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线虫是指示土壤健康的典型生物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供磷(P)水平下苜蓿根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定西2014 年开始的苜蓿长期定位试验,在每 3 年施用磷(P2O5)0、60、120、180 kg/hm2 的小区内采集苜蓿根系附近土样,采用浅盘法分离提取土壤线虫,鉴定土壤线虫类群,计算生态功能指数和代谢足迹,并明确了指示物种.[结果]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 4575 条,隶属于 19 科 27 属,包括食细菌性线虫和植物寄生性线虫各 9 属,食真菌性线虫 4 属,捕食/杂食性线虫 5 属,以植物寄生性线虫占比最高(43.00%~57.33%),在各处理间占据优势地位,螺旋属为各处理共有优势属(20.67%~39.33%).此外,CK处理优势属还有拟丽突属、艾普鲁斯属和丝尾垫刃属(10.33%、11.00%和 10.00%);P60 处理有拟丽突属(11.00%);P120 处理有艾普鲁斯属(10.00%),P180 处理有中杆属(10.00%).长期磷素添加对土壤线虫多度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影响线虫多样性、丰富度和群落组成,因为磷素添加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使得土壤线虫群落具有物种选择性,食细菌类、杂食/捕食类、植物寄生类和c-p类线虫表现为P60 处理正选择性物种比例最大,P60 处理指示物种包括了管咽属、板唇属、真头叶属、茎属、剑线属和Laimydorus,P120 处理指示物种只有盆咽属、短体属和Campydora,CK和P180 处理无指示物种.随着磷素添加量增加,植物寄生性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在P120 处理达到峰值,线虫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在P60 处理下达到峰值,而植物寄生性线虫与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比(PPI/MI)和优势度指数(λ)在P60 处理下跌至低谷.区系分析显示,CK处理土壤线虫分布在A、B、C三象限,P60、P120和P180处理均处于B象限,土壤线虫功能足迹表现为P60>CK>P180>P120,土壤线虫富集指数随磷素添加量增加而提高,说明P60 处理土壤线虫群落受干扰程度显著降低,其线虫群落结构成熟稳定,这与其较高的杂食/捕食性线虫丰度有关.[结论]磷素营养水平导致土壤线虫群落改变了其代谢足迹,致使土壤食物网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适宜的磷素添加促进食物网向复杂稳定方向发展,对于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