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袁廷华

双月刊

1002-0519

xb@zysy.org.cn zysyxb@126.com

010-68706239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甲4号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自创刊以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是统一战线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各级党校以及党政干部了解统一战线以及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全球工业革命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看新质生产力与体制创新

    王曙光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度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和深化阶段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战略选择.本文从全球工业革命和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视角,对"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并从科技创新体制、教育体制、要素配置体制、投融资体制、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体制、地方治理体制、区域协调体制等七个方面探讨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条件,为我国未来以系统性体制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工业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体制创新

    论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

    杨东
    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新质"并不能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质量和数量上的提升,其所指涉的意蕴实为一种性质升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和表征,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生产关系,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区块链、算法等前沿技术亦深刻影响新质生产关系的形成.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结构逻辑的新质治理体系、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基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第五科学范式的融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与海量数据的优势,优化共票、法链、众筹金融等组合应用.

    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关系新质治理体系第五科学范式

    新质生产力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发展

    郭伦德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有其逻辑理路.从马克思到列宁、毛泽东,再到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准备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思想渊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科技对生产力发展推动作用的理论传统,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性理论.厘清从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演进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发展脉络,有利于我们更好认识新质生产力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增强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自觉性.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思想渊源理论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创新性贡献

    王凤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马克思主义民主原理同中国民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内涵的鲜明特质与内在优势促进了民主主体广泛、多元、包容的统一,推进了民主过程连续、整体、协同的统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内涵的创新性丰富;以马克思所设计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立体框架作为基本制度支撑,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依托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统筹"三位一体"复合体系和"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结构体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制度设计的创新性延伸;以实践性更强、价值目标更高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实践导向,扎根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进一步推进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并经由"八个能否"与"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标准评判①,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实践要素的创新性整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全过程人民民主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性贡献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人民性——基于中西方协商民主的比较

    王俊华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人民性内生于中国理论与实践、制度与组织、文化与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基石,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渊源.是这些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也是中西方协商民主的显著差异.这里的人民性不简单强调整体利益的绝对性,而是以人民为中心,有效协调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协商民主西方协商民主人民性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制度基础、实践创新及完善路径

    曾庆辉冀映丹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创设,为公众参与立法开辟了多样化的新途径,有效拓展了公民参与立法的渠道和形式,保证了地方立法更接地气、更符合当地实际.同时,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展现出广泛的对象涵盖面,有效弥补了人大立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疏漏,进一步减少了立法的盲区,有助于提升立法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推进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进程.目前,这一制度已从试点走向制度化,形成公众全过程参与立法、关注利益相关者、弥合信息鸿沟、"意见征询+互动反馈+普法守法"等经验模式.但我国基层立法联系点仍处于探索初期,其建设尚存在诸多不足,需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并予以完善,以夯实地方立法工作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立法实践.因此,要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衔接立法意见征询与参政议事机制、创新民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完善制度建设和运作机制等举措,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提质增效.

    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基础实践创新提质增效

    晚清海疆危机下中国观的再造——基于龚自珍边疆及其治理观的分析

    高思达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天下"体系遭遇到晚清海疆危机时,清王朝上下亟须再造"中国"这一合多元民族于一体的政治文明.龚自珍将重塑"长城"视为东西海陆竞争关系转化中的重要标志,十分重视对西域建立行省制度的构造计划,为晚清中西战争布局防御性战略尽力规划.尽管清王朝因在海疆边境遇上了欧洲殖民主义的威胁,不得不使自己变化成为一个以"国家"为单位的"中国",但是"中国"这一概念内在地含有"天下"时,也就包含了向化各种存在秩序的可能.因此,与其说"中国"因受到西方"民族—国家"尺度的衡量而被迫同质化,不如将这种同质化看成是包含向外拓展文明抱负并最终实现"天下"理想的一个阶段过程.

    天下中国晚清海疆龚自珍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主题主线、基本原则及推进路径

    吕晓凤闫杰花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结合的动态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既追求理论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又追求理论的实践指向性.回顾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历程,梳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脉络,总结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从中汲取启迪当下的智慧,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科学谋划,以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积极解决统战各领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理论、现实与路径

    王伯睿叶闽慎袁北星
    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效"组织起来",是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的关键.这就要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的现实基础和影响因素.做好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有力有效地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需要积极探索"五个引领"路径:以党建引领完善"组织起来"的良好机制,以思想引领增进"组织起来"的政治认同,以事业引领丰富"组织起来"的应用场景,以示范引领抓住"组织起来"的关键少数,以服务引领构建"组织起来"的多元平台.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统战工作

    海外侨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实践及情感

    杨新新李天成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是海外侨胞具有"中华性"人群文化特点、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前提.近代以来共有的家国实践经历,是海外侨胞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关键所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满足了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情感依恋和现实诉求,是巩固和强化海外侨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性动力.事实充分证明,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支脉与延伸,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未来在统战、侨务工作的实践中,应以"同圆共享中国梦"为主线,做好有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的研究,开展有情感温度的人心争取工作,进一步唤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海外侨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实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