥处理前1 h (上午9:00),采集葡萄第8~9节位成熟叶片4~5片,用于检测VvKUP1、VvKUP2荧光定量相对表达量.[结果]4个施肥时期沟施120 g/株钾肥后,3个地区施肥处理均促进了葡萄果实提前转色.与对照相比,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均以T3处理促进着色效果最好,果实分别提前4和8天左右着色,转色率分别达到95.0%和80.6%;在浙江天台以T2处理促进果实着色效果最好,提前4天左右着色,转色率达到83.4%.沟施钾肥可以促进果粒重和纵横径的增加,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均以T3处理最好,在浙江天台以T1处理最好.在江苏盱眙,4个沟施钾肥处理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2、T3、T4处理降低了果实硬度;在浙江金华地区,4个施钾处理均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浙江天台,沟施钾肥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T1、T2、T3处理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过对不同时期'夏黑'葡萄叶片中钾吸收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当钾吸收基因VvKUP1表达趋势由下降转为上升,且VvKUP2表达趋势由上升转为下降时,与最适施肥时期相符合.[结论]沟施钾肥可以促进'夏黑'果实提早着色和果实品质的提高.果实膨大后12天施钾肥在江苏盱眙和浙江金华地区促进'夏黑'葡萄转色的效果较好,果实膨大后8天施钾肥促进浙江天台地区'夏黑'葡萄的转色效果较好.葡萄膨大后叶片中两个钾吸收关键基因(VvKUP1和VvKUP2)表达量的变化证明了该时期施钾的必要性.

    葡萄钾肥施用时期果实转色率果实品质钾吸收基因表达

    脐橙幼苗新老叶片养分含量对大、中量元素短期缺乏的差异性响应

    张圆圆马金龙管冠姚锋先...
    353-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大、中量养分短期缺乏下脐橙新、老叶片中11种必需元素含量及变化,并分析缺素导致的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影响.[方法]以一年生枳砧纽荷尔脐橙幼苗为试材进行了砂培试验.以完全营养液为对照(CK),设置缺氮 (−N)、缺磷 (−P)、缺钾 (−K)、缺钙 (−Ca)和缺镁 (−Mg)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脐橙叶片(老叶和新叶)生长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所有缺素处理均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生物量减少,以缺氮处理最为显著.缺氮降低了叶片N、Ca、Cu、Mo含量;缺磷降低了叶片P、K、Mo含量;缺钾降低了叶片K含量;缺钙降低了叶片N、Cu、Zn、Mo含量但增加了P含量;缺镁降低了叶片Ca、Mg、Zn、Mo含量但增加了K含量.以必需矿质元素为变量分别对各处理老叶和新叶进行主成分分析,老叶中第一主成分 (PC1)明显将缺钾处理与其他处理区分开,与对照相比,缺钾老叶离子组成变化为N (−3%)、P (+1%)、K (−71%)、Ca (+11%)、Mg (+39%)、B (+16%)、Mn (+11%)、Fe (+32%)、Cu (−7%)、Zn (+14%)、Mo (−63%);新叶中PC1明显将缺氮处理与其他处理区分开,缺氮新叶离子组成变化为N (−53%)、P (+8%)、K (+7%)、Ca (−14%)、Mg (+11%)、B(+55%)、Mn (+51%)、Fe (−14%)、Cu (−57%)、Zn (+4%)、Mo (−25%).老叶和新叶中元素含量呈正相关的元素是N-Cu、N-Ca、Mg-Mn和Cu-Mo,呈负相关的是K-Zn.[结论]脐橙幼苗老叶对钾的短期缺乏反应最敏感,缺钾会显著降低老叶中K和Mo含量并增加Mg和Fe含量,而新叶对氮素的短期缺乏最敏感,缺氮显著降低新叶中N、Ca、Cu和Mo含量.短期缺少P、Ca和Mg对脐橙幼苗叶片中的养分含量影响较小.

    脐橙叶片离子组成大量元素缺乏中量元素缺乏营养元素含量

    秸秆添加对土壤微生物–根系形态介导的番茄磷吸收的影响

    何怡高伟诸海焘蔡树美...
    363-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了添加秸秆后土壤微生物(包括解磷微生物)丰度、磷有效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特征对作物磷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添加秸秆和不添加秸秆对照两个处理,在番茄移栽后第15、30及45天,测定了番茄地上部生物量、磷含量和根系形态,同时测定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解磷微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磷和速效磷含量,分析了微生物‒根系–作物磷吸收的关系.[结果]添加秸秆提高了成熟期番茄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了叶片和地上部的磷吸收量,地上部(叶+茎+果实)总磷吸收量较不加秸秆番茄增加21.8%.与无秸秆对照处理相比,添加秸秆处理提高了土壤细菌以及具phoD,phoC和pqqC功能基因的解磷微生物丰度,增加了微生物量磷.添加秸秆处理降低了移栽后15天番茄根系生物量和组织密度,增加了根系比根长,降低了移栽后15到30天的番茄根系生长.番茄移栽后第30天到45天,土壤细菌、真菌丰度下降,微生物量磷降低,丰富的解磷微生物以及微生物量磷降低介导的磷活化,驱动番茄根系生长加快,比根长增加,根系直径降低.根系生长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相关性显著.[结论]添加秸秆初期微生物增生导致番茄根系生长缓慢,后期微生物量磷的降低和解磷微生物对磷的活化促进细根的快速伸长.秸秆还田激发微生物量磷活化协同根系高效磷吸收特征,促进成熟期番茄地上部磷吸收的增加.

    秸秆还田根系‒微生物互作微生物量磷解磷微生物蔬菜种植体系作物磷营养

    猪血蛋白水解物对盆栽樱桃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王维轩金晓寇俊彤王振业...
    372-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猪血蛋白水解物 (PP)对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产优质樱桃番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樱桃番茄品种"盆栽红"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设置3个PP浓度:0 g/L (CK)、1 g/L (PP1)、2 g/L (PP2),在开花期进行叶面喷施,整个生育期共喷施6次.樱桃番茄在第三穗果实完全成熟后收获,分析外源PP对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光合作用、养分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PP1和PP2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番茄地上部、根部以及果实中氮、磷、钾含量,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和气孔导度 (Gs),植株地上部鲜重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18.2%和40.6%,干重分别增加了42.3%和57.4%,且PP2处理的效果好于PP1处理.与CK处理相比,PP2处理番茄的产量、单果重、横径、纵径和硬度分别增加了37.4%、26.6%、16.3%、10.3%和30.8%,并有效改善了果实色泽,提高了樱桃番茄的外观品质.PP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积累,较CK分别增加了24.2%、25.5%、96.6%和30.9%;番茄果实中的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分别增加18.7%、33.3%和56.2%,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了27.7%和29.4%,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外源喷施2 g/L的猪血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改善番茄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和番茄品质的提升,是一种提高樱桃番茄产量、改善营养和功能性品质的高效有机措施.

    樱桃番茄猪血蛋白水解物养分吸收光合作用果实品质抗氧化功能

    采用综合评价模型优化樱桃番茄的灌溉与钙镁肥组合

    李瑞贺代伟刘杰成王正...
    382-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钙、镁肥效果既互相影响又受灌溉量影响.尝试用综合评价模型优化包括钙、镁和水等多因子的配施方案,为樱桃番茄高效生产提供指导.[方法]水、氮、钾、钙、镁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微区试验在陕西杨凌大棚内进行,供试樱桃番茄品种为'粉妹1号',共36个处理.测定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率等共21个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合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分级、综合评价,构建樱桃番茄综合评分对5个因子水平的响应模型.[结果]构建了包含14个指标的樱桃番茄综合评价体系;组合赋权确定了各指标最终权重,其中产量权重(0.2324)最大,净光合速率权重(0.0183)最小,这表明产量是对试验因子变化最敏感的指标.通过整体差异综合评价,发现樱桃番茄的综合评分随灌水量和氮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灌水量0水平与–2和+2水平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大于氮肥水平之间的差异,随钙肥水平的增加略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随钾和镁肥水平的增加几乎无显著变化.采用降维分析,当水、氮和钾处于0水平(适当水平)时,樱桃番茄的综合评分以钙和镁为0水平附近时最高;考虑5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基于整体差异组合的综合评分最优区间为:灌水量56.26~59.03 L/株、N 6.05~7.03 g/株、K2O 5.97~6.50 g/株、CaO 2.92~3.30 g/株、MgO 0.58~0.64 g/株.[结论]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兼顾生长、产量、品质和资源利用率,提出最优的水肥组合方案.本试验提出的樱桃番茄适宜施肥区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樱桃番茄指标权重水肥耦合钙肥镁肥综合评价模型整体差异评分

    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