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冠心病病人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关系探讨

    张慧杨勇江肖珊白一锋...
    884-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关系。方法:选取5例冠心病合并胃肠道炎症病人,5例单纯冠心病病人,行静息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并计算CFR校正值,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三甲胺(TMAO)及其前体。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各化验指标与CFR的关系。结果:静息状态下,冠心病合并胃肠道炎症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CFR低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病人hs-CRP与CFR呈负相关。结论:胃肠道炎症可能影响冠心病病人CFR,hs-CRP可预测冠心病病人血管病变严重程度。

    冠心病胃肠道炎症胃肠道微生物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BHR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

    王明杰厉菁吴旻月张华...
    88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入院B型钠尿肽(BNP)与血红蛋白比值(BH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我院入院行PCI术,术中至少植入1枚支架的3026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BHR将病人分为高BHR组与低BHR组。随访3年,观察心源性死亡率(CM)、全因死亡率(ACM)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经过3年随访,高BHR组与低BHR组CM、A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低BHR组,高BHR组ACM、CM发生率均明显升高。结论:BHR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其长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B型钠尿肽血红蛋白长期预后

    个体化预测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刘莉吕风华李柄志范泽宇...
    893-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相关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5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依照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将病人分为肥厚组(73例)和非肥厚组(8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左室肥厚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应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有效性。结果:两组性别、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脉压(24 h PP)、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FBG、TG是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7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模型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临床价值。结论:基于24 h SBP、FBG、TG 3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列线图模型预测

    ACS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血脂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林颖余黄桐贺青军
    899-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佛山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胸痛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ACS病人120例。按照ACS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病人血清FGF-23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通过Pearson法分析血清FGF-23水平与血脂水平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糖尿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FGF-2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TEMI组均高于NSTEMI组与UA组,NSTEMI组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TC水平、血清LDL-C水平、血清Lp(a)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FGF23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血清FGF-23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FGF-23是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FGF-23水平与ACS病人血脂水平有关,FGF-23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高水平FGF-23可能是AC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冠心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Gal-3和sST2水平变化及其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周文杰曹勇丁晓云
    903-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变化及其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将其中并发心力衰竭102例纳入A组,未并发心力衰竭101例纳入B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纳入C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Gal-3、sST2水平。比较3组血清Gal-3、sST2水平差异,分析其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心力衰竭程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关系。结果:3组血清Gal-3、sST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血清Gal-3、sST2水平高于B组、C组,B组血清Gal-3、sST2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l-3、sST2联合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高于Gal-3、sST2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0。801,0。797(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Gal-3、sST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llip分级Ⅳ级组血清Gal-3、sST2水平高于Ⅱ级组、Ⅲ级组,Ⅲ级组血清Gal-3、sST2水平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Gal-3、sST2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高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Gal-3、sST2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IVST呈正相关(P<0。05),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清Gal-3、sST2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人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血清Gal-3、sST2与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IVST呈正相关,与LVEF、LVFS呈负相关。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半乳糖凝集素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超声心动图参数相关性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体孕期血清miR-22、Notch1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丽群顾岚俞雪梅于志雷...
    907-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体孕期血清miR-22、Notch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苏州吴江地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孕妇5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正常儿童的孕妇308名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及环境暴露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潜在暴露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之间的潜在关系;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Pearson分析miR-22及Notch1表达及潜在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清miR-22低于对照组,Notch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miR-22与Notch1呈负相关(P<0。05)。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15 kg、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早中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期合并症、喜吃烧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期体重增加>15 kg、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早中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期合并症、喜吃烧烤、miR-22水平降低及Notch1升高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R-22及Notch1异常表达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孕期多种暴露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临床工作应积极指导孕期健康,以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孕期暴露因素miR-22Notch1

    血清清蛋白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陈安琪吴云
    91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与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APE病人276例,将APE病人分为高危组(15例)及非高危组(261例);根据院内30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266例)及死亡组(10例)。分别比较各组血清学指标,对各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清蛋白与APE危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危组清蛋白水平低于非高危组(P<0。001),死亡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01)。清蛋白与病人患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与院内死亡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清蛋白为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清蛋白增高为院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检测清蛋白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估APE病人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情况。

    急性肺栓塞血清清蛋白肺栓塞危险分层肺栓塞预后

    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殷春王慧郭振平
    914-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时间窗分为A组(<7 d)、B组(7~14 d)和C组(>14 d)。比较3组一般资料、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将病人分为假腔消失组(42例)和假腔未消失组(6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A组平均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P<0。01)。A组术后真腔体积扩大率、术后假腔体积缩小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面积扩大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最长径扩大率、术后支架远端最长径和术后支架远端面积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假腔内血栓化比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01)。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提示模型准确性较好。结论: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有利于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急性期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时间窗主动脉重塑列线图模型

    TTE评估TAVR术后人工瓣膜血栓风险的临床价值

    刘露平刘春明张伟
    92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估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人工瓣膜血栓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AVR治疗的病人83例。参照心血管CT协会专家共识,根据冠状位低回声增厚自瓣叶附着处向瓣尖部位累计的程度及范围,将人工3个瓣叶血栓负荷分别定量评分,根据负荷评分分组,低分组(0~4分)、中分组(5~8分)、高分组(9~12分)。比较病人术前、出院前、术后3个月TTE参数。根据随访结果,以CT评估作为是否存在血栓标准,比较不同人群TTE参数。通过一致性Kappa分析,检验TTE对TAVR术后人工瓣膜血栓评估与CT检查的一致性。结果:出院前、术后3个月平均跨瓣压差(MPG)、主动脉瓣峰值流速(Vmax)、峰值跨瓣压差(PPG)、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术前,连续方程计算有效瓣口面积(AV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LVEF高于出院前(P<0。05)。整理随访资料可知,CT检查无血栓组46例,有血栓组37例,其中低分组15例,中分组10例,高分组125例。有血栓组AVA低于无血栓组(P<0。05)。不同血栓负荷组MPG、Vmax、PPG、A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E检查显示,20例病人有血栓,Kappa值为0。376,一致性差。结论:TTE参数变化可为评估TAVR术后人工瓣膜血栓风险提供依据,但参考价值存在局限性,进一步确诊需辅以其他临床检查。

    主动脉瓣膜狭窄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胸超声心动图人工瓣膜血栓风险评估一致性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传统书法练习对老年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

    强乙郑晓李岩峰周凌峰...
    925-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传统书法练习对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以59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经颅直流电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书法练习,共8周。采用Carroll功能评估量表和目标触碰测试评估上肢运动控制能力,评估内容包括完成时间、平均速度、肘关节角度、运动平滑度和肘关节角度变异性,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量表评分、完成时间、平均速度和肘关节角度变异性优于治疗前,试验组量表评分和运动控制能力相关指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完成时间、平均速度、运动平滑度及变异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传统书法练习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控制能力。

    脑卒中经颅直流电刺激书法练习上肢运动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