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质量教育体系下构建校园德育系统的实践探索

    潘晓莉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流程、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往往处于较为零散、随机的状态。当代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呈现的时代特点,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学校应以办学理念统领德育工作,完善德育工作系统架构,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家校社合力,构建适合时代发展、学校校情、学生学情的校园德育系统。

    高质量教育体系德育系统评价体系家校合力

    "新六艺"视域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

    王传霞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德育作为塑造学生品格、培养社会栋梁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导致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下,结合"新六艺"框架,通过创新德育方法和手段,可以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广大德育工作者要明确"新六艺"对于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创新发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中小学德育新六艺内容方式评价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院校增强思政课教学适应性探究

    顾志飞高红邓龙建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增强思政课教学适应性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院校增强思政课教学适应性有利于培育国家需要的战略人才、助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引导学生德技共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职业院校增强思政课教学适应性面临目标上德技失调、内容上单兵作战、方法上忽视差异、评价上缘木求鱼等问题。推进思政课教学目标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以"大思政课"理念协同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教学方法,构建融通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职业院校增强思政课教学适应性的有效策略。

    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适应性

    "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价值理路

    沈蓓绯孙悦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血脉,具有丰富的物质载体及精神内核,与高校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与教学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分析当前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局限性,通过构建"大平台"、打造"大师资"、关注"大主体"、优化"大课堂"、完善"大评价",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

    大思政课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融合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赜

    郭长帅王珍邢玉红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高校思政课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提高思政教育战略定位、拓宽思政教育广度深度、增强思政教育现实作用、推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专业融合、体系融合及同步融合的困境,通过共建协同育人机制、共育复合型教育人才、共建同向教育内容,多措并举开创二者协同融合新局面。

    国家安全教育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思政课教学意蕴意象的理性观照与实践遵循

    徐敏航章志华姚伟宁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定意义上,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内容与形式、意蕴与意象相统一的。对此,可从理论维度对思政课教学意蕴与意象进行理性观照,把握其本质内涵与主要原则,积极探索教学意蕴与意象相统一的实践遵循,即立意高远、价值引领,由表入里、切中肯綮,文以载道、理趣相谐,臻于至美、得于弦外。

    思政课教学意蕴教学意象理性观照实践进路

    学思践悟信:追求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姜静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讲好道理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创新。追求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应做到: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方法引学生学道,以问题辨析的方式方法启学生思道,以实践体验的方式方法助学生践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悟道,以价值引领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信道。如此,方能将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的原则与方略

    贾宇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教学应秉持"大思政课"和"三全育人"教学理念,深刻认识课程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及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系统思维、守正创新、虚实结合,积极探索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实践方略。即优化课堂,铸魂育人;美化校园,以文育人;活化社会,实践育人;净化网络,协同育人。

    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三维探讨

    赵秋振洪志敏蔡嘉鑫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发展新方向、赋值改革新动能、提高育人新境界。高校思政教育要在强化党的思想引领、推进现代化方向创新、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落实"三全育人"实践探索中,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融入效果。

    中国式现代化思政教育高校价值实践

    心理学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探究

    张勇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独特的逻辑优势,不仅具有红色文化的一般特性,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如地域文化心理作用、曝光效应等。用大学生熟悉的地方红色文化开展教学更易激发其情感共鸣,进而产生认同感并积极践行。高校可以借助地方红色文化的优势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分主题整合地方红色文化、利用地方红色文化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善用地方企业红色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景观辅助思政课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

    地方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地域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