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旬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Jour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Electroni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佳佳缪欣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运动时间、运动级别、最大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施以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运动干预的应用价值

    陈莲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运动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干预,研究组术后进行康复运动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血脂水平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SF-36量表中各评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P<0.05);研究组LVEDD、LVESD、静息心率均较低,LVEF、6MWT与运动负荷MET均较高(P<0.05).结论 对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采取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提高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康复运动血脂生活质量

    ICU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董云涛彭皓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ICU监护中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ICU存在快速心律失常症状患者按护理措施分组,50例为常规组用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护理后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监护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给予优质护理可优化整体治疗效果,提高ICU监护安全性.

    ICU监护快速心律失常优质护理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燕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心内科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5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4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进行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价和比较;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出院6个月后比较该时间段内两组患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通过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树立目标、强化动机,促使其自觉改变行为,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一氧化氮的监测以及护理

    李秀毛辛宇捷刘竹君
    105-10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一氧化氮监测以及护理方法.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6月16日至2020年12月16日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吸入NO维持治疗,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NO监测,同时为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结果 和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30min、吸入后12~24h以及停止吸入NO 24h的PaO2以及PAP值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心率以及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计38例病患成功治愈出院,疾病治愈率为95.00%.2例病患死亡,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患者手术后为其实施一氧化氮监测以及针对性护理工作,能改善患者PaO2以及PAP值指标,稳定患者血压值以及心率值,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改善疾病治疗结局.这一方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吸入一氧化氮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监测针对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应用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的效果观察

    秦文静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应用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四感联合促醒护理干预.干预前(T0)、干预后1个月(T1)行GCS、功能障碍评分观察.用中文版CRS-R量表观察并记录干预后苏醒时间及干预1个月时苏醒率.对两组干预后昏迷相关的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T0时间段,两组GCS、D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CS升高,DF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缩短,苏醒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继发感染、肢体痉挛畸形、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应用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可促进其苏醒进程,改善促醒效果,降低功能障碍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护理促醒四感联合刺激

    慢病康复团队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作用

    刘芳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慢病康复团队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后者予以慢病康复团队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患者康复期间的依从性以及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SF-12量表评分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予以慢病康复团队干预,可调节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慢病康复团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依从性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花徐琴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心内科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采用心衰患者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和明尼苏达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问卷(MLHFQ)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状况评分均有所上升,以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在MLHFQ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通过调动患者家属的力量,使其参与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管理中,有效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协同护理模式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韩爱国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A组,将同期70例伴有胸痛胸闷症状的非AMI患者作为B组,将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比三组的不同时间点心肌酶谱以及其他敏感性指标、各指标检测阳性率以及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比三组在2h、12h、24h的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A组>B组>C组(P<0.05);单项指标比较,CK-MB在诊断特异度上最高,但联合检测时,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心肌梗死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显著,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但各指标各具特点,在发病早期即可升高,在发病12h可达到峰值,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指标进行联合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高敏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诊断价值

    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唐楚文刘震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心源性胸痛患者1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I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手术、介入等综合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I诊断对各具体疾病的检出率以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和不同疾病的检出率.结果 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I对各具体疾病的检出率与综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11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与综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诊断对不同急性冠脉综合征检出率与综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I诊断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心血管疾病,且在急性期肌钙蛋白I还没升高时,超声可以进行有效诊断,两者互相弥补不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准确率高,可准确诊断出不同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诊断诊断准确率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