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元四辉

月刊

1001-4454

81888465@163.com

020-87665465,87624708,81889570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小RNA深度测序鉴定湖北省荆半夏病毒病主要病原

    王明星陈巧环许佳伟黄必胜...
    2535-2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粒径的半夏种苗的病毒病发病情况以及鉴定荆半夏病毒病主要种类,为荆半夏病毒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将购买于潜江的半夏种苗按粒径分级种植于田间并统计发病率,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对病样进行检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和RT-PCR技术从显微和分子鉴定对主要病毒种类进行验证,并对所扩增的病毒衣壳蛋白(CP)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不同粒径种苗半夏病毒病发病率均较高且差异不大.湖北荆半夏的主要病毒病种类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魔芋花叶病毒(Konjac mosaic virus,KoMV)、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和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MV).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不同粒径半夏种苗的发病状况,确定了荆半夏4种主要病毒病病原,为湖北产区荆半夏种苗病毒病检测和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半夏小RNA深度测序电镜观察RT-PCR检测病毒病病原鉴定

    雅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与其生物碱含量相关性分析

    梁浩张亚玉阮音音吴虎平...
    2541-2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雅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雅连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揭示雅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雅连品质的关系.方法:以二至五年生雅连及其根际土壤为材料,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生长年限雅连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序列测序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HPLC检测雅连生物碱含量.结果:各年生雅连根际土壤样本微生物的所有分类水平具有显著丰度差异;不同生长年限雅连6种生物碱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四年生>五年生>三年生>二年生,且四年生雅连的6种生物碱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生雅连;将雅连根际土壤中丰度前15的微生物门类与各年生雅连生物碱指标进行Spearman分析表明,细菌标志菌属MBNT15属和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与雅连多种生物碱含量呈显著相关,真菌标志菌属端毛孢属Seimatosporium与雅连多个生物碱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揭示了雅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种类与资源,发掘了与雅连生物碱含量相关的标志根际土壤微生物,为进一步研究影响雅连品质形成的核心功能微生物菌群提供了参考.

    雅连生长年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

    连翘叶褐斑病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张永芝袁王俊刘鹏张维瑞...
    2550-2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对连翘叶褐斑病病原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y有抑制作用的生防细菌.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健康连翘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和筛选生防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抑菌率评估生防潜力.结果:菌株BS301在平板对峙试验中对链格孢菌的抑制率达59.52%;菌株BS301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S301发酵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对链格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1.94%,86.83%和70.336%;菌株BS301发酵液稀释1000倍和嘧菌环胺800倍稀释液对连翘叶褐斑病的抑制率分别为68.53% 和69.04%,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S301)对链格孢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综合生态安全和抑菌效果,其可推广应用于连翘叶褐斑病的防治.

    连翘褐斑病生防细菌枯草芽孢杆菌

    金银花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qPCR检测

    朱桐杉谭晴晴刘国霞步迅...
    2556-2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鉴定金银花炭疽病病原菌,并建立该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体系.方法:采集金银花炭疽病病叶标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病原菌;基于病原菌的ITS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并基于该病原菌特异引物的扩增产物制备重组质粒标准品,利用标准品DNA构建qPCR的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qPCR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样本验证.结果:明确从金银花炭疽病病叶片中分离纯化的菌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建立的qPCR快速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该病原菌,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2.94×102 copies/μL,比常规PCR检测灵敏度提高100倍.实际样本验证结果显示,在20例金银花病叶中,4例为炭疽病阳性,与DNA测序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明确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金银花炭疽病的病原菌,所建立的qPCR方法能对金银花炭疽病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可以为该病害的早期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金银花炭疽病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

    不同套种模式对药食两用玫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姜小凤赵亚兰徐琼代立兰...
    2562-2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玫瑰套种牧草对玫瑰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玫瑰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大田药食两用玫瑰套种牧草(苜蓿、红豆草、金鸡菊)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玫瑰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分析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相关关系.结果:不同土层深度,套种金鸡菌、苜蓿、红豆草的处理,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顺序为苜蓿>红豆草>金鸡菌>CK;套种苜蓿后,0~10 cm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92.38%,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7.38%,真菌占微生物总数的0.24%;套种不同牧草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为苜蓿>红豆草>金鸡菌>CK;套种不同牧草后,在0~1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10~2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真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放线菌和磷酸酶显著正相关(P<0.05),放线菌与真菌显著正相关(P<0.05);20~3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脲酶和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玫瑰套种苜蓿、红豆草有利于药食两用玫瑰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对维持玫瑰园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玫瑰套种牧草对培肥玫瑰园土壤肥力作用较大.

    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牧草

    不同外源物质对高温胁迫下三七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沈伟岑湘涛李艳芳林欢...
    2566-2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外源物质对高温胁迫下三七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三七幼苗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亚精胺(Spd)、黄腐酸(fulvicacid)、水杨酸(SA)和2,4-表油菜素内酯(EBR)4种外源物质,研究其对高温胁迫下三七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适宜浓度的不同外源物质后,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三七幼苗叶片SOD、POD、CAT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利用隶属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三七幼苗分别在喷施0.1μmol/L 2,4-表油菜素内酯和0.8 g/L黄腐酸时生理特性较好.结论:喷施外源0.1μmol/L 2,4-表油菜素内酯对减少高温胁迫对三七幼苗的伤害效果最好,其次为0.8g/L黄腐酸处理.

    三七高温胁迫黄腐酸2,4-表油菜素内酯

    广西柳城县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汝梅戴忠华李永华陆海琳...
    2571-2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及数量状况,以便为该县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施方案,通过文献查阅、野外样地及样方调查、标本采集、实地走访等方法,对柳城县现有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第三次的普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普查工作共完成了39个样地、195个样方套、1170个样方的调查,记录到药用植物510种,隶属于115科366属,其中,重点调查品种35种.结论:物种丰富是柳城县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特点,该结果对普查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助推了县域内中药文化知识的普及,为柳城县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药资源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青海省称多县野生中(藏)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完玛加文成当智才让南加
    2576-2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分布规律,对于中(藏)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实地随机调研了43个样地,记录和分析称多县药用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特点等信息.结果:称多县药用植物共计210种,隶属于51科;菊科、毛茛科、唇形科较为常见,占称多县药用植物资源的31.43%;生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占所有药用植物的76.19%;药用部位以全草为主,占比为58.57%;温度生态类型以低温植物居多,占总数的63.33%.210种药用植物中有5种收载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48种收载于藏药标准.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特征,为中(藏)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称多县中药藏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不同基原、规格及产地鹿茸饮片的近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周强袁明昊曾彬曾大富...
    2582-2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且低损的鹿茸鉴别方法.方法:采集40份药典收载鹿茸(梅花鹿茸、马鹿茸)及32份未被药典收载鹿茸(驯鹿茸、花马鹿茸等)共72份鹿茸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选取信息量丰富的10000~4000 cm-1区段作为分析对象,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1stDer)、二阶导数(2ndDer)和Savitzky-Golay平滑(SG)等光谱预处理,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了不同鹿茸饮片的鉴别.结果:1stDer结合OPLS-DA可以鉴别药典收载鹿茸与药典未收载鹿茸;MSC结合OPLS-DA可以鉴别梅花鹿茸和马鹿茸;MSC+2ndDer结合OPLS-DA可以鉴别梅花鹿茸的不同等级,而马鹿茸用Raw即可鉴别不同的等级;梅花鹿茸的两个产地通过MSC结合OPLS-DA可以鉴别.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不仅可用于快速鉴别鹿茸饮片的真伪,还可用于不同规格和等级的鹿茸品质评价,为鹿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具开发潜力的快检新方法.

    鹿茸近红外光谱鉴别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基于GMPGIS分析芍药的全球生态适宜产区

    兰朝辉邬兰向丽胡志刚...
    2587-2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全球范围内芍药的生态适宜性,为芍药的产业布局以及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获取芍药的主产区、道地产区和野生生长区的378个生态位点及其主要气候因子和土壤类型等生态指标,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分析影响芍药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同时利用GMPGIS系统对芍药适宜生态产区进行规划.结果:芍药适宜产地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年均温度-6.9~18.7℃,年均降水量303~2493 mm,年均相对湿度49.8%~80.4%,年均日照强度87.3~161.3 W/m2;最适宜芍药种植的土壤类型是黑钙土.在全球范围内,适宜芍药种植的区域主要为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总面积约为170.45万km2;在中国境内,芍药适宜种植区主要在黑龙江、内蒙古、四川、陕西等省市自治区,总面积约为32.89万km2.结论:运用GMPGIS系统研究可为芍药的资源分布及合理引种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可促进芍药产业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芍药GMPGIS产地生态适宜性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