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澳大利亚农业氮肥施用概况及对我国氮肥施用的启示

    许宁钟大森吴长付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大利亚是全球优质农牧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大国,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出口农牧产品品质均享誉世界,而其化肥尤其是氮肥用量却明显低于我国.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科学施用氮肥的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不足.本文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在降低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施用方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管理等典型做法,以期为我国氮肥施用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借鉴.

    澳大利亚农业氮肥中国

    人工控制条件下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研究

    孙辉张立平侯起岭白秀成...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为了研究不育系育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改进不育系制繁种技术,提高繁种产量,以5份不育系(BS107、BS1086、BS640、BS608和BS366)和常规品种京411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光温调控,研究不同材料在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花后10d、花后20d和花后30d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特性指标的差异,分析短日低温(不育系制种区)和长日高温(不育系繁种区)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Ci、Tr和Fv/Fm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S107和BS1086的Pn、Gs和Tr变化趋势相近,BS640和BS366的Gs和Ci变化趋势相近,BS608的Pn、Gs、Ci和Tr变化趋势与其他不育系差异较大.Pn、Gs、Ci和Tr较高的材料为BS640,Pn和Tr较高的材料为BS1086,Pn、Gs和Tr较低的材料为BS608.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Ci、Tr和Fv/Fm相关性不显著;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和Tr呈正相关,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对结实率影响最主要的因子是Gs,其次是Pn和Tr.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光合特性

    玉米ZmGS5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分析及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刘晓丽韩利涛魏楠申飞...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籽粒大小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子.基于水稻中控制籽粒大小的OsGS5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玉米ZmGS5基因,其cDNA全长为1 695bp,开放阅读框1 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含有Peptidase-S10结构域、1个信号肽和1个丝氨酸羧肽酶(serine carboxypeptidases,SCP)类蛋白所特有的催化活性中心,这些都与SCP家族结构特点相符,也与OsGS5相关研究结果相同;磷酸化位点分析结果表明,ZmGS5含有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等蛋白激酶识别位点.qRT-PCR分析显示ZmGS5在雄穗和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胚及胚乳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除此之外,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体系,得到纯合转基因株系,T3代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千粒重为0.0169g,较野生型千粒重(0.0139g)高.

    ZmGS5基因克隆丝氨酸羧肽酶分子特性分析遗传转化

    西藏阿里19个燕麦引进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周启龙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藏阿里人工牧草缺乏的问题,以19个燕麦(Avenasativa)引进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对燕麦的14个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阿里地区种植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贝勒2号的干草产量、旗叶长和相对饲草品质最高,分别为7 086.49kg/hm2、23.87cm和243.72;青海444的叶宽和茎粗最高,分别为13.54mm和10.00mm;爱沃的叶茎比最高,为0.87;领袖的株高最高,达到99.71cm.19个燕麦品种的分蘖数、穗长、穗宽、穗重、小穗数、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范围分别为2.2~3.3,10.30~30.99cm,1.83~9.99cm,0.43~1.21g,2.3~6.5,1.68%~3.20%,5.00%~7.3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贝勒2、美达、白燕7号和燕王4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适宜在阿里地区作为牧草进行推广种植.

    阿里燕麦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

    小麦4B染色体上LOX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区域分布

    王黎明孔维玮高华利董普辉...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l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和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和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普通小麦LOX麦区功能标记MAS

    苦荞全基因组SSR位点特征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

    马名川刘龙龙刘璋周建萍...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苦荞SSR多态性标记数量较少,根据已发表的苦荞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MISA软件对1~6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进行了查找和序列特征分析,批量设计引物并对引物进行了有效性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苦荞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 640个SSR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型SSR最多,占比63.29%,五核苷酸重复型最少,仅占0.12%.AT/TA、AAG/CTT、ACC/GGT和ATC/GAT为出现频率较高的重复基序.苦荞基因组SSR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12~476bp,平均长度23.14bp,长度12~19bp的占比71.71%,长度≥20bp的占比28.29%.根据不同类型SSR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479对,选择200对引物对5份苦荞资源和3份甜荞资源进行多态性检测,有56对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7对在苦荞种质中产生多态性条带,48对在甜荞种质中产生多态性条带,9对同时在两种种质中产生多态性条带.利用苦荞全基因组序列可实现SSR标记的批量开发,可鉴定出适用于苦荞和甜荞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等研究的SSR引物.

    苦荞全基因组SSR

    不同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与发芽期耐寒性鉴定研究

    潘晓雪胡明瑜王忠伟吴红...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106份水稻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两年(2018-2019年)田间测定,比较分析不同材料间的性状及多样性指数差异,以低温处理下的发芽率为标准对水稻种质资源发芽期耐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中,除了千粒重、茎粗和每穗总粒数外,其他9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小于2.00;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08%、21.89%和22.25%,谷粒宽变异系数最小,为7.90%.共筛选出23份特异种质资源,其中大穗型品种9个,高单株产量型品种4个,籽粒细长型品种10个.聚类分析可将106份水稻材料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类群Ⅱ和类群Ⅲ占比分别为15.1%、47.2%和37.7%.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2个农艺性状指标转换为5个主成分因子(PC1~PC5),得到84.19%的累计贡献率.利用综合指标值(PC1~PC5)和相关公式得到相应模糊隶属函数和权重,最终获得综合评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D值,排名前10名的种质资源为77D、万恢355-2、宜恢1577、南恢533、176-15、丰788、万恢86、杨福6号、蜀恢527和176-6.低温胁迫导致水稻种子发芽率降低,种质间的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76-6、176-15、桂99和糯稻89-1发芽期耐寒性强,为1级耐寒种质.筛选到的耐寒种质和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可为培育适宜直播的新品种提供材料.

    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发芽期耐寒性综合评价

    冀西北食葵地方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白苇胡杨杨素梅张宝英...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冀西北收集到的50份地方食葵资源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性状间相互影响,有5对性状呈极显著相关,2对呈显著性相关,其中只有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负相关,其余均为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因子,分别为株型因子、粒型因子和产量因子,这3个因子所解释方差占全部方差的75.704%.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地方资源划分为5类,类群之间差异明显.地理来源相同的材料被归为不同组群,主要由于不同地区间的品种交换.

    冀西北地方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探讨

    齐建双夏来坤黄保李春盈...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种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主要途径.首次探索将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应用于玉米区域试验中,对2018年河南农科联合体的18个品种(含对照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对品种评价的排序结果差异不大,只有5个品种排名顺序稍有差异,差异最大的品种排名相差2个名次,其余4个品种仅相差1个名次,灰色局势决策法计算过程相对简单.同时还发现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在玉米综合评价中存在产量指标权重较低的问题.因此,根据现阶段玉米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玉米区域试验品种评价时应采用多种品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在确保审定品种产量的基础上,降低品种在实际种植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玉米区域试验熵权DTOPSIS法灰色局势决策法

    种植模式对南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龚松玲曹培高珍珍李成伟...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模式优化是挖掘农田高产潜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于2017-2018年在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开展了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早稻-晚稻(DR,对照)、春玉米-晚稻(MR)和再生稻(Rr)3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相比,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8.66%、35.19%、33.71%和34.60%;再生稻分别提高了6.77%、11.16%、68.12%和31.20%.从整个周年来看,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模式的积温生产效率较高,春玉米-晚稻模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处理的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再生稻模式周年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因此,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是该区域稻田两熟制适宜的种植模式.

    种植模式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双季稻春玉米-晚稻再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