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成升魁

月刊

1007-7588

zykx@igsnrr.ac.cn

010-64889446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资源科学/Journal Resources Science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炭资源型县域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以淮北市濉溪县为例

    陈清荷焦华富管晶
    583-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煤炭资源型县域土地城镇化的过程和特征,以期为其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县域濉溪县为案例,基于遥感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扩张指数、缓冲区分析、双变量分析等方法,对该县1950-2020年土地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归纳,进而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①煤炭资源型县域土地城镇化分为"缘煤建镇""矿镇共建""产城融合"3个阶段,且土地城镇化与煤炭资源形成了"依赖、制约、跳脱"的关系;②1950-1998年为"缘煤建镇"至"矿镇共建"阶段,城镇建设用地依矿井分布,并在原有分布基础上进行延伸,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由低速不均衡转向中速不均衡,县域功能区以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为主。1998-2020年为"产城融合"阶段,城镇建设用地以外围扩张、建设新区为主,呈现高速集约化发展状态,县域功能区呈多元化发展;③煤炭资源型县域土地城镇化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且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因素不同。煤炭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基础动力,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直接动力,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度具有短期稳定性和突变性的特点。[结论]在"缘煤建镇"与"矿镇共建"阶段,煤炭资源型县域土地城镇化发展得益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产城融合"阶段,土地城镇化发展受资源枯竭以及采煤塌陷区的牵制作用明显。因此,煤炭资源型县域土地城镇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修复为首要任务,建立集约化土地利用机制。

    土地城镇化煤炭资源型县域景观格局指数驱动因素濉溪县

    农地三权分置对中国耕地产出效率的影响及机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

    公茂刚陈思凡
    597-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耕地产出效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心,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赋能赋权提高了农民土地经营积极性,对耕地产出效率必然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方法]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14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耕地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其次,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检验了农地三权分置对耕地产出效率的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构建含有交互项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地三权分置对耕地产出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①农地三权分置显著促进了中国耕地产出效率的提升,这一效应还得到了法律明晰的加强,且在经过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②异质性分析发现,农地三权分置对耕地产出效率的正向影响在西部、东北地区、单位播种面积种植业产值高的组别以及财政支农水平位于中位数水平以下的组别更显著;③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地三权分置主要通过弱化土地规模化经营对耕地产出效率的影响、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产出效率的影响而起作用。[结论]未来中国应继续沿着当前路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红利,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农地三权分置耕地产出效率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DEA-Malmquist多期双重差分中国

    新一轮草地确权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及机制——以内蒙古牧区为例

    谭淑豪叶卓卉杜辉
    610-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新一轮草地确权对草原生态的影响,有助于创新和推进草地绿色治理的产权制度。[方法]本文基于2014、2017和2020年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实地调研微观数据,采用时变DID模型研究新一轮草地确权对草原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①在既定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新一轮草地确权有助于改善草原生态。确权后草地植被覆盖度与高度分别比确权前提高了0。265个等级与13。8 cm,这是确权带来的产权安全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净效果。②产权安全性改变了牧民利用草地的态度、提高了牧民的信贷能力,并促进了牧民的生态保护行为。③异质性分析表明,确权对大牧户改善其草原生态较小牧户更有效。[结论]可在确权条件较好的牧区或草场继续推动牧户层面的新一轮土地确权,促进草原生态的改善;而在户均草地面积小、地形地貌复杂等确权困难的地区可考虑确权不确地、或以社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实施草地确权政策。

    草地确权草原生态时变DID模型牧户行为内蒙古

    海河流域产业用水量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秦明慧刘秀丽
    621-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制定海河流域产业节水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亟需系统辨识海河流域经济系统中细分产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量化其驱动作用。[方法]本文首先编制了2007、2012、2017年海河流域49个部门可比价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时间序列表,以此为数据基础,构建了包含11个驱动因素指标的海河流域细分产业用水量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结果]①2007-2017年,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是促进海河流域用水总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但其驱动作用随时间减弱。生产用水强度降低和部门产品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分别是2007-2012年和2012-2017年流域用水总量降低的最主要原因。②灌溉用水强度和部门产品最终需求结构分别是2007-2012年和2012-2017年农产品部门用水量降低的最主要因素。③生产用水强度对工业部门用水量变化的驱动作用随时间减弱,对各工业部门产品最终需求的增长不断驱动工业部门用水量增加。④生产技术水平和最终需求总量结构变化对服务业部门用水量增加的驱动作用相较对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驱动作用更强。[结论]2007-2017年,海河流域用水量的减少呈现由生产用水强度驱动为主转向最终需求结构驱动为主的变化趋势。从产业间对比来看,不同产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明显产业特质性,建议基于产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区别制定各产业节水措施。

    驱动因素用水量结构分解分析投入占用产出表海河流域

    基于高密度电测法的西沙东岛地下淡水透镜体识别

    韩冬梅曹国亮蔡砥柱宋献方...
    635-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珊瑚岛地下淡水透镜体是维持岛上居民生产生活、生态涵养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准确识别珊瑚岛地下淡水透镜体的形态,揭示地下淡水补给机制,是珊瑚岛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对实现科学管理海岛地下水资源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西沙群岛的东岛为研究对象,结合水文地质调查,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实测剖面数据进行反演解译,基于电阻率和地下水总溶解固体浓度关系识别了咸淡水界面。[结果]①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电阻率首次识别了西沙东岛地下淡水透镜体发育特征,该方法在西沙珊瑚岛具有较好的适用性;②东岛淡水透镜体主要发育于岛屿西北和南侧沙堤,厚度较薄,仅3~7 m,局部地区甚至无地下淡水;③东岛地下咸淡水界面形态说明沙堤以内植被根系吸水是造成淡水透镜体较薄的主要原因,植被分布对东岛地下淡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在保护西沙珊瑚岛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人工椰树林种植面积,可有效增加岛屿降雨形成的地下淡水资源,有利于发挥珊瑚岛地下淡水透镜体对岛屿水安全的保障作用。

    珊瑚岛淡水透镜体高密度电法咸淡水界面西沙东岛

    中国铟资源全产业链价值分析

    耿飚陈健李泽红姜曙光...
    647-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铟资源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原料,研究铟资源全产业链的价值流动现状及动态演变规律,对于中国铟资源安全保障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铟资源的物质流动框架,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根据要素价格理论,绘制出与铟资源物质流动过程相对应的中国铟资源价值流动图谱,以评价和分析中国铟资源全产业链的价值增减变化。[结果]①中国铟资源全产业链的总价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变化趋势;②铟资源价值链中价值增值最大的环节为冶炼和精炼,增值额度分别为922%和1002%,这是由于技术、人力、能源等的投入促使铟资源品位大幅提升,同时铟作为伴生金属,其所伴生的金属锌价值相对较低;③中国虽然为世界铟资源储量的第一大国,但铟资源产业链依然依靠进口来维持发展;④对铟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可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结论]因此,优化铟资源产业链、提升高端含铟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含铟废品回收再利用等是提升中国铟资源价值量的重要途径。

    物质流分析价值链分析要素价格理论动脉产业静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