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陈可冀

月刊

1003-5370

cjim@cjim.cn

010-62877592;62886827

100091

北京西苑操场1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循证中医药与下一代循证医学

    季聪华
    773-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证医学诞生30年后,下一代循证医学的概念被提出和系统总结。下一代循证医学应用于广泛的主题,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兼顾了个体化的诊疗,更具包容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外推性,使医学研究更加高效,缩短了研究周期。中医药研究领域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多疗程随证加减、个体化诊疗的实践场景和数据特征,与下一代循证医学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下一代循证医学时代的循证中医药策略是:仍要尽可能的设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临床数据特征和因果推断法则进行良好的设计,并基于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标准(GRADE)的证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的证据质量等级评价,倡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率的开展中医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真实世界研究。多学科融合、方法学创新和坚定不移实践循证医学,是实现循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循证医学循证中医药下一代循证医学证据转化

    藤菔降压片治疗1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随机对照试验

    朱羽硕王宇陈保增张新元...
    778-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藤菔降压片治疗1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纳入1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试验组65例。试验组予生活方式指导加藤菔降压片每日2次(1。5 g/次),对照组予生活方式指导加藤菔降压片安慰剂每日2次(1。5 g/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血压达标率)及次要疗效指标(血脂、尿酸、花生四烯酸、血栓素B2、前列腺素E2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进行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结果 共12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65例,试验组64例。治疗组血压达标率优于对照组[65。63%(42/64)vs。43。08%(28/65),x2=6。606,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舒张压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花生四烯酸、血栓素B2下降(P<0。05),前列腺素E2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花生四烯酸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藤菔降压片治疗1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安全、有效。(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No。ChiCTR-IIR-17011940)。

    藤附降压片1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随机对照试验中药复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784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临床特征及证型影响因素研究

    孙梓宜姚魁武孙晓宁林建国...
    785-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及阳气亏虚血瘀证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科的CHF患者179例,其中气虚血瘀证58例、气阴两虚血瘀证31例、阳气亏虚血瘀证90例。收集各证型患者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分类[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检测心功能相关指标[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并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调查问卷(MLHFQ)对患者"身体""情绪""其他"3个领域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比较以上因素在不同证型患者间的差异,构建中医证型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以上因素与阳气亏虚血瘀证间的关联。结果 阳气亏虚血瘀证组的NYHA Ⅳ级患者比例、MLHFQ其他领域得分高于气虚血瘀证组(P<0。05);NYHA Ⅱ级、HFmrEF患者比例低于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血瘀证组(P<0。05),MLHFQ身体、情绪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血瘀证组(P<0。05);血清Ca2+、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P<0。05)。与气虚血瘀证比较,RBC、Hb、女性、几乎不运动、NYHA Ⅱ级和Ⅲ级是阳气虚衰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气虚血瘀和气阴两虚血瘀证是CHF相对稳定的病程阶段;阳气亏虚血瘀证属于病程的严重阶段。RBC、Hb、女性、运动频率和NYHA分级可作为阳气亏虚血瘀证的辨证辅助依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No。ChiCTR1900024482)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阳气亏虚血瘀证Logistics回归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阴阳类证分型细胞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赵海宁郑雁文罗杰莲崔菀真...
    792-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高血压脑出血(ICH)及卒中相关肺炎(S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方法 共纳入ICH患者60例,根据证型分为阴类证组19例(伴SAP 6例,不伴SAP 13例)及阳类证组41例(伴SAP 37例,不伴SAP 4例)。进行患者病情评分比较;采用液体芯片和ELISA检测ICH发病后0~3(T1)、4~7(T2)、8~14(T3)、15~25天(T4)四个时点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结果 与阴类证组比较,阳类证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SI)、脑出血临床分级评分(ICH-S)、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升高(P<0。05,P<0。01),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降低(P<0。01)。ICH患者中至少有一个时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IL)-88、IL-1受体拮抗剂(IL-1RA)、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MIP-1)β、IL-18、IL-5、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L-7、IL-12p7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α、IL-2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P<0。05)。阳类证患者在T1、T2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包括MIP-1α、MIP-β、IL-18、IL-17A、IL-31;早期升高的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10、IL-4、IL-8;上述细胞因子在阴类证组的T1时点则水平降低。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的血清浓度不论是否合并SAP,在阴阳类证中均表现为T1升高,T2时点降低,最终T4低于基线状态的浓度。ICH合并SAP患者中至少有一个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因子有:IP-10、IL-1RA、MIP-1β、IL-18(P<0。05)。ICH合并SAP阳类证患者促炎细胞因子在T1、T2浓度升高,包括:IP-10、MCP-1、IL-8、IL-17A、MIP-1 α、MIP-1 β、IL-31、干扰素 γ(IFN-γ)、IL-1 α、IL-21、IL-22。结论 IC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在阴阳类证分型下呈现动态变化规律,促炎反应是阳类证的基础。

    高血压性脑出血卒中相关肺炎血清细胞因子阴阳类证中西医结合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田文得张杰鞠建庆徐浩...
    799-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索超高危ASCVD的核心病机。方法 纳入2022年3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诊断为超高危ASCVD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及中医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的20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口苦、反复发作胸痛、胸痛发作进行性加重、气短、口干、倦怠乏力、口气臭秽、急躁易怒、小便黄、口唇色暗等;频率最高的脉象为弦脉和滑脉,相兼脉象为弦滑脉;最常见的舌象为苔黄、舌色紫暗、老舌。通过因子及聚类分析可将证候分为三类:瘀毒互结证、气虚兼阳虚证及痰热内阻证。常见证素为瘀毒、气虚、阳虚、痰浊、气滞。结论 超高危ASCVD患者常见证候为瘀毒互结证、气虚证、阳虚证、痰热内阻证,其核心病机可归纳为"正气亏虚,痰瘀蕴毒"。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证候分布核心病机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中西医结合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SCI影响因子为2.2

    805页

    龙柴降血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随机对照研究

    孙妍杨二鹏李雨蒙牛继聪...
    806-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龙柴降血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有效性、抗凝作用和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羟基脲≤1。0g/d或短效干扰素≤900万U/w或长效干扰素≤180 μg/w,阿司匹林≤100mg/d;观察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加用龙柴降血方。治疗周期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分、有无疾病进展及血栓形成或出血事件。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数(CI)、血栓最大振幅(MA)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并观察龙柴降血方的抗凝作用。应用血栓弹力图中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AA抑制率,评估ET患者是否存在AR以及龙柴降血方对AR的影响。结果 72例患者中,7例患者脱落,可评价患者65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升高,PLT计数及MPN-10积分下降(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疾病进展及血栓或出血事件。两组患者中,29例(44。62%)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对照组14例,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高凝状态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AR发生率为46。15%(30/65),对照组16例,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A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龙柴降血方能有效地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细胞计数,改善症状,提高有效率,并能改善ET患者高凝状态和阿司匹林抵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龙柴降血方血小板计数高凝状态阿司匹林抵抗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按之快然"点按力敏舒快态委中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即刻功能脑网络研究

    周星辰吕智桢吴双田雨...
    814-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分析点按力敏舒快态委中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即刻功能脑网络,以"穴位敏化—中枢敏化"为切入点剖析"按之快然"的理论内涵。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LDH患者为LDH组及31名健康者为健康组,所有患者均在委中穴探查出力敏舒快感。LDH组采用点按力敏舒快态委中穴15 min,并于治疗前后行rs-fMRI扫描,健康组仅纳入时行rs-fMRI扫描。分析基线期LDH组与健康组在除均值标准化低频振幅(mALF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并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为感兴趣区(ROI)分析LDH组即刻治疗前后的功能连接(FC)变化。结果 LDH组治疗前较健康组在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和左侧额中回的mALFF显著增强;在右侧豆状壳核的mALFF值显著降低(P<0。005)。不同脑区,mALFF值最大且峰值最大的是左侧额中回。LDH组治疗前较健康组在左侧中央前回的FC值特异性显著降低(P<0。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LDH组在双侧丘脑和左侧顶下缘角回的FC增强(P<0。005)。结论 LDH患者的长期慢性疼痛存在"前额叶—额顶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神经环路的显著激活。"带状盖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可能是点按LDH患者力敏舒快态委中穴,腧穴力敏舒快态激发和即刻镇痛起效的关键神经环路。(ClinicalTrials。gov,No。NCT05613179)。

    力敏舒快态腧穴点按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磁共振即刻脑效应委中穴

    健心颗粒对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及CaN/NFATc3通路的影响

    陈成钟智慧吴颖胡毅...
    82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健心颗粒对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钙调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c3(NFATc3)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干预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配合饥饿和力竭游泳的方式构建气虚血瘀型心衰模型,Sham组大鼠冠脉左前降支仅穿线不接扎。干预组予以健心颗粒3。2 g/(kg·d),Sham组和模型组均予以2 mL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干预4周后,行右颈动脉插管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收缩末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测量心脏重量,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MI),心肌组织行Masson、HE染色分别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留取大鼠心肌组织行CaN的活性检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测定CaNA亚基(CaNA)、CaNB亚基(CaNB)、胞核和胞浆NFATc3及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B型利钠肽(BNP)的表达。结果 Sham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心肌细胞形态轮廓清晰,排列整齐,少许的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疲乏、萎靡,活动度少,呼吸急促,心肌组织受损严重,心肌细胞轮廓模糊,呈现无序化排列,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于心肌组织间;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精神状态改善,静息状态下无呼吸急促,活动度增加,心肌形态较模型组完整,排列相对有序,细胞间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Sham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LVSP、+dP/dtmax、-dP/dtmax降低,LVEDP、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横截面积、HMI、心肌组织CaN活性、β-MHC、BNP蛋白表达、胞核NFATc3蛋白表达以及胞核NFATc3/胞浆NFATc3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LVSP、+dP/dtmax、-dP/dtmax升高,LVEDP、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横截面积、HMI、心肌组织CaN活性、β-MHC、BNP蛋白表达、胞核NFATc3蛋白表达以及胞核NFATc3/胞浆NFATc3降低(均P<0。05)结论 健心颗粒可改善气虚血瘀型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改善心肌重构,下调心肌β-MHC、BNP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CaN的活性,进而下调NFATc3的核转位有关。

    健心颗粒气虚血瘀心力衰竭心肌重构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c3中药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