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元四辉

月刊

1001-4454

81888465@163.com

020-87665465,87624708,81889570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兴仁金线兰的生药学研究

    党友超孙庆文黄哲王世清...
    1843-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兴仁金线兰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筛选出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方法:采用中药鉴定学有关形态鉴定的研究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高清数码相机以及数码成像技术等手段,对兴仁金线兰的外观形态与根、茎、叶、叶柄横切面组织及粉末的生药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叶片具金黄色至红褐色绢丝样光泽的网脉可作为兴仁金线兰外观形态鉴别的主要依据.显微特征中,根、茎、叶横切面组织与粉末中均可见草酸钙针晶束;根维管束为辐射型,表皮可见多数根毛,髓部宽广;茎维管束为外韧型,表皮细胞2~3列排列紧密;叶维管束为外韧型,上表皮具先端尖锐的乳状突起细胞,栅栏组织不过中脉,主脉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粉末中可见乳状突起的表皮细胞.结论:该研究方法简便环保、准确可靠,可为兴仁金线兰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兴仁金线兰生药学研究外观形态特征显微鉴别

    基于CRITIC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桂枝炒制工艺

    陈发贵李翠华庾洋黄勤挽...
    1848-1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炒桂枝饮片炮制工艺.方法:通过CRITIC法计算外观性状、桂皮醛和肉桂酸含量3个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翻炒频率3个因素对炒桂枝饮片综合评分的影响,优化炒桂枝炮制工艺.结果:CRITIC法确定外观性状、桂皮醛含量、肉桂酸含量3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715、0.2136、0.3149,优选的炒桂枝饮片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140℃(锅底温度)、炒制时间16 min、翻炒频率28次/分.验证结果与预测值之间的RSD为2.36%,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优化的炒桂枝饮片炮制工艺稳定性较好,可为炒桂枝饮片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

    桂枝炒制工艺CRITIC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

    生地黄与熟地黄补血与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刘阳阳张学兰孔庆悦郑文华...
    1853-1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生地黄与熟地黄的补血与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地黄组、熟地黄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64 g生药/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14 d.以RBC、WBC、PLT、HGB、HCT、MCH、Gran、Lymph、EPO、TPO、IgG、IgM、CD4+、CD8+、CD4+/CD8+比值及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胸腺的指数为指标,对生地黄与熟地黄的补血与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熟地黄组大鼠RBC、WBC、PLT、HGB、HCT、Gran、Lymph、EPO、TPO、IgG、IgM、CD4+水平、CD4+/CD8+比值及淋巴结、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MCH、CD8+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生地黄组大鼠WBC、PLT、TPO、IgG、IgM水平、CD4+/CD8+比值及淋巴结、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地黄酒蒸可增强其补血和免疫调节作用,该研究可为地黄炮制机理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熟地黄生地黄补血免疫调节造血生长因子免疫分子

    核桃分心木中1个新的苯基丁酮苷

    谭金燕李建丽程艳刚乔元彪...
    1857-1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核桃分心木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心木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结合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glandisde A(1)、salviaplebeiaside(2)、3′-O-β-D-glucopyranoside of 4-(3′,4′-dihydroxyphenyl)butan-2-one(3)、benzyl-β-D-glucopyranoside(4)、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5)和methyl(6-O-p-hydr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苯基丁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核桃分心木中分离得到.

    分心木苯基丁酮苷结构鉴定

    黔产有柄石韦利尿通淋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Ⅲ)

    於祥胡叶张艳龙毅...
    1861-1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黔产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利尿通淋有效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黔产有柄石韦二氯甲烷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并经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有柄石韦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桉烯醇(1)、10-eicosenoic acid(2)、methyl indomethacin(3)、1-乙酰氧基-4-乙氧基苯(4)、正十六酸甲酯(5)、β-谷甾醇(6)、1-O-(9Z,12Z,15Z-octadecatrienoyl)-2-O-hexadecanoylglycerol(7)、n-pentadecanylocta-dec-19-en-oate(8)、prednisone methyl ester(9)、棕榈酸(10)、圣草酚(11)、正二十六烷(12)、ethylene terephthalate cyclic trimer(13)、油酸酰胺(14)、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15)、圣草酚-7-O-β-D-(6″-甲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6).结论:其中,除了化合物1、6、10、11、12、1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黔产有柄石韦有效部位化学成分活性研究

    艾草根际土壤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A30中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周彪李英李超张超云...
    1866-1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艾草根际土壤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A30中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凝胶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放线菌Streptomyces sp.A30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SP.A30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勃利霉素(1)、勃利霉素G(2)、勃利霉素F(3)、adenosine(4)、futalosine(5)、N-乙酰基色氨酸-甲酯(6)、3-吲哚甲酸(7)、3-(1′-羧基乙烯氧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乙酸甲酯(9)、吡咯-2-羧酸(10)、methyl-2-[(methylamino)carbonyl]benzoate(11)、顺式阿魏酸(12)、反式阿魏酸(13).结论:其中,化合物4~9、11~13为首次从该菌属中分离得到.

    艾草根际土壤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

    滇产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振浩王艳萍朱萍金叶...
    1871-1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滇产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滇产白术水提物以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单体,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滇产白术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苍术酮(1)、白术内酯Ⅰ(2)、白术内酯Ⅱ(3)、白术内酯Ⅲ(4)、白术内酰胺(5)、苍术素(6)、苍术素醇(7)、β-桉叶醇(8)、杜松脑(9)、大戟醇乙酸酯(10)、蒲公英赛醇(11)、蒲公英萜醇乙酸酯(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3,3′,4-O-三甲基鞣花酸(15)、7-羟基香豆素(16)、东莨菪内酯(17)、七叶亭(18)、芹菜素(19)、芹菜素-5-O-β-D-葡萄糖苷(20)、芫花素(21)、木犀草素(22)、木犀草苷(23)、咖啡酸(24)、阿魏酸(25)、紫丁香苷(26)、5-羟甲基-2-呋喃甲醛(27)、5-羟甲基-2-二甲氧基甲基呋喃(28).结论:其中,化合物6、7、10、11、15、18、20、21、23、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滇产白术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品质评价

    野葛根化学成分研究

    范淼崟刘荣华邵峰孟晓伟...
    1877-1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野葛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野葛中分离得到3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酸(1)、丁香醛(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鹰嘴豆醇(4)、甘草素(5)、刺芒柄花素(6)、3′-羟基-大豆苷元(7)、染料木素(8)、毛蕊异黄酮(9)、印度黄檀苷(10)、染料木苷(11)、葛根素(12)、芒柄花苷(13)、6″-O-乙酰基大豆苷(14)、大豆苷(15)、葛根素-4′-O-葡萄糖苷(16)、6″-巴豆酰大豆苷(17)、asphodelin A(18)、8-C-β-D-glucopyrano-syl-4′,7-dihydroxy-3′-methoxyisoflavone-4′-O-β-D-glucopyranoside(19)、澳白檀苷(20)、大豆苷元-8-C-芹菜糖-(1→6)-葡萄糖苷(21)、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2)、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3)、7,2′,4′-三羟基异黄酮(24)、liquiritigenin-7-methyl ether(25)、葛酚苷元B(26)、葛酚苷元A(27)、kuzubuteno-lide A(28)、葛酚苷B(29)、葛根素-6″-O-木糖苷(30)、3′-羟基葛根素(31)、formononetin-8-C-[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2)、formononetin-8-C-[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3)、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4)、3′-甲氧基葛根素(35)、大豆苷元(36)、3-(3,4-dimethoxy-2-hydroxyphenyl)-7-hydroxycoumarin(37).结论:其中,化合物1、18、20、23和37为首次从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野葛黄酮葛酚苷化学成分

    福建产畲药地菍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曹丹刘妍赵苑伶张雪...
    1886-1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福建产畲药地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菍中的挥发油,运用GC-MS进行分析鉴定,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结果:从地菍挥发油中鉴定出55种成分,其中含量高于1%的成分有13个,占比最多的5种成分依次为棕榈酸(36.96%)、亚油酸(7.35%)、邻苯二甲酸-4-庚基丁酯(6.36%)、油酸(5.09%)、肉豆蔻酸(4.88%).结论:GC-MS技术能准确、高效、快速地鉴定地菍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推广地菍的种植、生产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菍畲药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感冒清热颗粒入血成分分析

    夏玉英李菁李楚源王德勤...
    1889-1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大鼠口服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后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根据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比对,对感冒清热颗粒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表征了大鼠血清中的40个化学成分,其中原型成分31个,代谢产物9个.结论: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初步分析了感冒清热颗粒的入血成分,入血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感冒清热颗粒UPLC-Q-TOF-MS/MS原型成分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