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袁廷华

双月刊

1002-0519

xb@zysy.org.cn zysyxb@126.com

010-68706239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甲4号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自创刊以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是统一战线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各级党校以及党政干部了解统一战线以及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挑战与思考——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

    陈奕平曹锦洲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民族地区人口大规模向东部沿海城市流动的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流动群体.该群体具有农业户籍占比大、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等特征,且多来自中西部省份,流动原因以经济原因为主.现阶段,珠三角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初步融入城市,但融入水平仍有待提升,这具体表现在珠三角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多重现实困难.影响该群体融入城市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内部个体因素以及外部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两个方面.为进一步推进珠三角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关部门可以从推进民族治理法治化、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以及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间合作等方面着手,以此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营经济法治体系的历史演进、现实审视与未来展望

    耿灏
    13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经济法治体系是指在我国整体法治框架下构建的关涉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治生态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属性.从现代化的视角观察,这一体系不仅仅是国家保障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为了民营经济能够健康、稳定、持续、高质量发展而构建的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的法治生态框架.在这一框架之下,民营经济享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是其发挥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民营经济法治体系,强化法治在民营经济治理中的基石性作用,对于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至关重要.因此,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壮大与国家现代化、法治化进程的内在联系及其原理,剖析现代化视角下民营经济法治建设的不足及其原因,探寻其未来演进的方向和路径,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民营经济法治体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叙事的话语创新

    杨哲
    14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立足于术语概念、叙事范畴、意义阐释等要素综合而成的系统性话语,从文明进步的视角创造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叙事、主体叙事和路径叙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编码现代文明形态的三重属性,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关于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形态谱系叙事进行了话语转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叙事和民族解放叙事中建构中华民族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关于人的主体性生成的叙事维度予以拓展;通过审理文明从属、文明比较和文明互鉴的交往逻辑,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关于文明因何交往、何以交往、交往何为的路径话语进行了逻辑重置.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文明进步叙事话语创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个当代音乐的视角

    张磊单金龙
    159-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要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担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本文以当代中国音乐为视角,探究一众音乐家创造性参与并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的方式,即如何在作品中同时体现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艺术视野,如何表达对世界与中国(世界中的中国、中国影响下的世界)的当下思考,如何做好全球传播、交流;并借鉴海外华人音乐家在中华与世界、传统与现代融合,追求人类共性与共同价值上的探索和经验,阐扬其在推动"中国味"音乐全球交流、讲好中华音乐故事上的贡献.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代文化当代音乐家

    汉魏洛阳城遗址保护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

    苑苑
    16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魏洛阳城肇建于西周,沿用至唐初,东汉至北魏连续为王朝都城所在.其绵长的城市史和都城史,见证了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传承与融合.汉魏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已进行七十年,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21世纪,伴随申遗的进程,遗址区域的保护展示工作相继开展.汉魏洛阳城的发展史,显现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包含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因此,它在展示和阐释中华文明特性、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汉魏洛阳城的土遗址性质,以及人员、展示阐释手段、课题设计等方面的不足,制约着遗产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需要予以克服.人才力量的协同合作、博物馆功能的充分利用、可移动文物的灵活运用等方面,则是可以进取的方向.

    汉魏洛阳城保护利用中华文明特性传承发展

    关系主义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互动研究——以阿富汗问题为例

    陈小沁张婷婷
    18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亚洲国家、欧洲国家,来自不同文明背景和发展程度的大国和小国建构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但上合组织不被这种复杂关系羁绊,坚持多边主义、高举"上海精神"团结协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机制典范.对于研究上合组织成员国互动而言,阿富汗问题可以作为典型案例,因为成员国不仅与阿富汗关系密切,且面临其政治、宗教、反恐、难民、毒品贸易等多方面挑战,在关系互动中生动演绎了身份、情感、利益等多重影响因素对合作的驱动性、对冲性和重塑性.本文基于关系主义理论,以应对阿富汗问题为例深入剖析引发上合组织成员国关系互动的内核,以期为扩员后上合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主义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问题关系互动

    坚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推进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理论研讨会综述

    曹伟胡刚朱虹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11月22 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中心和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社院系统和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会议,聚焦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时代意义、问题和挑战、内涵与路径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并取得不少共识.学者们认为,当前理论及话语体系存在话语与语言、学术与政治、理论与叙事的不够匹配,面临"后发国家"知识理论生产困难、西方话语体系挤压;要坚持"两个结合"证明其政治智慧与学理,发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从多个方面和层次建构基本框架、概念群,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差异性"与"普遍性".会议为深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即要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建构理论范式、打造标识性概念,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认同度.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问题和挑战内涵与路径讲好中国故事

    2024年总目录

    198-201页