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医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医药研究
中外医药研究

旬刊

中外医药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丹吕晶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手术室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内容。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47894例,其中有193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病症,根据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共计97例,双号为观察组,共计96例,对照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显示其与患者的手术性质、地点、选择时间以及手术的接台排序都密切相关,与引流管的放置数量和时长无明确关系。另外在感染分组护理中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有效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有密切关系,同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并进一步优化护理质量。

    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效果探讨

    张楠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护理,并在术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质量(抑郁自评量(SAS)、焦虑自评量(SDS))值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的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肠癌患者治疗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对提高治疗质量有直接良性影响,且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护理直肠癌术后患者效果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点和治疗浅析

    胡佳慧李美
    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免疫组化,电镜及分子病理的发展和应用,胃肠道间质瘤被证实是一组起源于胃肠壁的间叶源性肿瘤,它具有非定向性分化的特征,潜在恶性的特点,对该肿瘤的病理特点和临床治疗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点治疗

    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莫小杯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实施生化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尿微量白蛋白(ALB)指标上,对照组均远低于观察组(P<0。05)。在阳性指标检测率上,各单项检测均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生化检测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并且联合检测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阳性检测率。

    糖尿病肾病生化检测C-反应蛋白、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

    新型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

    吴宇豪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检阅国内外文献,对新型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耐药机制进行综述。结果 表明新型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是血管生成抑制相关的分子靶点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细胞膜特异性抗原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是靶蛋白改变、肿瘤异质性的产生、肿瘤建立代偿信号通路。

    抗肿瘤靶向药物靶向机制耐药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钱丽花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抑郁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抑郁症,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所有患者行头颅MRI检查,根据MRI结果确定脑梗死病变部位梗死部位以及梗死数量。结果:抑郁组的病灶部位为额颞顶叶皮质区、基底核区以及多病灶梗死的发生率要高于非抑郁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抑郁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抑郁症状的发生于病灶部位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发生在额颞顶叶皮质区、基底核区以及多病灶梗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

    急性脑梗死抑郁病灶部位

    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

    张涛霍霁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于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层情况进行探讨其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选取了在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的714位进行过该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利用相关评估表中提供的相关预防方案,对患者进行在物理和药物两个方面的预防措施。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经过对术后患者的彩超检查发现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达到2。24%。其发生在左、右、双下肢的人数分别是10、5和1位,且九位都是男性。结论:脊柱术后患者通过利用物理和药物两个方面的预防,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所以,我们初步认为在物理和药理两个方面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案是可行的,安全的。

    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脊柱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

    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及尿酸相关性分析

    张雪梅李四齐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病区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因胸痛疑诊冠心病或已明确冠心病患者134例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96例作为实验组,余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法分别对冠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RDW与UA水平呈正相关,尿酸(OR=1。006,P<0。05)和红细胞分布宽度(OR=2。450,P<0。05)的升高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RDW与UA水平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逐渐递增,三支病变组RDW、UA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4、0。016<0。05),三支病变组RDW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P=0。009<0。05);双支病变组RDW、UA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UA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但相关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量较小及患者用药控制因素有关。结论: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尿酸(UA)呈正相关。

    冠心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尿酸(UA)相关性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冯翠萍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31例患者,对所有患者抽取6ml,将这些血液分别注入红色标签及蓝色标签的试管,其中前者为真空普通管,后者为真空肝素抗凝血浆试管,对他们进行10项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血清组、血浆组测定值有差异的是钾离子、钠离子、葡萄糖、乳酸脱氢酶、二氧化碳结合力,P<0。05;血清组、血浆组测定值无明显差异的是氯离子、肌酐、 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尿酸、淀粉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脂肪酶,P>0。05。结论:技术的创新是进步的必备条件,给予急诊生化检验患者采用肝素抗凝血浆能缩短检验时间,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仍需在临床上做更多的研究。

    肝素抗凝血浆急诊生化检验可行性分析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迭代重建的实际应用

    莫家强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迭代重建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图像重建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滤过反投影法,FBP)和观察组(迭代重建法,SAFIRE)。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对两组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图像噪声、SNR、CNR值分别为(13。1±2。2)HU、(23。6±4。6)、(30。8±4。2),观察组图像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图像噪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迭代重建法(SAFIRE)能够有效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双源CT冠状动脉迭代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