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袁廷华

双月刊

1002-0519

xb@zysy.org.cn zysyxb@126.com

010-68706239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甲4号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自创刊以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是统一战线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各级党校以及党政干部了解统一战线以及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政为民:新时代行政法治现代化的法理内核及其前瞻

    吴欢
    12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的行政法治现代化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政府治理现代化为总目标,以人民美好公共生活需要为原动力,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政府治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理顺法治领域重大政治关系、坚持依法用权打造制度笼子和坚持为民用权实现良法善治等方面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式行政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要求与逻辑结构,鲜明地确证了以行政为民为核心内涵的中国式行政法理的新时代转型升级.展望未来,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民美好公共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入完善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程序、政务公开、行政监督与救济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持续加强以行政为民为核心内涵的中国式行政法理研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法治现代化美好公共生活行政为民

    人工智能的伦理关切与治理路径

    李珍珍严宇孟天广
    13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迭代,显著提升了人类福祉,同时也催生了诸如操纵、"黑箱"、歧视、隐私、责任困境等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作为科技伦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的前沿议题.它的核心价值可以提炼为:自主决定、安全可靠、透明公开、隐私保护、公平公正、责任担当.我国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大国,近年来对人工智能伦理的重视也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当前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应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以六大核心价值为方向构建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体系:一方面,完善人工智能的"硬"约束,即在法律意义上约束和规范人工智能活动;另一方面,建立人工智能治理的"软"约束,包括确认人工智能的风险及其治理的目标机制、方案等不具有法律约束的倡议,推动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人工智能科技伦理伦理原则治理路径

    论数字政府建设的法治之维

    冯子轩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蓬勃发展,政府组织体系与治理模式由新公共管理模式向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法治建设应立足"科学化"与"民主化"双重维度,破解数字政府在顶层设计、安全保障、法律衔接、协作机制等方面的难点、痛点,秉持数字正义的基本立场,利用数字化技术与安全防护机制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培育数字公民意识与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加速数字政府建设的民主化进程,共同推动数字时代官民关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早日达成.

    数字政府新公共管理法治民主化科学化

    政党引领国家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基于CSS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李汉卿孟子龙
    16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政党引领国家治理是日益广受关注的研究议题.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政党引领国家治理研究的CSSCI期刊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该领域研究文献数量自2014年开始激增,学界逐渐重视中国经验的理论阐释并形成了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分析范畴;学者的研究经历了奠定期的"社会转型与执政体系探索"、爆发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阐释"及拓展期的"政党中心主义下的国家治理"三个研究阶段.展望未来,政党引领国家治理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治理理论的局限、评价指数标准的多元和智能革命的挑战,沿着发掘历史经验、完善评价指数和平衡研究关系,以及具体层面的制度与机制探究进一步深化.

    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政党中心主义演进逻辑

    文化认同视角下城市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与保护传承

    秦红岭
    173-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日益重视文化认同的价值与功能,保护城市建筑遗产本质上是保护城市文化认同,强化城市文化归属感.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认识建筑遗产价值,需要重视建筑遗产在建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增强城市归属感方面的情感价值,即建筑遗产价值、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情感、公民自豪感紧密联系.在遵循遗产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基础上,建筑遗产保护应强化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活化利用原则,即通过对建筑遗产的适宜性再开发和活化利用,发挥其蕴含的文化认同价值.城市建筑遗产阐释与传承方面,融入故事性、教育性和参与性的叙事性阐释,倡导多元主体共享建筑遗产话语权,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城市文化认同感,确保文化遗产有效传承.

    文化认同城市建筑遗产情感价值叙事性阐释

    大众文化在青年主流文化认同塑造中的效用及其路径

    唐振耘闫方洁
    18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化产业和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大众文化成为"Z世代"青年生活世界的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着青年的观念、价值和情感塑造.传统意义上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间的"冲突"随着新一代青年的成长逐步走向缓和,大众文化在塑造青年文化认同中的潜力得以逐步显现.从内容层面来看,大众文化以现实性特征弥合了主流文化的宏观叙事与青年日常生活之间的鸿沟;从形式层面来看,大众文化为青年主动诠释和创新主流文化提供了话语、手段与体裁.在此背景下,应当尽可能突破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面向青年时呈现的"圈层"和"脱嵌",以大众文化助力青年主流文化认同的塑造.

    文化认同青年大众文化主流文化

    中国当代纪实摄影中的文化认同探析

    罗琳
    1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实摄影以其真实、客观、易接受等特质在文化认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在文化认同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发展轨迹,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集体记忆文化"三个角度来阐释中国当代纪实摄影与文化认同的互动,以期为纪实摄影和文化认同的研究另辟蹊径,提供理论创新,同时也可以为"人人都是摄影师"的视觉文化时代的摄影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纪实摄影文化认同视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