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遵循·价值意蕴·时代启迪

    刘雪婷袁学哲
    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百余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国梦。在西方现代化频频失衡、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的当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样本。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和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其意蕴深远、启迪深刻。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遵循价值意蕴时代启迪

    重大资讯

    3页

    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的时代价值、现实境遇与实践策略

    毛健萍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彰显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承载"三全育人"机制、提升思政教育发展水平的时代价值。目前,教育主体信息素养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升级及更加智能化、网络化的教育介体为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奠定现实基础。同时,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也面临理念滞后、人才缺乏、配套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应通过推动智慧理念双主体普及、着力培养思政人才智能素养、加强思政教育智慧配套建设等措施,全力推进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

    思政教育智慧思政智慧教育

    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李伟哲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相伴而生,在就业、公平、伦理等领域对人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引导人们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基于现实情境,从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汲取智慧,沿着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方向,从人类发展的科技之维和科技应用的人本之维入手,推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价值意蕴

    李佳闰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厚理论渊源,还有丰富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了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价值意蕴

    明日之师: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类院校学生发展

    刘岩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既是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高度概括,又为教育从业者、立志成为人民教师的"明 日之师"指明了奋斗方向。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培养"明日之师"应遵循理论阐释与实践锻炼、显性传承与隐性教育、外部输入与 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构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三个有机融入",使之成为推动师范类院校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现实力量。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师范类院校学生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来源、内涵与实践

    刘杨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定历史自信是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密码,是奋进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不竭动力。从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其来源。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内涵丰富,蕴含以历史成就为核心的历史逻辑,以道路为核心的理论逻辑,以伟大斗争精神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实践逻辑。坚持历史自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勇毅前行,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来源内涵实践

    以"六个必须坚持"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周浩集李清源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 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揭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底色、力量源泉、实践导向、鲜明品格、内在要求和国际视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六个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孙培华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影响中国从历史走向未来的重大时代课题,且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必须立足"两个大局"战略高度,深刻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现实张力和未来发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历程及其三次历史性飞跃,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的现实张力,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根本原因,科学展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发展,以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现实未来

    "两个结合"视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逻辑

    于红霞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两个结合"的推进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两个结合"的过程中解决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问题,回应并解答了世界的关切,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两个结合"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逻辑理路:从理论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筑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从实践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熔铸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从价值逻辑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从世界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赋惠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两个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