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青年网络圈层化"破壁"

    张成凤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圈层化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的网络社交趋势,具有选择自主化与主体个性化相统一、信息获取封闭性与排他性相统一、圈层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社交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四方面的特征。受网络圈层化的影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教育渠道受阻、教育内容缺位、教育精准性不足的困境。因此,结合青年网络圈层化下信息传播渗透的特点,围绕解决网络圈层化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圈层、扩大圈层、跳出圈层、再造圈层、监督圈层的"破壁"路径,对解构青年网络圈层化的封闭状态,引导青年提升政治敏感度、加强思辨力,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网络圈层化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立德树人视域下打造思政"金课"探析

    曾豪张元圆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丰富课程内涵、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努力打造思政"金课"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是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大势所趋。值得注意的是,在把握思政"金课"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思政"金课"蕴含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等建设标准,是思政课教师重新审视并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破除当前高校思政课疏离感,探索"金课"实践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思政课立德树人思政"金课"疏离感

    『两个确立』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

    常素芳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两个确立"有效融入思政课,是回应思政课教学重要课题、推进思政课深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夯实大学生"两个维护"思想根基,有助于学生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两个确立"有效融入思政课,需要深刻把握它的生成逻辑,着力精准、立体、特色融入思政课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结合点,探寻并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独特教学模式。

    "两个确立"思政课"两个维护"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论析

    邱泽航肖鹏王溪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校思政课存在耦合关系。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充实,扩展了思政课载体。高校思政课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抑制科技创新同时带来的负面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为发挥思政课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充实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质生产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数智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探析

    侯倩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是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应然之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基点,是精准思政的关键内容。数智化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工具和智慧化实现空间,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智慧化,提升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的精准性,增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的科学化。思政课智慧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思政课智慧教学主客体数字素养,形塑虚实相融的思政课智慧教学新生态,促进数智化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精准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精准思政教育数字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探索——以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为视角

    邓飞谢费斯李扬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基本素材,这些素材的客观性、叙事性、延展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有力支撑。在讲好故事过程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学生认知、服务社会转化;以叙事为依托,做到故事简要探入、故事情感导入、故事内涵辩入、故事资源技术植入、故事实践渗入;以实践为延展,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向第二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文化调研、研讨交流、活动创设中讲好中国故事,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地方优秀文化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探析——基于粤西地区四所高校调研数据

    黄钰晶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涵育功能。高校引入地方优秀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和乡土意识,提升学校文化育人理念,促进思想文化交流。地方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融通性是两者关联的重要前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特征为涵育过程提供了主观条件,地方优秀文化的独特礼仪仪式是发挥涵育功能的重要载体。要建立地方优秀文化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化态势。高校还可以通过打造校本教学课程、组织考察调研和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增强地方优秀文化涵育功能。

    地方优秀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然·实然·应然: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三维向度

    王晨刘梦迪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是历史印记和时代脉络相辉映的过程。从必然角度看,时代新人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守正创新,红色文化为时代新人培养工作提供现实遵循,红色文化迸发的历史主动精神涵养时代新人。从实然角度看,红色文化是时代新人立德铸魂的源头活水,是厚植时代新人文化自信的政治底色,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从应然角度看,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要占领思想高地,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锤炼过硬本领,培养敢担当的时代新人;涵养坚毅品格,培养能吃苦的时代新人;弘扬光荣传统,培养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闫梦丹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借助建党纪念,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以铭记党的历史;怀念革命先驱,以传承革命精神;注重党的建设,以塑造政党形象;重视人才培养,以培育党的忠实传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已成为党的一种常态化政治仪式,蕴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独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央苏区时期"两个结合"的初步实践与当代启示——以闽赣省为中心的考察

    朱一华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史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作为"中央苏区战略锁匙"的闽赣省,对"两个结合"进行了初步实践,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并为新时代推进"两个结合"提供了深刻启示。

    中央苏区"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闽赣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