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与产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与产业
资源与产业

雷涯邻

双月刊

1673-2464

zycy@cugb.edu.cn

010-82322841 82335048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资源与产业/Journal Resources & Industries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资源与产业》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2464;国内统一刊号:CN11-5426/TD。 《资源·产业》由原地矿部主办的《矿产资源开发》更名而来,创刊于1995年,在国土资源领域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是我国关于自然资源与产业化研究的权威期刊。由于《资源·产业》中间的点号严重影响了作者和读者在网上的检索,经研究协商,并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资源·产业》于2006年第1期正式更名为《资源与产业》,以全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同时保持本刊的办刊特色。 《资源与产业》杂志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帅开业教授任主编。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前瞻性、实务性等鲜明的办刊特色,深受广大从事资源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与好评,并赢得和吸引了众多的作者和读者。 《资源与产业》杂志设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资源战略、资源开发、资源环境、资源调查、资源评价、资源产业、资源市场等主要栏目,涉及土地、矿产、海洋、水等自然资源的管理与研究。 《资源与产业》杂志立足于科学发展观,集理论与现实于一体,其办刊水平和杂志质量正在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正是杂志的奋斗目标。 《资源与产业》杂志自创刊以来,获得多项荣誉,并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本刊的一个重要和特色栏目,在2003—2004年度被评为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6年5月,《资源与产业》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三届评优活动中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资源与产业》杂志曾获得“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栏目获‘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等奖项;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以及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和引用。 《资源与产业》杂志办出特色,办成精品的进程任重道远,2006年的全新面貌将是我们工作的新起点,我们真诚期待来自国土资源界及相关领域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诚挚邀请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加入《资源与产业》杂志的建设行列。《资源与产业》杂志愿与您的事业共同腾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源与产业》简介

    172页

    山西省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分析及优化策略

    梁荆花
    173-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对地区碳排放总量以及各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地区制定碳交易方案以及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文章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省际贸易隐含碳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2012年、201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山西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碳转移责任分担测算方法计算了山西省在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中应当承担的碳排放责任,最后通过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山西省际贸易中影响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17年,山西省隐含碳排放净调出量增加了1 249万t,山西省隐含碳净调出省份数量从28个下降到25个,隐含碳净调出量较少的省份仍然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2)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示规模效应是导致山西省隐含碳调出和调入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山西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政策建议.

    隐含碳排放多区域投入产出碳转移省际贸易

    稀土资本市场的量化波动——《产业链视角的稀土上市公司股价波动量化因果关系研究》书评

    安海忠
    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