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杨艳

月刊

2096-0867

sjtup01@nursing-tcwm.com

021-61675199 17349794263

200030

上海市番禺路951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主要报道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经验,为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向世界宣扬中国护理学术特色和文化。主要刊载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最新研究、学术成果或相关内容。设有护理专题、论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与方法、专科护理、全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调查研究、案例分享、综述、讲座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BAR标准化沟通及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李仁芳肖琳唐海燕杨敏...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心肌梗死患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 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以及实施传统诊疗模式的62 例患者为对照组,运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的58 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 组的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二次手术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等抢救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 30d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开展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具有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急诊心肌梗死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抢救成功率

    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改善管腔器械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金雪梅马丹丹卞楠施雅露...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管腔器械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手术室于2021 年1~12 月期间使用的320 件管腔器械,以及就职的 21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 2021 年1~6 月实施常规器械消毒流程管理的160 件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另将2021 年7~12 月实施FOCUS-PDCA循环管理进行消毒处理的160 件管腔器械作为实验组。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器械知识认知程度和管理技能评分,并比较2 组管腔器械的清洗和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FOCUS-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器械知识认知程度和器械管理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器械质量方面,实验组的清洗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消毒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管腔器械消毒质量中应用FOCUS-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管腔器械清洗、消毒等相关知识和管理技能,并减少器械清洗和消毒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器械管理质量。

    管腔器械FOCUS-PDCA循环管理清洗消毒质量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运用沟通技巧的效果

    孟文萍汤冉许红梅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儿静脉输液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以2020 年7 月至2021 年7 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门诊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100 例,并选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 例患儿施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0 例患儿强化运用沟通技巧。分别对2 组患儿的静脉输液配合度、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家长满意率做出分析。结果 2 组在静脉输液配合度、家长满意率以及护理质量方面相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2 组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面相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运用沟通技巧更有助于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配合度以及护理质量,降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沟通技巧护理质量

    一站式无缝护理的绿色通道干预模式对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吴丹云孙鉴霞张良媛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应用一站式无缝护理的绿色通道干预模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8 例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2 组,对照组(50 例)实施常规绿色通道干预模式,观察组(48 例)采用一站式无缝护理的绿色通道干预模式。比较 2 组的关键环节把控时间、48 h再发病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脑血管再通时间早于对照组(P均<0。05)。入院48h内,观察组的再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和出院3 个月后,2 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一站式无缝护理的绿色通道干预模式可缩短急诊CIS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再发病率,改善其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

    缺血性脑卒中一站式无缝护理绿色通道干预模式救治时间预后

    反馈控制理论在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指标中的应用研究

    张绮顾佳凌郁倩倩周迅...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反馈控制理论在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指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11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接受静脉输液导管治疗的 55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反馈控制理论实施前(2020 年12 月至 2021 年 11 月)为对照组(267 例,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将反馈控制理论实施后(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1 月)为观察组(285 例,基于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质量管理)。对比2 组的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指标、护理质量和患者输液安全体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护士静脉治疗技术规范及安全输液调查表各个维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健康知识教育、相关风险管理、静脉导管维护、患者应用效应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并发症处理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P均<0。05)。观察组的医用黏胶性损伤和渗血的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拔管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2 组的感染、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将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指标中,能够有效提升护士的静脉治疗技术规范及安全水平,减少医用黏胶性损伤、渗血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静脉导管治疗反馈控制理论护理质量非计划拔管输液安全性

    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吮吸能力、营养指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丹莹李戈占彦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吸吮能力、营养指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12 月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 104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52 例。2 组均接受常规喂养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非营养性吮吸,予以试验组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干预前及干预7 d、14 d后,以非营养性吸吮(NNS)功能评估量表评价 2 组的吸吮功能,以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 scale)评估2 组的经口喂养能力,评价2 组的营养风险,测定2 组的体格增长速率、营养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干预7 d、14 d后的NNS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IOFRA scale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低危营养风险早产儿构成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高危营养风险早产儿构成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早产儿干预后的每周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增长速率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实施常规喂养护理基础上联合早产儿非营养性吮吸与口腔按摩,能够更好地增强其吮吸能力,降低经口喂养的营养不良风险,提高生长发育速率。

    早产儿口腔按摩吸吮能力营养风险生长发育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分层护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的影响

    陈艳孟玉徐艳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H)患者护理中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分层护理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于2020 年7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共计98 例AUGH患者的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50 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 例,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分层护理)。比较 2 组的治疗指标、出血危险性分级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组间比较,观察组止血、粪便隐血检查转阴以及住院所用的时间均更早或更短,输血量更少(P均<0。05)。干预3d和出院时,观察组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BRS)<6 分的患者比例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干预 3d和出院时,2 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更低(P均<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分层护理对AUGH患者的治疗指标优化、出血危险性分级和应激反应指标改善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量化评估策略分层护理出血危险性分级

    儿童隐匿阴茎术后多功能护理裤的设计及应用

    宋莉莉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阴茎类手术后专用多功能减痛护理裤(简称"多功能护理裤")的制作与应用,探讨其在隐匿阴茎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多功能护理裤通过裤子与两种连接组件自由组合而发挥不同作用,护理裤和保护罩连接组件适用于术后下床活动期间;护理裤和纱布条连接组件适用于术后阴茎水肿阶段和拆除阴茎体敷料前。此设计简洁、穿脱方便,可有效解决行阴茎术治疗患儿因疼痛不愿意穿裤子而被迫卧床和拆除敷料牵拉伤口时引起疼痛的问题,有助于减轻患儿疼痛、提高舒适度、促进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儿童隐匿阴茎手术多功能护理裤设计应用

    自制简易水垫在行机械通气治疗患儿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钟水平游艳魏秀珍徐玲...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水垫在行机械通气治疗患儿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在福建省立医院金山院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92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入观察组(45 例)和对照组(47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用自制简易水垫。比较 2 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呼吸机相关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等情况。结果 护理3d及7d后,观察组的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行机械通气治疗12 h、3 d及7d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实施自制简易水垫进行干预,不仅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还可改善呼吸机相关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并提高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治疗儿童自制简易水垫体位管理压力性损伤

    计划饮水结合膀胱充盈训练在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

    王杰马倩倩朱娟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计划饮水结合膀胱充盈训练在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 年3 月至2021 年10 月收治的114 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 例患者采用计划饮水结合膀胱充盈训练进行干预,被纳入观察组;60 例采用传统膀胱充盈指导进行干预,被纳入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膀胱功能,并比较2 组的饮水量和尿量,膀胱充盈稳定性以及放疗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 周后,2 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各指标(逼尿肌最大压力、尿流量最大值及膀胱顺应性)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逼尿肌最大压力、尿流量最大值及膀胱顺应性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在患者首次放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放疗前饮水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放疗后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分别有50 例(92。59%)和47 例(78。33%)患者的膀胱充盈稳定性良好,观察组占比较高(P<0。05);2 组患者在放疗后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 计划饮水结合膀胱充盈训练能明显改善行放疗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功能,维持放疗过程中的膀胱充盈稳定性,减轻放疗对小肠的损伤。

    宫颈癌放射治疗计划饮水膀胱充盈训练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