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元四辉

月刊

1001-4454

81888465@163.com

020-87665465,87624708,81889570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宏基因组分析冬虫夏草不同发育时期的微生物多样性

    钟洪金周罗静张灵迂秦小波...
    2787-2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冬虫夏草不同发育期的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挖掘影响冬虫夏草形成的关键菌群,了解主要菌群的代谢通路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功能基因.方法:以蝠蛾幼虫、僵虫、冬虫夏草为研究对象,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从蝠蛾幼虫、僵虫、冬虫夏草中共鉴定出4 184种微生物,其中细菌在三个发育时期分别占25.62%、22.45%、14.35%,真菌分别占 7.86%、12.94%、38.85%.僵虫与蝠蛾幼虫相比,冬虫夏草菌 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等真菌数量有所提高,鞘脂杆菌Sphingobacteria sp.、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sp.等细菌数量有所下降.冬虫夏草与蝠蛾幼虫相比,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和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 等真菌数量大幅增加.致病菌分析发现僵虫和冬虫夏草中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数量较幼虫明显增加.代谢通路分析发现三者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动均较突出,果糖-甘露糖代谢途径和嘌呤代谢途径分别合成虫草酸和腺苷,合成两种活性成分的关键酶分别为L-艾杜糖醇-2-脱氢酶和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其功能基因分别为CCM_05393和Plim_3831.结论:本研究有助于解析冬虫夏草发育形成的菌群组成和结构,为冬虫夏草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冬虫夏草僵虫蝠蛾幼虫宏基因组测序菌群多样性

    邯郸地区柴胡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崔晓敬孙璐陈洁何运转...
    2793-2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邯郸地区柴胡根腐病的致病菌种类及适宜防治药剂,为邯郸地区柴胡根腐病田间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鉴定明确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6种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从柴胡根部分离病原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明确该菌株为柴胡根腐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室内毒力测定表明300 g/L苯甲·丙环唑效果最好,EC50仅为0.0002 μL/mL,其次是戊唑醇和氟唑菌酰羟胺,EC50分别为0.031和0.0446 μL/mL.250 g/L嘧菌酯和500 g/L甲基硫菌灵的EC50分别为0.1460和0.1472 μL/mL,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23.4%双炔菌酰胺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较差.结论:邯郸地区柴胡根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引起,三唑类复配药剂苯甲·丙环唑对尖孢镰刀菌的防治效果最好.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以作为轮换使用药剂,以减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柴胡根腐病病原鉴定毒力测定

    岭南地区林药复合系统五种药用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于耀泓林熙谭锦豪罗晓茼...
    2798-2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五指毛桃 Ficus hirta Vahl、黄花倒水莲 Polygala fallax Hemsl、走马胎 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 Bulme五种药用植物在林下栽培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为岭南地区林下药用植物筛选和林药复合系统构建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一年生林下栽培的五指毛桃、黄花倒水莲、走马胎、草珊瑚、一叶兰幼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植物苗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用光合作用分析系统测定植物的光合特性,对5种药用植物进行模糊数学隶属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探讨不同物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并探究不同药用植物在林药复合系统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五指毛桃和黄花倒水莲苗高增长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植物.走马胎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连年增长速率最快.不同植物在林下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通过对5种植物光合特性聚类分析可分成3类,第一类为五指毛桃,具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气孔导度(Gs);第二类包括走马胎、草珊瑚和黄花倒水莲,具有良好的强光适应性和弱光利用性,在光合指标中有独特的特色;第三类为一叶兰,具有最低的蒸腾速率和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结论:五种药用植物林下栽培表现不同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其中黄花倒水莲、走马胎和草珊瑚适合在光强相对较低的环境下栽培;一叶兰有更强的耐阴性和耐旱性;五指毛桃在强光和弱光下的利用都有优势,具有较大的生物量,最适宜林下种植推广.

    药用植物林药复合系统光合特性

    施肥对多花黄精生长和主要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蔡瑜周双双石明凡王佳渝...
    2805-2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施肥处理对于黄精幼苗生长及主要代谢物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多花黄精为材料,分别进行自来水(对照)、复合肥溶液(由硝酸钾、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钾组成)、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复合肥+枯草芽孢杆菌菌液、黄腐酸钾溶液处理,分析施肥对于黄精生长和多种类型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复合肥+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以及黄腐酸钾处理能够显著地促进黄精幼苗块茎生长,但块茎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总黄酮含量显著性地降低.代谢组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能够显著地影响黄精块茎中的特定糖类、氨基酸、脂类物质的水平,施肥能提高黄精块茎的产量,但氨基酸、脂类和黄酮类等代谢物质的含量却低于对照.说明黄精的块茎生长和代谢物的合成与积累并不同步,甚至在特定时期内是相反的趋势.另外,所有的施肥处理都导致块茎中水苏糖、麦芽三糖、赖氨酸、二十六碳烯酸(26:1)和亚油酸含量的显著增高;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中,枯草芽孢杆菌对于块茎多种皂苷类物质水平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对于黄精幼苗,通过施用复合肥+菌肥或黄腐酸钾能促进块茎生长,但重要代谢物质(如黄酮)含量会有所下降.

    多花黄精肥料枯草芽孢杆菌黄腐酸钾

    光合细菌菌剂对栽培党参质量的影响

    柴书彤杨虹常佳钰陈婕...
    2812-2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两种光合细菌菌剂(沼泽红假单胞菌菌剂及混合光合细菌菌剂)对栽培党参品质的影响.方法:喷施不同浓度沼泽红假单胞菌菌剂及混合光合细菌菌剂,对栽培党参的生长特性(单根干重、单根鲜重、根长、根直径)、有效成分(党参炔苷、党参多糖)、常量元素(氮、磷、钾)及重金属(铅、镉、汞、砷、铜)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筛选合适的菌剂使用浓度.结果:经不同浓度沼泽红假单胞菌菌剂及混合光合细菌菌剂喷施后,党参根长、多糖含量、全氮、全磷含量均有所提升,全钾含量有所降低;重金属铅、汞、铜的含量显著降低,镉含量升高;所有光合细菌菌剂处理组的党参炔苷含量、砷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所有处理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及行业限量标准;经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光合细菌菌剂能够改善栽培党参的质量,也有利于药材的安全性,以沼泽红假单胞菌200倍稀释菌剂效果较好.

    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党参质量

    钙胁迫对瑶药岩黄连生长、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黄丽容韦莹雷明张占江...
    2817-2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钙胁迫对瑶药岩黄连生长、光合特性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幼苗为实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4、30、100、300、400 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1个月苗龄的岩黄连幼苗,25 d后通过检测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02和H2O的变化量来测得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等相关参数,并测量其生长指标、可溶性糖及内源钙离子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岩黄连碱含量.结果:在钙离子浓度为4 mmol/L时根冠比达到最大值,100 mmol/L时株高、茎粗和地上干重达到最大值,且增加钙离子处理浓度,能够有效提高岩黄连的折干率;岩黄连净光合速率在CaCl2浓度为40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呈现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内源钙离子和总可溶性糖含量随外源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岩黄连碱含量随着钙离子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通过提高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内源钙含量,岩黄连对高钙环境表现较强的耐受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岩黄连岩黄连碱钙胁迫理化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云南省昌宁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研究

    肖明昆朱晓军沈绍斌李明红...
    2822-2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昌宁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信息,为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要求,采用样地法与样线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县域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编目,并对资源的组成类型、生活型结构、药用功效、药材蕴藏量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昌宁县共有野生药用植物671种,隶属130科,448属.野生重点药用植物有72种,占总数的10.73%.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有16种,占总数的2.38%.药用植物优势科主要是豆科、菊科、兰科、蓼科和唇形科.药用植物生活型构成主要以草本为主,共348种,占总种类的51.86%;药用功效以清热药为主,共265种,占总种类的39.49%;菝葜的蕴藏量最大,为1 797.84 t.结论:昌宁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蕴藏量不大,特别是一些珍贵特色类资源野生种群稀少,今后应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工作,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昌宁县野生药用植物植物资源

    四川省理县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杨吉玉林龙何芳胡明勋...
    2828-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四川省阿坝州理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为该区域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用传统调查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形式,对理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及科学分析,并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相比较,分析药用植物资源变化情况及主要原因.结果:理县分布有药用植物804种,涉及107科397个属.优势科主要为菊科、蔷薇科、毛茛科、豆科、唇形科.草本植物占主导地位.重点调查的中药材49种.重点保护及濒危品种31种.与第三次资源普查结果相比,理县药用植物增加了 183种,两次普查均以双子叶植物居多.对比发现,理县重点药材资源明显减少.保护、濒危物种消失共28种.结论:理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但物种变化较大,建议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制定有效措施,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理县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

    马钱子及其易混品的鉴别研究

    何燕峰王洪成李艳英张天天...
    2834-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准确、快速地鉴定马钱子药材及其易混品的方法,为马钱子基原真实性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性状和微性状鉴定方法分析比较马钱子及其易混品的主要区别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25批次马钱类样品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建立HPLC指纹图谱及相似度评价,同时以共有峰面积作为原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马钱子及其易混品在性状和微性状方面主要表现在种子形态特征及子叶叶脉的数量.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 10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2个峰,样品间相似度在0.446~0.995之间,聚类分析可将25批次样品分为3类.结论:马钱子及其易混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山马钱子、牛眼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均不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但云南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可满足该标准,可作为马钱子潜在药用资源进一步研究.

    马钱子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真伪鉴别

    金花茶SCoT-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及引物筛选

    陶伟李先民余海娟黄展文...
    2840-2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金花茶的SCoT-PCR反应体系,为金花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金花茶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SCoT分子标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影响PCR反应体系的引物、DNA模板、2xTaq PCR Master Mix用量以及扩增程序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最佳PCR反应体系为20μL:10 ng/μL 的 DNA 模板 1 μL,10μmol/L的引物 0.8 μL,2×Taq PCR Master Mix 12 μL,ddH2O 6.2 μL.PCR 扩增程序为 94℃预变性4 min;94℃变性35 s,退火60 s,72℃延伸80 s,30个循环,72℃延伸5 min,扩增产物4℃保存.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SCoT-PCR反应体系经16份金花茶组样品的验证,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适于金花茶的SCoT分子标记研究.筛选出的10个引物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金花茶遗传亲缘关系、品种鉴定、遗传育种等工作奠定了实验基础.

    金花茶SCoT分子标记正交设计法体系优化引物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