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袁廷华

双月刊

1002-0519

xb@zysy.org.cn zysyxb@126.com

010-68706239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甲4号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自创刊以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是统一战线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各级党校以及党政干部了解统一战线以及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主思潮的最大推力: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概念的生成

    王绍光
    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文里,"民主"一词古已有之,而与西文"Democracy"对应的中文名词出现较晚.民国初年,作为新鲜事物,它终于慢慢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在随后的一二十年间,其中文译名先后出现了平民政治、暴民政治、惟民主义、庸众主义、庶民主义、民治主义、德谟克拉西、平民主义等,不一而足.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于共产党人的大力推动,"民主"这个概念才最终在中国落地,开始超越了其他各种各样的中文译名,与"Democracy"紧紧联系在一起;民主主义也才最终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国人民普遍追求的目标.在推动民主概念在中国落地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共产党厥功至伟.

    民主中国共产党人民治民主主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性探索及实践——以江苏民生实事票决工作为例

    黄芳芳赵宬斐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生实事票决制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践行,是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维度.江苏省积极探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重大事项决定的全链条,这成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样本.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民生实事票决工作的回顾与梳理,以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分析这一民主创新机制的实践与效能,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民生实事的全过程,打造基层综合治理新格局,进而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新的高度提供参考.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治理人大代表票决制本土化创造性转化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价值内涵与政治优势

    吴泽民丁俊萍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党制度之间的分野源于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权、政党与政党三对关系的不同构造.在比较视野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内涵与旧式政党制度存在明显不同:一是政党的人民性,实现了整体性和部分性的辩证统一;二是政党地位的稳定性,不同政党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三是政党之间的合作性,政党之间基于合作的目的进行互相监督和政治协商,达成高质量的政党合作.相比旧式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表现出独有的政治优势:一是能够避免民粹政治,实现民主政治;二是能够破除政治周期,践行政党使命;三是能够超越否决政治,形成共识政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的伟大政治创造,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贤能政治政党使命共识政治

    党的民族工作与中华民族大团结:历史及经验

    王延中吴丹丹王琦
    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和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历来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要举措是开展民族制度建设,以构筑制度保障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各项任务,党把民族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将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基本原则之一,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局面的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从实现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的角度,赋予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新的时代内涵和目标要求.纵观党的百年历程,始终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条主线是党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要经验,这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审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主线的三个维度

    赵英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所有工作的主线.本文从逻辑关系、现实意义及实践要求三个维度,审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从逻辑关系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发展走向的时代之问,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从现实意义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从实践要求来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重点发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自洽现实意义实践要求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对"新清史"再批判

    安北江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伴随西方殖民主义行为,不少国外学者掀起中国学研究热,相关学说理论亦纷至沓来,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其中有关民族与国家的论题,成为一段时间以来的焦点.梳理和反思西方关于中国民族与国家的理论,对深入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史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作用.从边疆看中国,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解构中国史,是北美中国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以"新清史"最为显著.面对西方民族史学理论,应当批判地借鉴,尤其要揭示其谬误,以免造成理论困扰.中国民族与边疆史研究当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去除先验论、普世价值论和现代概念论,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研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中华民族历史观,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史学理论体系.

    民族边疆新清史理论体系

    从"小资产阶级意识"到"集体主义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知识分子的阅读与思想跨越

    李丹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导致国内局势发生动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以实际行动将自身的政治关怀与政治理念在革命中释放,站在个人主义思想的立场上试图表达对革命、政治、工农的理解.在经历整风运动集体学习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属性发生转变,即从"小资产阶级意识"变为"集体主义意识".本文从阅读史的角度出发,理解阅读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关系,对比知识分子在到达延安前后通过阅读活动产生的心态变化.分析读者的阅读感知及其影响,可以进一步探讨文本对知识分子心灵重塑与身份构建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与中国共产党宣传之间的密切关联.

    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意识集体主义意识阅读心态变化

    社会结构变化对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的影响与统战工作对策研究——基于湖北省的调研

    卢勇付汇鑫刘海军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迅速,党外知识分子在数量规模上不断壮大;随着知识要素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动者、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谐社会建设的践行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呈现出若干新的特征,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做好这一工作需直面新时代社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新难点、新挑战,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状况,聚焦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用"同"的特质团结、吸引和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把他们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整合起来,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同时,要重视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党外知识分子内部群体分化出来的"异",妥善解决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在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中的配置问题,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社会结构变化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再华化"中的作用及其路径

    张家铭冯永昌吉秀华
    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外华裔的"再华化"趋势在华裔聚集较多的东南亚和北美地区都在不断加强,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文化认同复兴、族群身份认同复兴、华裔政治运动兴起三个方面.中华文化在推进海外华裔"再华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作用,是"公约数"和"调和剂".但是,文化认知接纳上的地区差异与政治干扰,以及文化语境上的差异与传播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阻滞了海外华裔"再华化"的进程.以中华文化为纽带进一步增进海外华裔"再华化",关键是把握中华文明"重内"的逻辑起点,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创新中华文化元素;健全文化交流机制,畅通文化交流渠道;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中华文化海外华裔再华化身份认同文化语境

    隋唐时期的统一战线智慧

    陈喜庆
    11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隋朝和唐朝是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战乱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强盛王朝.隋唐特别是唐朝的统治者,认真总结借鉴中国先贤的统一战线智慧,正确处理君民、君臣、民族、宗教等关系,使之形成共同建设国家的合力,助力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成就了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写下了中国古代统一战线智慧史上的夺目篇章.其中,顺应民意、再度统一,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广泛延揽人才的创举——科举制,以及祸起萧墙、自取衰亡,是可以吸取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既要重视在初创时期运用统一战线智慧,又要重视在承平时期运用统一战线智慧,这样才能持久地提供力量保障,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隋唐时期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统一战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