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孟庆国

月刊

1672-5727

zhyjyyj@263.net

022-88181519;28116509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

职业教育研究/Jour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机构,全国各级各类高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矛盾论的思考

    梁卿
    1页

    职业教育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框架与路径研究

    吕栋腾王津津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旨在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鲜明特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实践指引.职业教育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应从主体协同、技术创新、持续发展和开放共享四个维度进行系统框架设计.通过加快推动新质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和"职教出海"实践等方式,不断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和发展模式,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质人才产教融合

    职教类期刊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何与何为

    袁源谢文亮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其高质量发展向度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高度契合.职业教育通过提供高素质人才储备、响应产业结构转型、引领教育理念变革和推动专业结构优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双向驱动.职教类期刊服务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传播校企合作的最新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应加强职教类头部期刊矩阵的引领作用,探索职业教育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利用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推动科技成果传播与转化,助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诸要素的整合提升.

    职业教育职教类期刊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科教融汇

    数字时代背景下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刘东焦美玲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培养新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梳理总结新质技术技能人才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培养内容滞后、人才培养体系片面、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工匠精神培育缺失、"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产教融合发展乏力等多重困境,探究通过树立职业教育新质人才观、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能力素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优化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等策略,实现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更好地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新质生产力新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数字赋能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意蕴与推进路径

    刘菲菲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着重培养新质技能人才,积极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等新型组织形态,借助集成化的产教融合数字平台,实现各方价值共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新质跃升.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应确立产业导向,凸显企业地位;落实政策供给,厘清权责边界;打造集成平台,降低交易成本;优化治理机制,化解集体行动困境.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质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依据、现实需求与实践路向

    唐高华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概念,赋能新质生产力是颇具现实意义的新话题.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既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等,也有着相互促进、双向赋能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应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要求,基于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势与使命,从赋能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新型生产工具升级、新型劳动对象优化和新型生产关系生成等方面,探寻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向,使职业教育从中获得社会价值提升和发展空间拓展,推动职业教育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行稳致远.

    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新型劳动新型劳动者

    劳模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杨淑萍苏超举朱星辰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劳动品质在劳动模范身上的生动写照.劳模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有利于彰显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培养高职学生形成"四最"劳动价值观;有利于把握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培养高职学生积极投身劳动实践的精神;有利于突出劳动教育的社会性,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重视劳模精神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劳模精神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队伍培养和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的引领.

    劳模精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劳动价值观

    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发展探赜:应然之举、实然之境、必然之策

    成琪柳清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系统完善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五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在劳动教育方面有着更加具体的实践要求和育人价值.但由于高职劳动教育存在认识定位偏离、衔接课程浅表、育人环节脱节、培养机制未成体系等现实困境,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发展需明确劳动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引领价值、探索其在中高本一体化育人中的融合价值、发挥其在"五育"并举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和推动其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中的实践进路,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劳动教育高职教育育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探析——以工业互联网专业群为例

    夏天王珩安周兰菊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推动教育改革等尤为重要.以天津某"双高"院校工业互联网专业群为例,分析融合的核心问题、内生动力和外部优势,并构建了融合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强化教师队伍、产教融合拓展优质资源、优化教学管理及确保制度执行力等多元保障措施.通过对劳育融合的全面评价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推动,旨在提升融合效果,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劳动教育工业互联网融合实践

    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徐倩仪起航李永才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国家战略和技术前沿开展有组织科研是高职院校实现高水平发展的新支点,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但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发现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建设面临政策制度偏差、配套条件不足、文化认知冲突等困境.因此,应建立多元错位的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制度体系,健全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保障制度,凝聚合作共赢的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共同体意识,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建设.

    高职院校有组织科研制度建设社会学新制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