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燕麦产量形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赵宝平刘景辉任长忠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燕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低产是制约燕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燕麦小穗多花多粒特性、小穗不孕性和抗倒伏性能等角度分析了燕麦产量形成的主要特征;并从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生产性能和源库关系等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了燕麦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比较了皮燕麦和裸燕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学差异,提出了提高燕麦产量的技术途径.

    燕麦籽粒产量形成产量构成因素光合作用倒伏源库关系

    大豆百粒重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发掘分析

    宿洋杨静郭勇杜维俊...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粒重是大豆重要的产量性状之一,利用正向和反向遗传学方法鉴定与籽粒大小/粒重相关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利用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已明确功能的调控籽粒大小/粒重的基因,基于序列相似和结构域相同的原则,在大豆全基因组内筛选到175个同源基因,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有22个基因在大豆种子中特异性表达.利用56份大豆种质资源重测序数据查找这些基因内的SNP位点,共得到2769个SNP位点,从中筛选得到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分化明显的SNP位点121个.通过扩增测序对其中的16个导致非同义变异的SNP位点进行验证,发现有5个SNP位点在野生大豆中为一种变异,而在栽培大豆中为另一种变异.利用2368份大豆种质资源的重测序数据获得了其中的4个SNP位点的变异数据,结合其中1695份材料的百粒重表型分析,发现每个SNP位点对应的野生和突变基因型材料的百粒重表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每个SNP位点中野生基因型材料的百粒重大部分≥12g,突变基因型材料的百粒重大部分<12g,因此上述4个SNP位点所在的基因(Glyma.05G019800、Glyma.07G022800、Glyma.13G259700和Glyma.13G261700)可能与大豆籽粒大小/粒重的调控有关.获得了与大豆百粒重相关的4个候选基因,为大豆百粒重QTL的精细定位和功能标记的开发以及调控大豆籽粒大小/粒重的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大豆百粒重同源基因SNP重测序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贾瑞玲赵小琴南铭陈富...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F值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干旱地区64份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30,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高,为30.6%;主成分分析将苦荞种质的11个农艺性状降维为累计贡献率达87.580%的6个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根据综合得分F值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份具有不同育种目标选择潜力的优良材料.

    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干旱地区综合评价

    不同氮效率油菜种质苗期氮吸收转运与利用差异研究

    秦璐王建强韩配配李银水...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效率研究是油菜营养性状遗传改良的前提,为探究不同氮效率油菜种质苗期氮吸收、转运和利用的异同,以2个氮效率差异油菜种质H6(氮高效)和L18(氮低效)为供试材料,利用水培营养液设置正常氮(CK)和低氮(LN)2个氮浓度处理,培养14d后检测植株氮含量,计算氮累积量、氮转运系数和氮利用效率.结果 显示,不同氮浓度处理对油菜苗期氮的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影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CK相比,LN处理的油菜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累积量均显著降低,而氮利用效率和根冠比显著提高;氮高效油菜种质H6的生物量、氮累积量、氮转运系数和氮生理利用效率均显著大于氮低效种质L18,分别为L18的2.07、1.42、3.23和1.56倍.从氮的吸收、转运和利用3个方面探讨了低氮胁迫处理下油菜种质苗期氮效率差异的原因,对深入开展油菜氮高效机理研究及油菜品种氮效率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油菜低氮胁迫氮效率吸收转运利用

    大豆籽粒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鉴定与优异种质筛选

    秦宁李俊茹李文龙杜汇...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育酚(维生素E)具有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增强血液循环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大豆较其他植物含有更为丰富的生育酚,但目前大规模筛选优异种质的工作开展较少且研究不够深入.鉴于此,利用299份大豆品种资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籽粒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明确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并筛选生育酚含量高的特异种质.结果 表明,供试大豆品种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6-、γ-、小生育酚及总生育酚平均含量分别为44.15、143.05、66.81及254.01μg/g,变异系数在15.37%~38.04%之间,α-生育酚变异系数最高;3种成分占总含量比值分别为17.47%、56.57%和25.96%,变异系数为11.78%~32.21%,α-生育酚比值变异系数最高;同时发现,总含量与3种组分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δ-生育酚与γ-及α-生育酚的相关系数也达极显著水平;基于各供试品种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将其分为3类,并筛选出13份高生育酚含量特异种质,其中包括黑河44、合丰50、合农75和绥农28等,为今后通过常规及分子育种方法实现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遗传改良奠定了材料基础.

    大豆生育酚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异种质

    苗期及灌浆期抗Bipolaris sorokiniana叶枯病小麦品种(系)鉴定及相关性分析

    李梦钰高闯李巧云徐凯歌...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枯病对小麦生产危害严重,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是小麦叶枯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筛选抗B.sorokiniana叶枯病小麦种质,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罩)保湿"接菌鉴定的方法,于2019-2020年对13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及灌浆期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分析了小麦苗期与灌浆期对B.sorokiniana叶枯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130个小麦品种(系)中,苗期抗病材料占32.3%,其中高抗与中抗材料分别为1.5%与30.8%,无免疫材料;感病材料占67.7%,其中中感与高感材料分别为20.8%与46.9%;灌浆期抗、感叶枯病材料分别占11.5%与88.5%,无高抗材料;小麦苗期与灌浆期对B.sorokiniana叶枯病抗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2).此结果为抗B.sorokiniana叶枯病的遗传育种与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基于苗期抗性与灌浆期抗性的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室内快速准确的苗期叶枯病抗性鉴定预测大田条件下小麦灌浆期的抗性,节省时间,减轻大田鉴定繁重的工作量,并降低环境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小麦叶枯病麦根腐平脐蠕孢抗性鉴定

    同异分析法在粒用高粱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

    曲祥春王鼐石贵山于淼...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同异分析法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018-2020年登记的11个高粱杂交种的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等11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按照联系度值排先后顺序,即吉杂225、吉杂235、吉杂236、吉杂227、吉杂224、吉杂229、吉杂228、吉杂157、吉杂149、吉杂233和吉杂237.结果 表明,同异分析法能够综合、客观地评价供试杂交种,可为育种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改良品种,是开展育种工作的良好方法.

    高粱杂交种主要性状同异分析法综合评价

    四川豌豆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及分子鉴定

    项超孙素丽朱振东宗绪晓...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豌豆白粉病是由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引起的豌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控制豌豆白粉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在温室条件下对400份豌豆种质资源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7个与已知豌豆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 表明,在400份资源中,有8份表现免疫,3份表现抗病,5份表现抗感分离,其余384份均为感病;16份抗性资源中有10份来自于四川省中部不同纬度地区,其余6份为国外引进资源;7个分子标记将400份种质资源分为39个标记基因型,其中16份抗性资源分为7个标记基因型.上述抗性资源及其标记基因型可有效应用于豌豆白粉病抗性育种的研究中.

    豌豆白粉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耕作方式对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王丽芳张德健张婷婷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丰富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设置机械免耕和传统翻耕2种耕作方式,分别于燕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取0~20cm土壤样品,用16S rRNA测序技术和ITS测序技术分别对土壤细菌和真菌进行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差异性.结果 表明,在免耕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更多,丰度更高.优势度分析显示,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细菌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因此,免耕处理较传统翻耕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燕麦田耕作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耕作方式燕麦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研究

    易镇邪王元元谷子寒帅泽宇...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在湖南省湘潭县中度镉污染稻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油菜-中稻与双季稻模式下的作物生育进程、产量、经济效益与镉含量.结果 表明,双季稻、油菜-中稻均能在10月20日前成熟;双季稻早、晚稻产量分别为5233.7和6298.3kg/hm2,油菜和中稻产量分别为1875.5和7531.0kg/hm2,中稻产量较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43.9%和19.6%;与双季稻模式相比,油菜-中稻模式成本降低13.5%,产值提高2.1%,纯收入提高42.6%,总纯收入与劳动力比值升高38.5%;早、中、晚稻根、茎、叶和籽粒等器官镉含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晚稻>中稻>早稻的趋势;糙米镉含量在0.43~0.82mg/kg之间,油菜籽镉含量为0.11mg/kg.综合种植季节、产量、经济效益和籽粒镉含量来看,油菜-中稻模式可作为镉污染双季稻区替代双季稻的种植模式.

    镉污染双季稻油菜-中稻替代种植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