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党独有难题"话语体系的党建哲学逻辑

    张正瑞
    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视世界范围内执政党建设遭遇的同一性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历史经验、当前任务、未来使命,"大党独有难题"话语体系的出场,深刻揭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用什么建设党""为什么要建设党"等党的建设本体问题,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党要管党""具体谁来管党""管党主体的素质要求"等党建设的主体问题,以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等党的建设实践问题,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哲学理论根基。

    "大党独有难题"话语体系党建哲学

    征稿启事

    3,封4页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根本遵循与落实路径

    庄梅兰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包含勤学博学的求知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崇德修身的责任观、实干兴邦的奋斗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时代价值。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实践育人工作;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多方协同,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新时代实践育人高校

    毛泽东劳动育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李蓬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劳动育人思想具有完善的内容体系、鲜明的理论特征、深刻的价值意蕴。就内容体系而言,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劳动化、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也是生产队;就理论特征而言,彰显着理念人本性、主体双向性、形式多样性特质;就价值意蕴而言,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育人思想,也增强了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改善了干群关系和工作作风。因此,探究、阐释并积极践履毛泽东劳动育人思想,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劳动育人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精神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三维探析

    罗雯雯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秉持人类道义,指明了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前进方向。在现实之维,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做到了对利益关系的深度把握、对人本价值的孜孜探寻、对唯物史观的全面运用,厘清了共同体发展的深层动因、价值线索与历史规律;在理论之维,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对"自然共同体"的超越、对"虚幻共同体"的否定、对"真正共同体"的构思,指明了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进程、更替规律和前进方向;在实践之维,这一思想要求处理好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提出了共同体发展的主体范围、方略路径和实践要求。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现实关注理论进路实践要求

    高校思政课生命教育功能实现的应然路径

    蒋少容彭冰冰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生命认知、生存指引、生活指导等生命教育功能。有效实现这些功能应着重把握四个着力点:课程层面,要坚持内容为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色确保生命教育成色;主体层面,要教师主导,以思政课教师深厚的核心素养丰富生命教育意蕴;机制层面,要构建协同机制,以鲜明的育人导向接通生命教育力量;评价层面,要注重效果,以科学化评价把准生命教育功能实现方向。

    思政课生命教育青年生命发展

    思政课如何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

    郭会侠李晓娟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教师要在历史和现实相贯通中讲深中国式现代化,回应学生"为什么"追问,做到以理服人;在国际和国内相关联中讲透中国式现代化,回应学生"是什么""怎么看"追问,做到以理启人;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中,讲活中国式现代化,回应学生"怎么办"疑问,做到以理感人。

    思政课中国式现代化讲深讲透讲活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探论

    骆虹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包括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求,是涵育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内在要求。要从顶层设计、协同机制、策略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数字素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系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

    崔晓丹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运用系统观念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协同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涉思政课教学、日常思政工作两大环节,两者在育人目标、育人方式和育人队伍上具有逻辑契合性,在信息供给、思想引领和队伍建设中具有耦合关联性,为高校思想政工作协同育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推动形成协同联动的育人机制,重点要在阵地建设、时机把握、步调统一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养——以思政实践课教学为例

    宋伶俐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思政实践课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当前,思政实践课还存在教学理念滞后、实践资源不足、过程考核科学性缺乏及教学机制尚未普遍建立等问题,无法满足实践育人需要。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强化过程性专业指导;整合资源,系统构建社会实践场域;主体深度参与,全过程科学考核;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强化教学效果。要通过持续的引导与锻炼,培养大学生社会参与素养,提升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