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旬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Jour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Electroni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陈晓喆王明珠符德玉
    2305-2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6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研究风险.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研究,涉及1676例CHF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可改善CHF病人心力衰竭疗效[RR=1.19,95% CI(1.13,125),P<0.00001]、左室射血分数[MD=5.54,95%CI(4.21,6.87),P=0.002]、6 min步行试验距离[MD=39.48,95% CI(25.59,53.38),P<0.00001]、血清脑钠肽[MD=-171.70,95%CI(-252.97,-90.43),P<0.0001],降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MD=-11.36,95%CI(-17.51,-5.21),P=0.0003],提高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MD=0.14,95%CI(0.10,0.18),P<0.0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针刺治疗可提高CHF病人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针刺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韦冬梅何汉康朱仕现陈剑...
    2312-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我院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急诊PCI和临床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和睡眠、心理干预程序.比较两组入院24 h内、术后1周、术后3个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并比较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3个月,两组NT-proBNP浓度及LVEF、LVEDD、LVESD均较入院24 h内明显改善,且康复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康复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病人进行早期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明显改善病人心脏功能、睡眠、心理状态及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七-蒲黄药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张嘉芮徐京育
    2317-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七-蒲黄药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挖掘三七、蒲黄的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和NCBI基因数据库得到冠心病的相关靶点,并与三七-蒲黄药对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其治疗冠心病的有效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通过MCODE分析进行关键基因的筛选,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三七-蒲黄药对治疗冠心病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 三七-蒲黄药对中有15个活性成分,对应211个药物靶点,与冠心病6812个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181个作用靶点.根据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析示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因(GASP3)等连接度(degree)值较高,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作用靶点.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结论 三七-蒲黄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作用于AKT1、IL6、VEGFA、GASP3等关键靶点,来发挥其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三七蒲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活血利水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吴琨李博刘京锋李丹...
    2325-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活血利水方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瘀阻络证病人脑血肿、周围水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急性期痰瘀阻络证病人104例,采用对照、非盲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与中药组(5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利方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mRS)评分及血液学指标水平.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中药组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利水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痰瘀阻络证病人,可有效促进血肿吸收,改善周围水肿,利于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脑出血痰瘀阻络活血利水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心房颤动发病与五运六气的相关性研究

    张晓芳吴波陶国水
    2329-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发病与五运六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2013年1月21日-2019年1月20日收治入院的全部病人,出院第一诊断为心房颤动病人745例为观察组,同期非心房颤动病人18606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不同五运六气奈件下观察组和对照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太徵之岁;或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或主气为太阴湿土的时段心房颤动发病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发病与五运六气具有相关性.

    心房颤动五运六气相关性

    养心颗粒改善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水钠潴留的作用机制研究

    马妍张军茹任得志
    2333-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养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水钠潴留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70只,除空白对照组(10只)外,其余60只采用连续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选取具有水钠潴留症状的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养心颗粒治疗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养心颗粒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养心颗粒治疗,阳性对照组给予托伐普坦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体重及尿量、尿钠、尿渗透压的变化,测定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管加压素(AVP)、AVPV2受体(AVPV2R)、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腺苷交换蛋白1(Epac1)和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水平.结果 养心颗粒能对抗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养心颗粒各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大鼠尿量、尿钠、尿渗透压水平增加,水钠潴留减轻;血清NT-proBNP、AVP、AVPV2R、cAMP及尿液AQP2的水平降低,心肌组织cAMP、Epac1及肾脏组织AQP2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养心颗粒能够通过抑制AVP-cAMP-Epac1-AQP2通路核心分子的表达,从而减轻水钠潴留,这可能是该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心力衰竭养心颗粒水钠潴留实验研究

    藏红花酸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张蔚丽宋秀荣王晓敏李晓琼...
    2337-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藏红花酸预处理能否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减轻心肌形态学损伤、保护大鼠心脏功能和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方法 连续2d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90 mg/(kg·d)]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心肌梗死组、藏红花酸50 mg/(kg·d)组、藏红花酸100 mg/(kg·d)组、藏红花酸200 mg/(kg·d)组.藏红花酸50 mg/(kg·d)组、藏红花酸100 mg/(kg·d)组、藏红花酸200 mg/(kg·d)组大鼠予以相应剂量藏红花酸灌胃,对照组与心肌梗死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5d.在按剂量操作后通过评估左心室功能评价其对心肌的作用.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的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炎性细胞因子.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与心肌梗死组比较,藏红花酸各剂量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提高,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与心肌梗死组相比,藏红花酸各剂量组的组织匀浆中CK-MB、LDH水平增高(P<0.05或P<0.01).藏红花酸可以使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藏红花酸可以逆转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组织切片的细胞结构变化.结论 藏红花酸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维护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护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其成为心肌梗死的一种可能的保护剂.

    心肌梗死藏红花酸异丙肾上腺素心脏保护实验研究

    脂联素通过Nrf2/HO-1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郭施勉楚英杰
    2343-2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AMI组、APN组和APN+锌原卟啉9(ZPP-Ⅸ)组,Sham组不做任何处理,AMI组、APN组和APN+ZPP-Ⅸ组均建立AMI模型,APN组给予腹腔注射APN,APN+ZPP-Ⅸ组给予腹腔注射APN+ZPP-Ⅸ.对比4组血清心肌酶含量、心肌中凋亡基因、心肌细胞凋亡率和Nrf2、HO-1表达水平.结果 Sham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中Bcl-2相关X蛋白(Bax)、Nrf2、HO-1、Cleaved-caspase-3、Hb-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ham组的心肌中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LDH、CK-MB、CK、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中Bax和Cleaved-caspas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组心肌中Nrf2、HO-1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N组LDH、CK-MB、CK、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中Bax和Cleaved-caspas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PN+ZPP-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N组心肌中Bcl-2、HO-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PN+ZPP-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在AMI模型大鼠中具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受损的作用,APN保护心肌作用的分子机制为Nrf2/HO-1通路.

    急性心肌梗死脂联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化酶1心功能心肌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文拉法辛对抑郁模型大鼠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组织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的影响

    白天山李志榕黄平徐烨...
    2348-2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对抑郁模型大鼠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f)/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文拉法辛低剂量组、文拉法辛中剂量组和文拉法辛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文拉法辛各剂量组以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则正常饲养.随后文拉法辛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5 mg/kg、30 mg/kg、60 mg/kg的文拉法辛,每日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给药3周.应用旷场试验、糖水偏好试验及体质量差异评价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 文拉法辛可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及神经元损伤,增加模型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好率及自主活动次数;延长目标象限记忆时间,缩短逃避潜伏期;降低海马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上调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比值(P<0.05).结论 文拉法辛能改善抑郁症大鼠抑郁症状,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干预海马炎性因子表达、激活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有关.

    抑郁症文拉法辛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炎性因子实验研究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朱怡菁张家美俞瑞群
    2353-2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西医学对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认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及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