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旬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Jour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Electroni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品管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护质量的影响

    薛晓青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护实施品管圈对提高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9月我院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9例观察研究,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救护,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急诊救护,记录两组患者各环节用时情况,对比差异性,统计各组患者达标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决策用时、静脉溶栓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25min头颅CT达标率、60min静脉溶栓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急诊救护时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救护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品管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护质量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葛晓娜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择52例我院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之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健康教育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予厄贝沙坦片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为(130.81±5.74)mmHg,舒张压为(78.33±3.64)mmH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的收缩压为(140.09±5.52)mmHg,舒张压为(89.56±3.49)mmH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26例中,显效15例(占57.69%),有效9例(占34.62%),无效2例(占7.69%),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26例中,显效11例(占42.31%),有效10例(占38.46%),无效5例(占19.23%),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6例中,出现1例下肢水肿及恶心,1例头痛,1例干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26例中,出现1例下肢水肿,1例恶心及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降压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是可以在临床中使用的联合用药降压方案,故值得进一步推广.

    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氨氯地平不良反应效果分析

    2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风险临床分析

    郝双萍黎明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同样存在血栓风险.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广水市中医院及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203例,分为窦性心律组105例,房颤组98例.结果 窦性心律组和房颤组的D二聚体指标均增高,P=0.39,无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律组和房颤组D二聚体、BNP指标均随NYHA心功能恶化呈上升趋势,P<0.01.窦性心律组和房颤组的EF值均随NYHA心功能恶化呈下降趋势,P<0.01.血小板值随心功能的恶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与B型脑钠肽值呈正相关.同时在窦性心律心衰患者以及房颤心衰患者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结论 无论是窦性心律还是房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衰加重,D二聚体均逐渐升高,窦性心律的慢性心衰患者和房颤的慢性心衰患者可能同样存在血栓风险.

    D二聚体B型脑钠肽慢性心力衰竭

    舒芬太尼对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

    石蕾张倩雯于童李红军...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在小儿心脏手术麻醉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舒芬太尼,观察分析此种麻醉药物对患儿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浆儿茶酚胺指标水平所产生的临床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开展小儿心脏手术进行治疗的75例患儿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6)采取药物芬太尼开展手术麻醉工作,观察组(n=39)则采取药物舒芬太尼开展手术麻醉工作,由于两组患儿患者采取手术麻醉药物差异性基础上来比较其各个时间段中血流动力学与血浆儿茶酚胺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影响.结果 (1)在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以及劈胸骨后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HR、MAP以及CVP)均更低(P<0.05);(2)在插管后、劈胸骨时以及关胸时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NE与E)均更低(P<0.05).结论 通过在小儿心脏手术麻醉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舒芬太尼,与药物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存在更为突出的循环稳定性优势,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舒芬太尼小儿心脏手术麻醉血流动力学血浆儿茶酚胺

    七氟烷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降压麻醉的临床效果

    王萌萌马月影李德权李红军...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七氟烷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降压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异氟醚+硝普钠治疗,观察组行七氟烷+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清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的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压前1min、降压后10min、降压后40min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降压前1min、降压后10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低血压、心率过缓、头晕的总人数(总发生率8.82%)与对照组(14.71%)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七氟烷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开颅血肿清除术中,能达较理想的降压麻醉效果,能帮助患者在术中维持较稳定良好的血压值,且用药安全度高,对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七氟烷降压麻醉临床效果

    丹红注射液和注射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杨爽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丹红注射液和注射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参照组使用注射血栓通,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使用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及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参照组(P<0.05),且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注射血栓通联合运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更加显著.

    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合并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与探究

    靳秋霞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及老年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选出阵发性房颤及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不同用药治疗分成对照组(胺碘酮45例)和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45例.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的下降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下降值].血清学炎症因子反应变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6 min步行实验、预后及转归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SV、LVEDD、LVEF、SV都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LVESV、LVEDD的下降差值低于对照组,LVEF、SV上升差值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相对治疗前较低,其中观察组Hs-CRP、IL-6、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老年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长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 观察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可帮助改善阵发性房颤及老年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心功能、左心室重塑,达到抗炎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老年性心力衰竭阵发性房颤心功能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刘飞惠怀远敖嘉欣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运用.方法 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纳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120例作为此次实践研究的对象,随机分配成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一组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的患者在病发后8-24小时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常规组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5-7日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和心脏功能.结果 研究组不良心血管发生率、再梗死率及死亡率相助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LVEF、LAd、LVSEd、LVDEd水平相比,研究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后8至24小时内进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能有效的改进左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减少复发次数.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心功能影响

    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王秋平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 对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前来本院治疗的40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样法把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盐酸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使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临床指标、并发症、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麻醉持续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常规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别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麻醉成效,术后镇痛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下肢骨折

    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易宏嵩周维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比较观察组(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机械取栓)的临床效果.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100.00%)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83.33%),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和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性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机械取栓+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疏通堵塞血管,预防血管再闭塞,降低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促进病情康复,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采用.

    机械取栓低剂量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