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杨艳

月刊

2096-0867

sjtup01@nursing-tcwm.com

021-61675199 17349794263

200030

上海市番禺路951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主要报道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经验,为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向世界宣扬中国护理学术特色和文化。主要刊载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最新研究、学术成果或相关内容。设有护理专题、论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与方法、专科护理、全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调查研究、案例分享、综述、讲座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营养支持延续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索珊珊张丽丽孟冉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应用营养支持延续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按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5例,营养支持延续护理)及观察组(45例,营养支持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2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身体质量指数和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后1 d,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评分、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后ld(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和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营养支持延续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可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水平,改善其自护能力,疏导其负性情绪,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益措施。

    胃癌营养支持延续护理正念减压训练营养状况心理状态

    评判性思维下问题跟踪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彭静波史建惜杨艳郭韦仙...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下问题跟踪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组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行评判性思维下问题跟踪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比较2组的止血成功率、持续出血量、持续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均更优(P均<0。05)。比较2组在护理1周和4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2组在护理1周和4周后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更优,护理4周后的上述评分均较护理1周后更优,上述比较结果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评判性思维下问题跟踪护理对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均有良好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评判性思维问题跟踪护理止血效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

    洪翠花黄雪玲黄玉萍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福建省南安市医院收治的92例ACI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统计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收集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ACI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92例ACI患者中,共有18例(19。57%)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肌力分级和焦虑情绪均与ACI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肌力分级≤3级及有焦虑情绪均为ACI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ACI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年龄≥60岁、肌力分级≤3级和有焦虑情绪均为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需对以上高危群体给予高度关注,积极开展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减少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

    急性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焦虑

    ICU获得性衰弱的风险因素及肌力恢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蓓陈露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风险因素及肌力恢复程度的影响因素,探讨应对策略。方法 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43例ICU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ICU-AW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ICU-AW组与非ICU-AW组,并按照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再将ICU-AW组患者分别纳入肌力恢复组与肌力未恢复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ICU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ICU-AW及肌力恢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243例ICU住院患者中,81例发生ICU-AW,发生率为33。33%;81例ICU-AW患者中,出院后3个月肌力恢复34例,肌力恢复率为41。98%。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60岁、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20分、合并脓毒血症、接受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10 d均为影响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60岁、ICU住院时间≥10 d、独居均为影响ICU-AW患者肌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有康复训练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ICU住院患者有着较高的ICU-AW发生风险,且多数在出院后3个月的肌力恢复不够理想。影响ICU-AW及肌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众多且存在重叠,故基于风险因素筛选高危人群并开展重点干预是降低ICU-AW发生风险、促进患者肌力恢复的关键。

    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肌力影响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秀兰纪美玉廖清陈丽青...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MHD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其AVF失功现状,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患者AVF失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行MHD的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发生AVF失功,发生率为14。17%(17/1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穿刺点压迫时间、透析中低血压、穿刺方式均与MHD患者AVF失功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透析中低血压、穿刺方式为区域穿刺均是引发MHD患者AVF失功的因素(P均<0。05)。结论 MHD患者出现AVF失功有一定的风险,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透析中低血压、穿刺方式为区域穿刺均密切相关,临床应尽早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关护理措施,以减少AVF失功的发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高丽丽卢惠琴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施PICC置管的426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症发生分为发生组(186例)和未发生组(240例)。收集新生儿的性别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经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26例新生儿中,有186例发生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3。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胎龄、导管阻塞、导管部分脱出、是否合并基础性疾病、导管尖端未到达预期位置、穿刺位置、羊水污染和脐带异常均是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1 500 g、胎龄<30周、导管尖端未到达预期位置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P均<0。05)。结论 新生儿PICC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出生体重、胎龄、导管尖端位置和基础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应当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并发症危险因素

    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口服营养补充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欧阳燕李素云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口服营养补充(ONS)的知信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口服营养补充的规范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2021年9~11月,采用自制问卷对武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武汉市协和医院、武汉市协和肿瘤医院、武汉市协和西院、武汉市协和江南医院)的662名医护人员进行资料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ONS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ONS的知信行总分为80(80,98)分,其中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0(9,11)分、39(32,40)分和43(37,50)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是否为营养专科护士、参加ONS培训的次数、医院科室有无制定ONS护理流程以及医院领导对ONS的重视程度在医护人员知信行得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为营养专科护士、接受口服营养补充的培训次数、医院领导对口服营养补充的重视程度均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ONS知信行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ONS的知识水平亟待提高,态度方面较为积极,行为水平有待提高,管理者应该建立和完善ONS的培训体系、重视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制定标准化ONS管理流程,以强化医护人员的知识和行为,最终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ONS的知信行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口服营养补充医护人员知信行影响因素

    基层护士对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对策

    庄丽玲江晓萍刘燕婷张国磐...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泉州市基层护士对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围绕调查结果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期间泉州市3所医院共计300名基层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基层护士对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的现状,同时围绕调查问卷分析基层护士对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围绕当前基层护士对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缺陷制定基层护士对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的提升策略。结果 基层护士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各量表得分情况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预防能力量表、救援能力量表、准备能力量表,总得分为(137。16±19。32)分,条目均分为(3。79±0。48)分;基层护士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量表中各条目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手卫生正规处理流程,得分最低的条目是参与国际救援注意事项;大部分基层护士缺乏参与重大传染病救援经历,过去5年参与重大传染病应急演练的次数也相对较少,同时基层护士希望参与重大传染病应急救援培训,希望培训的持续时间长短依次为3 d、7 d、1 d和5 d。结论 基层护士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未来需要充分围绕基层护士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同时尽可能组织多元化的培训教育方案,满足基层护士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提升需求。

    基层护士重大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应急演练心理调节

    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邱云崔美善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骨科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此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研究将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骨科手术),并将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36例),同时将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纳入非感染组(36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统计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占比。结果 396例患者中,36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手术时机、合并基础疾病、年龄、切口分类、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Ⅱ类和Ⅲ类切口、急诊手术以及术中未合理使用抗生素(P均<0。05)。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在切口感染中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Ⅱ类和Ⅲ类切口、急诊手术以及术中未合理使用抗生素均为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需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杜春梅杜燕红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因素给予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手术室感染分为2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开展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中,16例发生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1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接台手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开放性手术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0 kg/m2、为接台手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70 min、血红蛋白<110 g/L、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为开放性骨折均是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四肢骨折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BMI、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是其影响因素。故护理人员需及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

    老年四肢骨折手术室感染影响因素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