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颈动脉全斑块自动分割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郭铁旦王灵杰石彩云张倩...
    2269-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头颈 CT血管造影(CTA)颈动脉全斑块自动分割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8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近期前循环供血区域是否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表现,将病人相应颈动脉分为症状组(118例)和无症状组(130例),若无症状病人双侧颈动脉均有动脉粥样硬化,则双侧均纳入无症状组,将 2021 年7月之前的病人作为训练集(199例),之后的病人作为测试集(49 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 CTA颈动脉全斑块自动分割,基于分割结果,从中提取并筛选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多层感知计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全斑块自动分割的 Dice值为 0。80,与人工勾画一致性良好。训练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08,0。908 和 0。919,测试集中 AUC分别为 0。593,0。748和 0。802。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与临床模型的预测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不显著(P=0。360,P=0。186)。联合模型校准良好,且具有最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 CTA颈动脉全斑块自动分割的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参数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

    脑卒中深度学习影像组学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预测价值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王维维张梦云胡晓英刘智芬...
    2275-2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2021 年 7 月—2022年 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并且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 102例(观察组),同时选择单纯老年高血压病人 86 例(对照组),监测 24h 动态血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压、血压变异性,并分析血压、血压变异性与 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 MoCA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 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 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与 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8,-0。387,-0。380,-0。434,P均<0。05),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舒张压变异性均与 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8,-0。451,-0。466,-0。437,-0。479,-0。450,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且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老年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血压变异性认知功能

    任务导向性训练辅以悬吊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研究

    陈智红王静岳玲孙素真...
    2280-2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辅以悬吊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SC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0 月—2020 年10月接诊的 76例 S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给予悬吊训练,观察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上肢功能、手功能、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痉挛程度、独立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 Ca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手功能评估量表(AHA)评分、粗大运动 D区、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FI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升高,改良 Ashworth量表(MA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 UEFT、AHA评分、粗大运动 D区、E区评分、BBS评分、WeeFIM评分、ADL评分较高,MAS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可有效提高 SCP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有助于 SCP患儿运动能力恢复,临床疗效较好。

    痉挛性脑瘫任务导向性训练悬吊训练运动能力平衡能力

    基于中医"气血理论"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

    陆培培闫思雨郭轩彤马丽红...
    2285-2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许多病人出现身体不适,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症状可能持续数月不缓解,称为"长新冠"综合征,可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长新冠"综合征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回顾性收集 2022 年12月—2023年 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1 056例"长新冠"综合征病人资料的基础上,以"气血理论"为指导,对"长新冠"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及其病机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治法和方药,旨在为临床中医药治疗"长新冠"综合征提供理论支持与用药指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新冠"综合征中医证候中医药治疗

    从"痈疽"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辨治

    陈宣晔张津铖徐浩
    2290-2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和文献检索,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与痈疽在病因、病机、证素、治法和方药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可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归属于中医"痈疽"范畴,提出以中医痈疽治法论治 CAA斑块的观点。同时,CAA与中医痈疽并不能完全等同,其在病邪性质、病证演变规律及证治等方面存在差异。并附临床验案 1则予以阐发,以期为 CAA斑块的防治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

    痈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理论探讨

    从"五脏相关"探讨心房颤动的中医证治

    张言玉邓跃毅周尹轶凡吴琼...
    2293-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伴随高卒中风险、转为窦性心律后复发及临床预后不良等问题。心房颤动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中医整体观认为,五脏皆可致悸,非独心也,故辨治心悸之证,必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因此,本研究从该角度出发,强调整体辨证,全面衡量,提出辨治心房颤动不可仅局限于心系病范围,同时还要重视肺、脾、肝、肾等相关脏器的整体治疗。临床对于心房颤动的辨证和治疗上,应视其病位变化,虚实转化,随证变方。

    心房颤动五脏相关整体观念验案

    节律重整的散点图分析

    屈文俊周鑫景永明
    2296-2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节律重整现象的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其分析技巧,为快速分析相关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方法:选择主导节律为窦性心律、异位自主心律及起搏心律,附加心律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并行心律、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律伴高度房室阻滞等相关病例 5例,分析和总结其时间散点图、Lorenz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的分布规律及分析技巧。结果:节律重整的时间散点图分裂为无倍数关系的高、低 2层,其中高层由主导心律与附加心律的代偿间期形成,低层由附加节律的联律间期或夺获间期形成;Lorenz散点图表现出关于等速线对称的特征(期前收缩/夺获后点集融入主导节律中);差值散点图表现为伸向 x轴正侧、y轴负侧及Ⅱ象限角平分线的"Y"字型结构。结论:节律重整的心电散点图规律性极强,快速识别大数据中的节律重整现象,有利于快速判断主导心律与附加心律的电生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快速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秘密武器。

    时间散点图Lorenz散点图差值散点图节律重整交界性逸搏心律自主心律复杂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