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孟庆国

月刊

1672-5727

zhyjyyj@263.net

022-88181519;28116509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

职业教育研究/Jour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机构,全国各级各类高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教育家精神涵育职业教育领域的教书育人大先生

    张金刚
    1页

    教育家精神的"职教拼图":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的扎根研究

    陆宇正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宣传形式空洞化、呈现方式机械化、职教元素缺位化等问题,原因在于未能对教育家精神在不同教育领域的适配性进行组成元素的深度挖掘与本质内涵的多维阐释.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教育家精神时,存在"职师"信念、"职师"情操、"职师"技艺、"职师"仁心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家精神"职教拼图",并形成了紧密的关联与互动过程.在建设教育强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将教育家精神"职教拼图"及其中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作为一整块精神拼图嵌入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版图中,以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职教师资队伍.

    教育家精神职教拼图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扎根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职教援疆模式创生与特色彰显——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

    李佰洲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援疆是落实国家治疆方略,推动新疆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援疆理念也从"资源输血""经济推动"走向"特色发展",充分挖掘新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潜力,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化建设,以特色带动整体,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基于特色发展理念,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展了职业教育援疆支教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两核三重三层"的援疆支教模式,打造了学校"津色胡杨林"职业教育援疆品牌,进一步彰显了职业教育援疆的特色.

    教育援疆教育家精神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困境与推进策略

    黄振夏繁茂崔涛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农业职业教育创新育人的视角,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人才匮乏、综合素养不高,产教难融、科创动力不足,体系不全、育人模式滞后等困境问题;基于"项目+平台",探索了"文化引领、'双融'驱动、校村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耕读立德、产才融合、多元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以期为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培育创新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推进策略.

    农业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双融"驱动推进策略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桂文龙胡新岗苏治国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有利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在研究新农科建设对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提出的新内涵、分析其面临的新困境基础上,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目标、原则、内容、主体和举措五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职"12345"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培养新农科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与指导,为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农业高职教育产学研协同育人育人模式新农科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以贵州民族地区乡村为例

    杨丽芳杨长友胡晓鑫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决定了其与乡村文化振兴是耦合共生、互融互促的关系,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职业教育的关键责任.文章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以贵州民族地区乡村为例,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有益参考和启示.

    职业教育文化振兴实施路径贵州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赋能脱贫农户共同富裕: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

    刘渊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促进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关键点在于提升脱贫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文章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提炼出脱贫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及分析框架,包含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能力、社会资本水平等三个维度.基于此分析框架,立足于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以贵州省为例,对脱贫农户开展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厘清共同富裕背景下脱贫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实然困境.调查显示,脱贫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存在人力资本水平低、经济发展能力弱、社会资本水平低的现实困境.进而从职业教育赋能脱贫农户共同富裕的角度切入,提出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的路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赋能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发展能力,赋能脱贫农户高质量脱贫;提高社会资本水平,赋能脱贫农户拓宽社会资源.

    职业教育脱贫农户共同富裕自我发展能力

    现场工程师类型人才内涵特征、培育框架与推进策略

    徐兰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工作岗位视角把握现场工程师的基本内涵特征,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从标准、资源、载体、师资、评价五个维度,构建标准引领、供需契合、协同共建的人才培育体系.具体包括多方协同制定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多方共建教学场地资源和项目资源,以中高本协同一体化培育体系为载体,以结构化教师团队为主导,以现场工程师岗位胜任能力为评价标准,通过对接生产流程真实工作环境,夯实学生现场施工和设备操作技能,优化学生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产业发展贡献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和高端应用技术积累.

    现场工程师协同共建中高本一体化

    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林夕宝余景波刘美云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承担着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动力支撑.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学校和县域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高职院校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困境.应积极探寻高职院校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宏观层面上,多措并举,构建学校和县域发展命运共同体;微观层面上,破解关键问题和矛盾,塑造高质量合作点,以实现高职院支撑和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视域下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变革与重塑

    刘鹏鑫赵巍王鹏胡高峰...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双师型"卓越职教师资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智能制造的技术变革、职业教育的内涵变化、职教师资学历的多层次发展引发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的需求变革.重塑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要打破学科限制,从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要求、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内容、搭建柔性可重构的智能制造实践平台、紧密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四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智能制造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