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脆皮"大学生从二次元到六边形战士的升级之路

    李晨刘璐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脆皮"似乎成为大学生的标签与代名词。随着二次元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兴起,相当一部分"脆皮"大学生成为二次元文化的忠实拥趸。二次元文化的大肆流行,让人开始重新审视"脆皮"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一方面,"脆皮"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矛盾冲突,导致个体心理资源被过度消耗,产生自我怀疑并出现精神倦怠;另一方面,二次元世界建立在虚拟感之上而又糅合了真实世界的质感,恰恰迎合了"脆皮"们寻找勇气安慰、情感归属及身份认同的强烈需求,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获得充分治愈和满足。如何拒绝精神内耗,修炼硬核心态,升级为"六边形"战士,是当前数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脆皮二次元六边形数字思政

    ChatGPT介入教育的核心价值、潜在风险和治理路径

    刘红汪怀君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经推出就火遍全网,其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教育领域的变革,带来教育事物、教育生态和思维领域的创新,同时导致技术依赖下的浅层思考和高阶思维的冲突、算法导向下的个性化推荐和人全面发展的冲突、技术引发的数字鸿沟和追求教育公平的冲突及技术的异化与教育安全性的冲突等问题。为了推进教育转型和纾解矛盾,教育应坚持守正创新,坚守正确的教育方向;扬长避短,发挥技术的育人本位;防微杜渐,将技术限制在规则框架内,实现"可用之器"与"向善之道"的融合发展,推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赋能,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ChatGPT人工智能教育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探赜

    张杏辉郭枝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课程、核心课程、灵魂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应然选择。实践教学以学生主体、寓教于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等独特优势,有助于破解教学理论多实践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实问题。围绕这一课程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理论逻辑、实践路径进行三维探赜,积极构建概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导,切实改进和加强概论课实践教学建设,持续推动和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教学价值逻辑

    数智时代应用型高校建设思政课实验室的意义、定位与进路

    高立军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型高校建设思政课实验室是顺应数智时代变革、拓展新文科建设的创新性举措,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课程壁垒、场域壁垒和功能壁垒,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各类思政课程的有效衔接,促进建立开放共享的教学空间,促进形成多元复合的应用集合。应用型高校建设思政课实验室要坚持"数智赋能、融合交叉、共建共享、实验创新"之建设理念与"政治性和艺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吸引力和说服力相结合"之建设原则,聚焦顶层设计的科学布局、教学内容的持续优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参与、教学空间的有效拓展、教学手段的精准供给,通过构建多渠道融合的保障机制、多课程内容交叉的转化机制、多学科协同的创新机制、多场域共享的开放机制和多维度分析的应用机制五大路径,打造数智赋能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型模式。

    数智时代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实验室

    地方历史叙事:育人价值·现实挑战·应对之策

    曲彦石晓锟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历史叙事是对历史教材宏大叙事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在弘扬地域文化与促进文化自觉、深化身份认同与培养乡土情怀、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民族精神、提升学生历史思维水平与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教育优势。在全球化时代浪潮中,地方历 史叙事面临着文化同质化趋势下的独立性挑战、规范化教育趋势下的教学挑战、科技化趋势下的创新挑战及历史真实性与教育性的平衡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教育者要保持地方历史叙事的独特性价值,在适应规范化教育趋势的同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教育性要求,实现地方历史叙事的育人价值。

    地方历史历史叙事育人价值

    新时代伟大成就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王晓旭周莹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党的创新理论伟大实践的真实写照和生动体现。新时代伟大成就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是增强高校思政课育人功效的现实要求。必须厘清新时代伟大成就是伟大斗争的结果,坚持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坚持知识、能力、价值的目标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融入基本面;紧扣教学目标,抓准融入逻辑线;拓展教学方法,落实融入关键点。

    高校思政课新时代伟大成就

    中华文明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刘海峰洪波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为精髓的中华文明史,体现了中华文明接续不断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国家和历史认同的重要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富沃土,是"两个结合"的基本面向,可以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提供精神养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塑造正确的大历 史观、树立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文化基因、接续文明传承,因而中华文明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逻辑必然性。同时,"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讲明了从中国人起源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再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资源。可以从推动建设专题课程、融入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方面推动中华文明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文明史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进路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政法院校课程探索

    律璞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政法院校课程步伐,是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立足本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政法院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方面尚有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课程设计不到位。我们应当在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高校过程中,努力做到课堂融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档案史料进课堂步伐。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西部高校路径

    论延安时期党员干部纪律学习教育

    郭维刚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视党员干部纪律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与行动统一的重要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延安时期,党中央虽然没有明确将纪律学习教育作为专门文件下发,但在十三年间,一直结合中国革命实际,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纪律学习教育、对违反党纪的干部进行公开处置、在报刊中宣传纪律教育成果等形式,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了党的纪律建设基础,锻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制度化和规范化治党基础,为党的建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纪律学习教育

    邵飘萍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肖光华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进知识分子邵飘萍怀抱新闻救国梦想,创办《京报》,宣扬爱国思想。接触、学习和研究马列著作之后,逐渐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邵飘萍通过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一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骨干力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扎根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回顾和反思先进知识分子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与贡献,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高校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主阵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邵飘萍知识分子早期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