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收获期对食葵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

    穆建国王鹏柳延涛崔佳伟...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食葵百粒重、单盘粒重、花皮率和白头率等的影响,为北屯垦区食葵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主栽品种三瑞11号、乐丰9416和启源6号为材料,分别在7个收获期对食葵商品性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延长,产量构成因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商品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综合考虑食葵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商品性,三瑞11号最佳收获期为8月18日左右,乐丰9416和启源6号最佳收获期为8月20日左右.

    食葵收获期商品性产量

    欢迎订阅2025年《作物杂志》

    151页

    控灌施肥对寒地粳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洪亮孙玉友魏才强刘丹...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绥粳18为试验材料,通过精确控灌,明确了寒地粳稻不同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1(7.5×103 m3/hm2)和W2(6.0×103 m3/hm2)2种灌溉方式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对水稻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植株干物质重、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当氮肥施用量为140 kg/hm2,基、蘖、穗、粒肥施用比例为4∶3∶2∶1时,水稻最终干物质重最大且产量最高,W1和W2灌溉方式下产量分别为9675.9和9722.2 kg/hm2,食味评分分别达到了 83和85.本研究表明,在节水灌溉模式(6.0×103 m3/hm2)下,调控氮肥施用总量及施用比例,是使水稻获得高产和有效改善稻米品质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充分考虑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水稻产量以及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品质存在的互作效应.

    控灌氮肥粳稻产量品质

    不同生物菌肥种类及用量对青花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曹少娜吴利晓关耀兵王克雄...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连作3年的青花菜地为供试土壤、不施任何菌肥为对照(CK),设2种生物菌肥(M和K),4个施肥量处理,分别是300(T1)、600(T2)、900(T3)和1200 kg/hm2(T4),分析不同生物菌肥种类及用量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青花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2种生物菌肥均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H,一定程度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随着生物菌肥用量的增加,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递增趋势.施用2种生物菌肥对可溶性蛋白、硝酸盐、Vc和可溶性固形物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用量生物菌肥效果各异,T3处理可显著提高Vc含量,T4处理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生物菌肥的产值和经济效益受产量和生产投入的影响,施用效果可能与生物菌肥本身所含的有效活菌数有关.综合分析,施用600 kg/hm2菌肥M综合效果最佳,施用1200kg/hm2菌肥M次之,施用900 kg/hm2菌肥K综合效果最差,菌肥M的各用量综合效果排名靠前,农业生产中推荐施用600 kg/hm2菌肥M.

    青花菜产量品质生物菌肥用量

    不同前作植烟土壤质量评价及其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新如谢晏芬朱宣全王戈...
    16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年在云南陆良县选取分布于7个植烟乡镇的31处植烟地块,采用面上取样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等研究方法,比较了不同前茬作物下植烟土壤理化特性差异,初步评价了土壤肥力质量,并建立了其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肥为前茬作物的土壤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全钾含量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最高,马铃薯为前茬作物的土壤氯含量较高.各处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值为0.589~0.763,绿肥为前茬作物的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玉米、撂荒和马铃薯,对土壤肥力影响最高的因子为氯离子和有效磷含量.结构方程模型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前茬作物通过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而改变土壤肥力,进一步影响烟叶化学性质,最终影响烟叶质量.

    烤烟前茬作物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低氮条件下L-色氨酸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俊志王晓东窦爽辛宗绪...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低氮环境下外源色氨酸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优质糯高粱品种冀酿3号为试验材料,设2个施氮水平,常规施用氮肥的1/3用量(N1)和常规氮肥用量(N2),采用叶面喷施清水(Y1)和50mg/L色氨酸(Y2),于高粱拔节期进行喷施,研究不同处理下高粱叶片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在N1和N2水平下,Y2处理能够提高高粱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著增加产量、千粒重和穗粒重,其产量相较于Y1处理分别增加1.91%和6.70%.不同处理组合中,喷施外源色氨酸处理能够降低株高,增加茎粗、穗长和叶面积.因此,在低氮条件下,于高粱拔节期喷施色氦酸,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千粒重、茎粗和穗长,降低株高,降低倒伏风险,有利于提高高粱SPAD值和Pn,增加粒重,促进增产增收.

    施氮量色氦酸高粱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

    CO2浓度升高对不同薏苡品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雷云熊露露王健健
    1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兴仁白壳和安国黑壳薏苡为材料,设置CO2浓度[自然CO2浓度(400±20 μmol/mol)和高CO2浓度(800±20 μmol/mol)],测定相关指标,分析CO2浓度变化对薏苡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O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薏苡形态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兴仁白壳和安国黑壳的总生物量增幅分别为30.00%和20.85%.CO2浓度升高,2个品种的薏苡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兴仁白壳降幅更大;CO2浓度升高,兴仁白壳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增幅达133.89%,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安国黑壳的CAT、POD活性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9.25%、56.37%;CC2浓度升高,兴仁白壳的玉米素(ZA)、赤霉素(GA3)含量显著升高,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8.04%、27.91%,安国黑壳的ZA、IAA、ABA含量均降低,IAA含量变化显著,降幅达64.91%,GA3含量显著增加,增幅达66.39%.综上,CO2浓度升高促进薏苡生长,对薏苡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安国黑壳薏苡对CO2浓度变化更敏感.

    CO2浓度薏苡生长生理特性

    块茎重量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加工品质的影响

    李勇杨焕春林春郑蓝艳...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块茎重量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加工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用高淀粉品种克新27号、维拉斯、安农薯 1号和低淀粉品种荷兰15号和龙渝薯1号为试验材料,块茎重量设置25、50、100、150和200g共5个处理,测定了不同重量块茎的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等加工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重量块茎加工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淀粉品种克新27号、维拉斯和安农薯1号块茎重量在25~150 g时,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随块茎重量的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150~200 g时,上述指标未发生显著变化.低淀粉品种荷兰15号和龙渝薯1号块茎重量在25~100 g时,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随块茎重量的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100~200 g时,未发生显著变化.高淀粉品种克新27号、维拉斯和安农薯1号块茎重量在25~200 g时,还原糖含量随块茎重量的增加呈不断降低的趋势;而低淀粉品种荷兰15号和龙渝薯 1号块茎重量在25~200 g时,还原糖含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综上,高淀粉马铃薯品种重量为150~200 g的块茎加工品质较优.

    马铃薯块茎重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

    欢迎订阅2025年《农业科技通讯》杂志

    193页

    增密减氮栽培对杂交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子琛尚李岩叶佳雨盛添...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个杂交籼稻品种(Y两优900、两优培九、珞优10号和川优6203)为材料,在0(N1)、90(N2)和180kg/hm2N(N3)3个氮肥及22.2(D1)和33.3株/m2(D2)2个种植密度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以此研究增密减氮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珞优10号和川优6203在增密减氮栽培(N2D2)下的产量较正常氮正常密度(N3D1)处理分别增加10.0%、9.2%和7.6%,而Y两优900在2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N2D2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整精米率降低15.3%;但改善了外观品质,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分别降低26.9%和9.7%;同时还使直链淀粉和总蛋白含量分别降低6.2%和21.9%.此外,N2D2处理提高了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综上,增密减氮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和年际间差异,整体上表现为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显著提高了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但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和营养品质.因此,增密减氮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同丰产和优质.

    氮肥种植密度稻米品质杂交籼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