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成升魁

月刊

1007-7588

zykx@igsnrr.ac.cn

010-64889446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资源科学/Journal Resources Science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老年健康资源空间公平性——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陈全幸丽君孙桂英牟磊...
    1424-1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高质量且平等的为老年群体配置城市健康资源是当前城市规划与资源配置的重要目标.[方法]本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从主动和被动健康需求视角构建城市老年健康资源类型体系,采用平均最近邻、协同区位商和高斯二步移动搜索法等多种定量方法,探究老年健康资源空间公平性.[结果]①各类老年健康资源均表现出集聚特征,但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②居住小区与各类老年健康资源均表现出非邻近性.其中,被动式健康资源与居住小区联系程度相对更强,而单类健康资源之间也存在互补性.③主动和被动式健康资源在空间可达性上均呈现中心-外围结构,而单类型的老年健康资源社区可达性差异显著.④被动式健康资源相较于主动式健康资源更为公平,而这两者整体公平性均优于单类健康资源;即除医院健康资源外,其他单类老年健康资源供需失衡较为严重.[结论]武汉市中心城区各类老年健康资源空间公平性差异较大,进行资源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资源互补效应,根据老年人主被动健康需求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高密度城区老年健康资源体系构建及空间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老年健康资源主被动健康需求协同区位商空间公平性武汉市中心城区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兼论技术推广的作用

    赵雯歆罗小锋唐林
    1440-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的背景下,厘清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对推进粮食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方法]基于湖北、河南两省770份粮农调查数据,利用DEA-SBM模型对其粮食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通过Tobit模型论证了劳动力转移、技术推广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①劳动力转移在时间、空间维度均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存在抑制作用.②政府绿色技术推广措施能够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有效缓解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③技术推广对农户绿色生产效率的缓解作用存在年龄和种植规模的门槛限制,对年轻农户与高收入农户而言,其缓解作用不显著.[结论]应健全农村劳动力保障机制,拓宽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渠道,重点着眼于老龄农户、低收入户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广途径,以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有效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粮食安全劳动力转移技术推广绿色生产效率DEA-SBM模型Tobit模型长江流域

    家庭化迁移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补偿方案选择偏好的影响

    苗海民罗屹朱俊峰
    1455-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学理解家庭化迁移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及其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方案选择偏好的影响,是科学推动宅基地有序退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方法]本文基于参与者智力模型,构建家庭化迁移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分析框架,利用2019年11省份的典型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化迁移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并揭示其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方案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①农村家庭化迁移表现为家庭成员逐步向城镇迁移,农村家庭成员迁移规模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宅基地退出意愿;②在家庭化迁移初期,家庭成员迁移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在家庭化迁移后期,家庭成员迁移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作用下降;③家庭化迁移对宅地基退出意愿的作用在中部地区最强,其次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④在宅基地退出补偿方案选择偏好方面,家庭化迁移使得家庭对现金和农村户籍地住房综合补偿方案的偏好最强,其次为现金补偿方案,最后为农村户籍地住房补偿方案.[结论]家庭化迁移显著提升了宅基地退出意愿,但是家庭迁移遇到的阻力降低了宅基地退出意愿,并进一步影响到其退出方案选择偏好.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完善宅基地财产权制度与有效降低宅基地退出难度提供政策启示.

    家庭化迁移宅基地退出意愿城镇化补偿方案工具变量法

    海洋垃圾治理公众支付意愿评估——基于社会期望效应偏差修正视角

    李京梅郝阳单菁竹
    1469-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社会期望效应使受访者倾向于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展现自己以获取满足感,造成资源环境物品的估值偏差,本文试图探讨假想市场评估法中的社会期望效应偏差及其修正,以提高估值效度.[方法]本文基于胶州湾402份有效样本,使用推断价值评估法(IVM),采用间接询问方式,获取反映受访者真实偏好的支付意愿,修正社会期望效应偏差.[结果]①IVM通过要求受访者推测他人支付意愿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社会期望效应偏差对个人支付意愿的影响,避免支付意愿高估,提高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的精确度;②受访者年龄、推测支付占比、对政府垃圾治理的认可等变量对支付意愿影响显著;③运用IVM估算的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平均支付意愿为179.17元/年,而传统条件价值评估法估值结果为275.87元/年,IVM提供更为保守的估值结果,进一步验证IVM避免支付意愿高估的有效性.[结论]研究结论可为推断价值评估法在中国资源环境价值评估领域的应用提供经验借鉴,也可为政府治理海洋垃圾污染提供决策参考.

    推断价值评估法社会期望效应偏差海洋垃圾治理支付意愿胶州湾

    《资源科学》投稿须知

    14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