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医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医药研究
中外医药研究

旬刊

中外医药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王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联合用药雾化吸入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控制作用。方法选择100位符合条件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分两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对照组)与联合沙丁胺醇(观察组)雾化吸入治疗,比较炎症控制速度及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症状完全消失耗时分别为(2。70±0。36)天、(3。79±0。65)天、(3。16±0。65)天、(4。29±0。96)天,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仅为82%。结论联合用药下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控制作用更强,可更快改善症状,纠正身体炎症,具有应用意义。

    毛细支气管炎雾化治疗症状控制

    13例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段嘉霖王琳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患者,共13例。分别统计其在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的相关临床指标,如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正位片、动态心电图(Holter)等,分析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本研究表明,多种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型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均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根治相关心律失常后,69。3%(9/13)的患者在出院后半年内心脏彩超恢复正常,84。6%(11/13)的患者在一年后心脏彩超恢复正常。结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患者的心脏功能大多数可在心律失常根治后恢复正常,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临床特点

    负压技术结合湿性敷料换药对慢性伤口患者的效果观察

    杨文洁黄丽明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负压技术结合湿性敷料换药对慢性伤口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86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的棉垫纱布进行换药。观察组46例,采用负压技术结合湿性敷料换药的方式完成对患者的换药。观察患者的伤口面积、伤口深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结果:应用负压技术结合湿性敷料换药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患者伤口面积缩小状况更好、伤口深度更浅、换药次数减少、愈合时间缩短,治疗效果显著,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技术结合湿性敷料换药技术,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换药的费用,缩短了伤口愈合的时间,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负压技术湿性敷料换药慢性伤口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血瘀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进展

    严文魁张洁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全球范围内占的比重较大,慢性乙型肝炎是感染乙肝病毒(HBV)引起的,早期无特殊临床症状,迁延不愈则会引起肝硬化。目前临床上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支持疗法等为主,但是长期治疗则效果欠佳。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机体外感湿热疫毒之邪长期稽留于体内,最终导致肝络瘀阻。因此解毒散结,活血化瘀则是中医总的治疗原则。中医的活血化瘀之法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则可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本文笔者就近五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血阻络型慢性肝炎肝硬化展开综述。

    乙型肝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肝郁血瘀综述

    针灸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董介轩祝永月殷志荣张立...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40例应用针灸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抽取40例针灸+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VAS(1。11±0。08)分和PSQI评分(3。54±0。10)分均低于对照组(8。54±1。02)分、(12。24±1。31)分,且P<0。05;结论:针灸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明显。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加味桃红四物汤临床疗效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胡宏伟成功金娟潘思佑...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眼科收治的21例(22只眼)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12-36月(19。5±6。8月)随访,回顾分析该疾病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效果、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手术完成进行3年的术后随访,随访过程中有4眼术后因葡萄膜炎反复等原因实施了激光治疗,首次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时间为5-12个月,平均时间(9。25±4。02)个月。本次研究中21例22眼的术前视力均较低,其中有3眼为CF/BE至0。02,4眼为0。02-0。1,15眼为0。1-0。2。术后3个月2眼(9%)裸眼视力为0。1-0。2,5眼(23%)裸眼视力为0。3-0。5,15眼(68%)裸眼视力为≥0。6。有2例(3眼)术后远期出现葡萄膜炎症复发情况,延长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后均已好转。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手术时机及术前、术后的用药较为重要,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葡萄膜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军队干休所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50例临床分析

    李辉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军队干休所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特点,低血糖原因以及与方法。方法:选取军队干休所自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5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发病机制,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发病原因有: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糖过量减少。患者减少食物摄入或加大运动量导致爆发低血糖。5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在经过合理的治疗后,其中4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其中4例患者尚处于昏迷状态,1例患者因为爆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结论: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因此在治疗这一类患者,医务人员应该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并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提高患者,家属对于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认知。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军队干休所防止措施血糖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王贵江申沧海崔涛杨健...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与保守治疗对患者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6-03~2017-06我院诊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63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手术治疗,36例)和保守组(保守治疗,27例),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随访1年,随访1年时间节点,手术组患者颈椎不稳率低于保守组[30。56%vs。66。67%,P<0。05],椎管矢状径高于保守组[(14。8±1。8)mm vs。(12。5±1。9)mm,P<0。05]。保守组27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8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8例患者颈椎均不稳,椎管失状径显著降低。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可采取保守和手术治疗,对于轻度病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对于颈椎不稳定、椎管失状径狭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可采取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预后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陈于祥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方法:以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治疗的8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组依据为计算机表法,平分为实施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的参照组(n=43)与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研究组(n=43),以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参照组,且P<0。05,存在探析价值;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与参照组差异较小,且P>0。05,不存在探析价值。结论: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应用价值显著。

    脑梗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

    心脑血管病诊治中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

    张潇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方法:选择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5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50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了进行对照实验,采用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的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对照,将三组受试者的血脂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三组人员的血脂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总体来说,血脂水平较高,超出正常范围。但在健康人群当中,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当中,进行血脂检验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于饮食喜油腻的人群以及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体检时,应该进行血脂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可以评估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助于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患于未然,从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心脑血管病血脂检验健康体检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